信管学院吴宝康思政工作室档案文献编纂学开放课堂“在档案中追寻历史与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21-10-12 18:59 浏览量: 1966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网络新闻中心出品

时间:2021年11月2日13:30~17:00

地点:立德楼603

主持人:

(上半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 梁继红

(下半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 何庄

开场致辞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 刘越男教授

第一讲:档案编研开发——以“五四运动”“共产党纪实”项目为例

本讲座以《五四运动档案史料选编》《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活动纪实》为例,讲述以馆藏档案为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需求为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档案史料。

主讲嘉宾

王海燕

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研究馆员

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研究馆员。北京市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档案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首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高级专家。现任《北京档案史料》副主编,主持《北京档案史料》丛书的编辑出版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活动纪实》《五四运动档案史料选编》等重点项目工作。主要研究和学术成果:参编《档案人员岗位培训教程》《照片档案整理》和《北京市档案人员初任培训教程》教材3部。参加在国家档案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档案局立项《政府信息公开提速下的档案开放与共享对策研究》《北京市档案工作者教育培训网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获国家档案局奖励的4项,获市档案局奖励的5项。发表《北京市档案专业在职培训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关于志愿服务进档案馆的探讨》《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的培养》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档案述说老北京的那些银行》《抗疫视角下的历史片段》《巾帼英烈郭隆真》等史料文章。

第二讲:人物档案的建立与开发——以钱端升档案为例

本讲座以钱端升档案为例,简要讲述人物档案的界定、人物档案的建立和信息开发三个问题。主要包括人物档案的涵义、国外大学档案馆人物档案的概况;人物对象的选定、人物档案的搜集范围以及搜集渠道;利用人物档案筹备展览、整理出版手稿的流程及其涉及的政治法律问题。

主讲嘉宾

王改娇

中国政法大学档案馆 、研究馆员

研究馆员,档案学博士,全国首批档案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档案管理政策和业务标准规范的起草、咨询及校史研究,文献编纂等工作。主要讲授《档案法》法治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人物档案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法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等,先后发表档案学术论文和史料分析文章30余篇,作为主编或主要成员出版著作4部。2014年-2021年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轮修改工作。

第三讲:档案展览的数字转型

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展示技术作为综合技术手段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为档案展览的展示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档案展览数字转型中,陈列语言和艺术呈现效果的要素把握,以及数字技术与档案之间关系的解读,是讲好档案故事的关键,要把握好数字技术、档案、档案文化、档案展览受众等各要素的契合。

主讲嘉宾

王贞

北京市档案馆展览陈列处处长,研究馆员

研究馆员,北京市档案馆展览陈列处处长。1991年从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大学档案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完成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从1991年到我局馆工作,先后在科教处、综合处、展陈处工作。

参与完成我市档案部门第一个国家行业标准《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参与完成《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基于世界城市水平的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档案展览特色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多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成果丰硕。在获得副研究馆员之后,发表过《档案展览服务需求研究》、《档案展览交流应注意的问题》、《档案展览成果开发工作研究》、《新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拓展》、《营造档案馆日活动良好社会效果》、《第五媒体的档案信息与文化传播》、《档案社会宣传的文化视角选择》、《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档案教育培训对策研究——纽约伦敦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对北京的启示》、《工业遗产——站在近代工业与现代文化的交汇点》、《与档案有个约会——品读美国各州档案馆月活动宣传海报》、《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等20多篇论文。多篇论文获得了中国档案学会、北京市档案学会的档案优秀成果档案学术论文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作为主要展览项目负责人参与举办了“北京档案珍藏展”、“北京城乡变迁展”、“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残奥之光——从海德堡到北京”、“通衢之州大美新城——美丽副中心”“票证的记忆”“古都新生 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档案见证北京”“中国档案珍品展”等20余个展览。

第四讲: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的百年回望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生活档案的保管基地,自1925年成立以来即不断发掘和公布档案史料,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按照档案文种、专题、期刊等不同形式进行档案的刊布,形成了明清档案公布的三次高潮。截至202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编纂出版档案出版物2493495册,为明清历史研究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为社会各界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珍贵文献基石。

主讲嘉宾

伍媛媛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处副处长、副研究馆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处副处长、历史文献学博士、副研究馆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明清档案编辑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清代补史艺文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整理与研究”专项课题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整理研究》副总主编,承担《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明清部分词条撰写,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担任档案编研出版项目《石室记忆 兰台映像》主编、《清代中琉历史关系档案》主编、《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执行主编、《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图录》执行主编、《明清珍档集萃》执行主编、《明清闽台关系档案汇编》副主编,馆史展览“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撰稿策展人。

总结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 梁继红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