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学术之星 | 弓晓敏:始于热爱,笃定前行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021-12-13 19:28 浏览量: 3068

承厚德博学之志,传经济匡时之魂。上海财经大学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代代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上财人。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上海财经大学第六届“学术之星”评选中,涌现出了一批心怀学术理想的学生,他们是“踮起脚尖”做研究的探索者,也是立志于把学术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的践行者。我院2017级博士生弓晓敏就是其中之一。

学术之星“愿心空空,学习为要”

第六届“学术之星”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弓晓敏

个人简介:弓晓敏,女,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投资组合选择与优化、行为金融,指导老师为于长锐教授。

学术经历:博士在读期间正式发表学术论文8篇,包括5篇A级学术论文和3篇B级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和《Applied Soft Computing》等期刊上。主持完成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一项,参与一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获奖经历: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过去路上,坚守为学的初心

岁月如梭,不经意间,已经是博士生涯最后的时光了。这个圆满的句号背后离不开一群始终坚守在我背后的师友和亲人,是他们默默无闻的支持让我坚持到今天。研一上学期,我刚接触学术研究,迈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从此激发了对学术的热情,并与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生期间也曾发过多篇学术论文,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三类期刊《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但主要涉及对决策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对实际运用重视不足。

四年之前,我很幸运地成为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博士的几年时光,对自己来说是转型、是抉择,更是磨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我为之震撼,我想自己不能局限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中,我需要转型,需要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所以,博二距离开题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在与导师讨论后,我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所谓千里之行,面对新的研究方向,我必须从头做起。开始虽难,但我相信蜿蜒曲折的路总有平坦的尽头,每一个研究问题的起点都有学术人的那份执着。就这样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我每天三点一线,体验着学术研究的苦与乐。慢慢地,我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学会了丰富和凝练,更加懂得了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听到了和自己的对白,是的,我热爱学术研究,非常热爱,这正是我走上这条路的初心。

当下路上,坚定为学的信心

学术研究充满坎坷和艰辛,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的创新性要求极高,我想我必须紧跟前沿科技,及时感知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可能有的时候一个新的想法呼之欲出,但是由于无人探索过该问题,害怕自己的观点是悖论所以就此夭折。也有的时候,投出去的一篇论文会经历审稿人严厉、难以解答的提问,甚至是退稿。这个时候就要有自信力,要学会接受、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止步于此,怯懦软弱,让自己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当然,这种自信力不是盲目的,学术上的自信主要源于理论的自信。

正如人民日报中所说,要增强学术自信,以学理打动人心。做学术不能空喊口号,不能自说自话,不能强加于人,必须强化学术表达、传播、交流与对话,用学术诠释事实,以学理打动人心。只要我们不浮躁,坚信扎扎实实的研究和真才实学必有未来。借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于长锐教授,我依然记得在我很长时间没收到论文反馈而陷入失落和自我怀疑时,老师真挚的激励和对我科研的肯定给我敢于坚持的自信,让我更加相信自己。

未来路上,坚持为学的恒心

在学术研究方面,远谈不上给大家一些可借鉴的建议。我更想表达的是——“珍惜当下,不负流年,学会感恩”。“珍惜当下”,很多人说过,说到容易,做到很难。记得刚来上财时,老师和同学们对前沿热点的认知之广、理解和研究之深,让我深深为之折服,那时的我甚至难以开口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深深明白,必须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美好的学习时光,努力再努力,奋发再奋发,让自己在未来可以勇敢自信,侃侃而谈。借此,特别感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室学习环境,让我在舒适的状态中没有任何顾虑地进行学术研究。

我们每个学术人都要向优秀的学者学习,强化学术积累,夯实学术基础,涵养学术道德,拓宽学术视野,理论与实践融合,提高学术成果的解释力。最后,作为一名即将步入高校的准教师,我将以更加坚定的脚步探索下去,也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对学术研究的敬畏、热爱和执着。

导师介绍

于长锐 教授

育人理念: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强化服务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

导师寄语:愿同学们心中有汪洋大海,专注地做好自己。

指导心得: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撑,坚定他们将博士阶段科研工作进行到底的信心;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拓研究视野,理论创新与国内实际问题相结合;打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发挥每个学生的研究特长,充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术潜力。

祝愿各位考研和考博的同学心想事成我们在上海财经大学等你哦!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