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清华!看李恩楷如何击碎迷茫,逐梦科研!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1-11-17 19:49 浏览量: 2063

本科前三年加权平均成绩93.09,专业排名第1名。

2021年7月获得了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拟录取资格。任学院科创与竞赛中心主任。本科三年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奖学金。

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来自东北林业大学2018级生物技术(基地班)2班的——李恩楷。01迷茫,在求索中被一点点地敲碎

"

“可能那时候收获的成果要少一点,但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很值得怀念的时光。”

"

李恩楷第一次知道东北林业大学,是在学姐的讲述中。他第一次了解到了东林的故事与严谨的学风。所以在高考后的夏季,他将梦想启航的出发点定在了遥远的北国冰城,从湖南到哈尔滨跨越千里航程,继续奔赴着求学之路。

水土不服,这大概是每个南方孩子初入东北都会经历的困扰。刚来时北方的气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让他适应了很长时间,现在的他,从言谈中,湖南口音跟东北话混合的天衣无缝。可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初次接触大学课程,努力消化着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李恩楷回忆说:“那个时候心中是有一些无奈和迷茫的。我作为一个老理科生,一开始真的找不到学好背诵性质课程的办法。”迷茫,这个词贯穿着他的大一生活。看着其他同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风生水起的组织工作,他说:“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那样,天天过着开心的生活,为什么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要做什么。当时就感到特别迷茫。”他收到过来自学长学姐的帮助,可是他真切地知道:“别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自己。”解决迷茫的办法,是不断地去努力,去探寻。当时的李恩楷,看到朋友圈里优秀的同学们,心里也会有不甘心,他也始终激励着自己前进。有时候,他也会懈怠和气馁,但他会与好朋友相互倾诉,大家肝胆相照,互相进步。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对待学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目标,最初,李恩楷将保研目标院校设为武汉大学。当时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那时的他告诉自己:“李恩楷你可以的,你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脚踏实地坚持下去,才能仰望星空。”02清华大学——“我可以摘到这颗星”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真正的转折点是大二一门6学分的专业课——生物化学。老师带着学生们讨论,生物化学与人体的关系等等,让李恩楷逐渐意识到,理论知识并不是枯燥生硬的学科,它也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他深深地被这门课程吸引住了。“就像是一团火一样点燃了我,就拼命的想把他学好。那个时候没有想过结果会怎样,只希望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好。”在知识的魅力影响下,他的期末加权成绩一跃年级前五。他逐渐摸索出生物学真正的魅力所在,发现了自己的更大潜力。与此同时,他将保研的目标锁向——清华大学。

定下目标后的李恩楷,更加勤奋自律。在日常的学习中,李恩楷针对不同科目的特点会使用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坚持每天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细水长流地夯实专业知识。在考前,他会认真梳理知识、认真复习内容,同时他也给部分科目制定满分的要求,虽然最后不一定能拿到满分,但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你给自己定了100分,往往能考九十多分,你给自己定了九十多分,往往能拿八十多分,你给自己定了六十分,往往六十分拿不到。”正是用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才让他在努力中逐渐找到方向。03勤奋,不随波逐流是第一步

李恩楷所理解的勤奋是:要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不是说别人去学习我们也去学习,别人去玩我们也跟着去玩,而是说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每天一定要完成的目标。”“目标和计划,使我们能更高效专注地投入学习。”由于第一次考六级没有通过,李恩楷沉下心来,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背30个英语单词的任务。细水长流,聚沙成塔,每天的背诵和记忆,他都一丝不苟地对待着。回顾之前的点点滴滴,他感慨道:“其实当时这些都已经是我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了。”不仅如此,临考前半个月,他还给自己安排了每两天一套模拟卷的计划,每张卷子他都限定了考试时间,力求让自己像在考场里身临其境。正是这种高标准和高要求,让他最后在第二次六级考试中,以537分顺利通过。李恩楷的学习之旅,从来不追求死板,他一天的计划会留出变动的时间。如果听网课的时候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视频,也会点进去看看,有时候给自己稍微放松一下,调节心情,拓宽视野。只要最后把原本规定的内容完成就好。“学习机器”从来不是应该与大学生挂钩的名词。“大学学习应该是全方面提升专业领域的素养和认知,而不是说我们会解多少题目而已。要更会懂得实践与应用。”填鸭式地灌输知识早已是过去式,主动找寻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才是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关键。“我对自己的天赋有信心,但我自我反问,我真的不是天才的那种人。”看着考试前人满为患的自习室,他也会质疑自己,跟别人比好像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没有什么优势。“朋辈压力”会扑面而来,但在反复的纠葛中,他努力地自我调节,“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好了,我只需要跟自己比,不用管人家拿到了怎样的成绩,我只要拿到了我能拿到的最好成绩就足够了。”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拥有保研名额的机会,更多的挑战与压力,也接踵而至。但是李恩楷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习能力及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五关斩六将,在夏令营期间,拿到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优秀营员;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推免录取通知书;获得清华⼤学直接攻读博⼠研究⽣拟录取资格。

回忆起参加清华大学夏令营的时光,他说到:“一去到那里,看到大家本科学校都是985院校,当时就觉得可能真的比不过人家,各种方面都会有一些距离感。”但是结果出来时,很多985院校的学生也没有被录取,他意识到,其实这种差距并不是不可弥补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差距与距离都能不断弥补与超越。他以奋斗者的身姿,无畏者的步伐,一步一步,为自己开辟出广阔的天地,攀登、求索、最后成功直博清华,那颗遥远的星星,如今正在握在他的手心里,闪闪发光。

04科研,挖掘枯燥背后的魅力随着不断深入的学习,他开始接触科研。起初对科研的印象是那种高大上的工作,他还开玩笑地说:“科研好像不是我这种凡夫俗子能够期望的。”刚从事科学研究时,和大多数人一样,他被纷涌而来的困难淹没。“当时老师发给我许多英文论文,里面有很多的专有名词,一开始觉得很无助,但是想要做好就需要面对与挑战。”但他也明白,科研是一场必经的磨砺。他硬着头皮去看文献,自己遇到不懂的生词就一个一个查,一点一点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力图完美。从一个普通刚入门的小白到作为大创项目的小组负责人,带着大家一起看文献、讨论技术操作等问题,一步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充实自我。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也是成长的经历。作为科研团队的领导者,李恩楷需要协调好组内的各项任务和实验进度。他负责了组内开题、答辩等工作,当大家都很忙的时候,很多工作只能他一个人承担,但他也从不推脱自己的责任。“后来我们科研过程中,有位同学生病退出了一段时间。我作为项目的小组负责人,我当时必须站出来分担一些他的工作,并且维持好我们的科研进度。”

回忆起那段最初的时光,李恩楷说:“虽然那时候因为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可能很多的讨论是比较浅显的,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成长。”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也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大创项目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但是到最后验证结果的一步,做了三四次,结果都不理想。”不仅如此,疫情的爆发让他们只能匆忙离校。但是李恩楷没有放弃,他研读了很多的文章,用尽心血完成了一篇综述。他也努力鼓舞团队的士气,让大家振作起来。终于,来到了最后的环节。“我们投稿的时候也遭受过非常多的拒绝和坎坷,每次被拒绝,心里都很不舒服。”在讲述这段经历时,我们能从他的言谈中感觉到,当初受到反复挫折的无奈和失落,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当然也是一段黎明前的黑暗。“虽然说经历了这么多低谷,不过最后还是迎来了我们的曙光,最后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接收我们的文章。”李恩楷的眼中带着光,“当我们的论文最终被刊登,我觉得之前遇到的各种磨难,或者说那些挣扎和奋斗的经历,其实都得到了一些收获与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科研很考验一个人的耐性,实验室的工作会很枯燥,但是自己必须调整过来。”他深知磨砺与苦难,深知高目标下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他继续深钻科研,他以第一作者独立撰写的《阿特匹林C物合成与活性研究进展》被中文核心期刊录用,他也在逐渐的学习实践中发现了科研的意义,“当你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的时候,你会发现科研的真正魅力所在。”

05副本,用精彩来填满

在采访过程中,李恩楷滔滔不绝地分享着他的大学生活,“我认为大学生活就像一个精彩的游戏,学习是主线要完成,但是丰富多彩副本任务也有着独特魅力。”他也同样没有放弃其他的副本爱好。从初一开始,李恩楷就喜欢一项很酷炫的技能——视频剪辑。

从最开始接触光影魔术手(一款剪辑app),在逐渐摸索中,他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想法,“比如说,我想把黑色变成其他酷炫颜色它就不行。”他开始探索功能更为全面同样也更为复杂的app,从绘声绘影,到Premiere,再到AdobeAfter Effects。对于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始终没有放弃,同时一直进行着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学习。做视频对他来说,同样是一个解压的过程。“我不是一个喜欢墨守成规的人,我希望跟别人做的不一样。”

大一的时候他加入了院科创与竞赛中心,在和大家的相处中,他看到了团队协作的魅力。“很希望自己能用实际行动带给集体更多能量,让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正是凭借着对这份热爱,他成功担任了院科创与竞赛中心主任这一职务。他认为在学习之余,要对时间进行恰当高效地分配,尽可能安排好学生组织相关工作,保证工作也能成功完成。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凭借着自己的摸索和团队的配合,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活动,参加过大创项目答辩的组织、安排、材料收取,各种竞赛的报名、安排等等。谈到组织职务的经历时,李恩楷说:“当你选择了竞选的时候,就必须做好担当职责的准备。”他回忆起自己担任院科创与竞赛中心主任时的一次经历:“我记得有一天我下午刚打完新冠疫苗,身体很不舒服。但是晚上有组织的例会,作为主任,我还是坚持去了。”

在暑期社会活动实践中,他去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感受更加深刻,他把自己的见闻用心写成一篇实践报告,并最后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那些美好。“学习中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生活里的我们应该活泼向上。我相信,我们不仅能学的出色,生活里也能精彩生动。”现在的他,担任21级生物科学类4班的代班,他正在把他的光和热,带给新生们,努力成为迷茫前路的那一束光,黑暗中一盏指引的明灯。

李恩楷作为代班和同学们的合照

END“我喜欢哈尔滨的冬天,喜欢在东林奋斗的日子,有雪的冬天才足够完整四季,有努力拼搏才能最终找到方向。”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生涯,在这离家乡千里之遥的东林,他找到了奋斗和努力的意义。在这里,东林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坚韧,也为他不懈的拼搏和努力做出了回答。“一切可能都是最好的安排吧。”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李恩楷也向我们感慨道:“我觉得大学也需要有一个缓冲期,或者说是迷茫期,这包括了很多我们在尝试,在试错的过程。有了迷茫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哪些路是适合我们的,才有了后来的势如破竹。我最怀念的,还是我在大一的时光。”“希望学弟学妹们也都能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眼前的迷茫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一定要通过不断试错,去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康庄大道。”我们同样祝福李恩楷在清华园能够乘有帆之船,借风势而上,心中长明之灯不败,钻科研学术之道,追求无悔青春之路。

往期精彩

1.暖心行动|这些东林身影值得我们牢记

2.学党史办实事|东林办事一点通来啦

3.国家林草局致谢我校专家野生东北虎救护放归任务

4.全国首家 |我校牵头成立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5.@Nefuer 你的快递已安全到校,速戳!!!

出品| 党委宣传部责任编辑 | 王思邈摄影|戴上编辑| 田昊言 罗中泽 申晋瑜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