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贤院长新书《沪考新语——“三年磨一剑”上海新高考这样走过》出版

上海国子监发布
2021-02-07 08:30 浏览量: 2368

来源|上海高招发布

读懂新高考 走好成才路

《沪考新语——

“三年磨一剑”上海新高考这样走过》出版

新高考,是考生、家长、学校、考试机构及其相关管理者、设计者在实践中的必答题。《沪考新语——“三年磨一剑”上海新高考这样走过》一书从多个视角,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历程,全面反映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对新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工作实践,以期对新高考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广大师生、家长有更多参考价值,也为全国的高考综合改革推进贡献一份力量。高考综合改革仍在路上,并将在持续的探索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而那些关于改革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仍然值得回响,并且念念不忘。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给教学带来的挑战是什么?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对新高考方案下的学科教学的理解是需要相当时间适应的。

我们原有的“3+1”高考模式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基本涵盖了目前在校的所有教师,他们自身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已经深度融合于这样的模式,面对新高考方案下的教学要求,从理念、方法直到形式都面临着变革,在缺乏全方位和全覆盖的高强度培训条件下,通过自然方式达成新要求的目标,那样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如何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

就目前高校的招生方案分析,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以面试为主的选拔录取模式中使用是最为有效的。它所涵盖的“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信息成为高校了解考生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信息又成为面试考查内容的主要来源,面试老师可以从中得到肯定或否定的信息,有助于高校对学生全面、准确的评价。同时,这种选拔方式所传递的高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又引领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极大提升高校自身的招生能力。

“院校专业组”设计的核心要义有哪些?

这届高中毕业生经历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科走班教学、确定三门等级考科目、完成规定学时的社会实践,还有部分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等,这些由高考改革所推动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为同学们的知识结构完善、兴趣特长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证,学生的类别也不是过去仅有文理两科所能涵盖,所以志愿填报方案的设计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有质量的高中生涯规划与指导?

我们对上海今年(2018年)的招考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每个考生的高考总分与所录取高校的投档分数,可以获取每批次录取考生与相应高校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建立各高中学校的升学质量评价指数。从分析结果看,不同生源高中学校之间的学业水平差异,也会有效反映所录取高校之间的差异。但是,从分析结果中也发现了“反常“现象,比如闵行区的古美高级中学、浦东新区的南汇一中、嘉定区的安亭高级中学、杨浦区的少云中学等,从学校生源分析都极其普通,但录取数据显示他们的整体升学质量名列前茅。同样也有相反的情况,某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生源逐年向好,学生的高考成绩也不错,但所录取院校却多为本地一般院校。

如何看待大学的申请和报考?

实际上,这也是全世界顶尖大学的共同特征和追求目标,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都是以学术作为大学安身立命之本,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代表。所以,我们考虑大学的申请或报考,实际是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以学术为主要对象的群体环境,因此首先必须清晰自己的学术兴趣或学术目标,这样你在其中才不会觉得孤单。

如何从投档分数线看考生选择高校的特点?

首先是考生对高水平大学的追捧。上海的高校当然是占尽天时地利,除复旦、上海交大依然领先外,上海大学也能比肩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外省市的高水平大学也受关注,在纳入统计的高水平大学240多个院校专业组中,有近200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分数线超过了500分,即使远在大西北的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也都生源充足、一次投满,以往诸多偏远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只能通过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可以说相当多的考生和家长是十分理性和智慧的。

如何看高考成绩的绝对分数与相对位次?

在目前普遍采用考后知分知线知位志愿填报方式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的高考成绩位次重要性远大于高考分数本身。

……

关于高考改革的举措不断,热议也不断。为廓清迷雾,凝聚共识,解答疑惑,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自2016年10月14日起在《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头版创设“沪考新语”专栏,每期撰写评论文章,坚持了三年之久,直至当初的高一新生都已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完成高中学业,并通过新的考试评价与招生录取方式,进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为更好地总结提炼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经验,《上海中学生报》收录这三年共计136篇“沪考新语”文章辑集成书,以期对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考生、家长有更多指导,同时也为全国的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提供一份样本。

本书囊括了新高考科目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招生录取、学生多元发展、基础教育培养、教育科学治理、考试机构建设等主题,这也正是高考综合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重点、难点。

作者凭借深厚的专业教学、培养设计、招生录取、考试管理等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历程。本书既有对新高考改革的思想认识和方案解读,也有对考试评价、学生培养、大学招生及机构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思考,对考生、家长、学校、考试机构及其相关管理者、设计者解决在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或难题有所助益。

郑方贤,1961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鄞县,理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历任复旦大学招办主任、复旦附中校长、上海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2016年4月至今担任上海教育考试院院长。深耕教育领域多年,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培养方面进行了引领性的探索和尝试,并贡献重要见识,在中高考改革政策研究、中高考命题趋势研究、考试组织、考试评价等方面亦颇有建树。先后在教育专业刊物上发表《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理念、方法和成效——2016-2017复旦大学改革探索综述》《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二重逻辑与路径选择》《今日中学教育之“缺”即20年后我国人才之“短”》等重要文章。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学友书店”购买

有赞平台

淘宝平台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