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C 2021全球年会|聚焦中国研究生管理教育

专业学位网
2021-09-23 17:34 浏览量: 2392

近日,GMAC 2021年会体验全球周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为期4天的全球年会周共吸引了84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商科管理教育专家及商学院代表。与会者分享了他们在商学院招生、管理上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商学院应加强合作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商科管理教育的发展。

在此次全球年会中,特别设置了关于中国商科教育的主题论坛,由GMAC大中华区总监陈振轩先生主持,邀请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嘉宾,来分享他们的行业观察与洞见。

中国大陆的研究生管理教育市场为国内外大学及商学院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但在课程设计、语言文化、教育背景、入学考试、学费资助、市场招生和经济格局等方面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仍然需要各院校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及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会议伊始,嘉宾们分享了中国商科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全球研究生管理教育的异同,以及MBA项目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录取流程。论坛中,嘉宾们各抒己见,畅谈各自对于行业的心得经验,为听众带来睿智的启迪。

马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

马嘉女士是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她在清华大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11年,曾担任经管学院全球MBA项目执行主任、高级健康管理与转化医学硕士项目执行主任、医学院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

在加入清华大学之前,马嘉女士在美国多家高科技公司有超过10年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大客户管理经验。她在清华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学位,在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孙龙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IMBA项目执行主任

孙龙先生在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获得了MBA学位。他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IMBA项目执行主任,拥有15年的招生营销和项目管理工作经验。

在加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之前,他在IT行业拥有多年的市场、销售和管理经验。目前孙龙先生负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的招生和国际事务管理工作。

Grace Liang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MBA课程执行主任

Grace Liang女士自2020年1月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MBA课程执行主任,负责课程推广和招生、学生学习和发展、职业发展和校友参与等工作。在此之前,Grace Liang女士曾在亚洲和全球商学院从事管理教育工作十多年。

她热衷于支持有抱负的未来商业领袖,帮助他们寻求最适合的教育课程,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转变。

Ivan Low

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研究生专业项目办公室市场营销和外联主管

Ivan Low先生是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研究生专业项目办公室市场营销和外联主管。Ivan拥有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威斯康辛大学史帝文分校的文学学士学位(高级荣誉)。

他领导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负责为SMU的研究生项目实施有效的机构招聘和外联策略。此前,Ivan Low先生是该校校友关系办公室的负责人,负责推进有效和可持续的校友关系,以吸引更多校友加入。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传播专业人士,曾在企业担任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活动管理等职位。

关于国际招生、国际交流以及混合教学模式,特别是疫情期间,中国的商学院有哪些创新举措?

马嘉:

去年疫情突如其来,对所有人都是挑战。2020春季学期,清华大学所有课程变为线上教学。从2020秋季学期开始,非全日制MBA项目恢复线下教学,全日制全球MBA项目因为有海外学生,使用混合学习模式:中国境内学生线下上课,海外学生线上上课。这种混合式教学比纯线上教学更具挑战性。为了保证质量,我们非常关注教学设施的改造和对全体教师、助教和职员的培训。开课前与教师学生反复测试,帮助大家都适应混合学习模式。我们每门课都配备了双助教,一位助教负责管理线下参加面授的学生,另一位助教负责管理线上的学生。提醒授课教师时刻谨记:课堂授课的同时,我们还在进行线上直播,必须额外关注线上学生群体。我们还在线开展了论文答辩和留学生面试,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推进。

疫情期间行动学习实施起来更加困难。清华全球MBA项目学生都必修整合实践项目,去公司实地做咨询。由于公司都在中国,我们让留学生们与中国学生结队,中国学生与参访公司进行现场面对面交流,留学生远程参与,组内合理分配任务。沟通虽然困难,最后各组都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全球线上团队办公越来越成为趋势,我们的学生在学期间有这样的体验也为日后的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虽然经过磨合线上学习越来越有效率,但是所有MBA学生都意识到了面对面交流的价值。当他们能线下参与教学或其他活动时,投入度明显增强了。这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认识到:MBA项目的价值远不是线上平台的几门名师课程可以替代的。早在2014年,清华MBA就推出了系列SPOC在线课程,把理论知识录制成在线部分便于学生随时学习,案例讨论仍然由教师带领学生线下进行。疫情更验证了这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线下面对面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程度地与教授、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的体验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孙龙:

在中国没有官方批准的在线MBA项目。事实上,中国大部分人认为在线项目不够严肃,严肃的MBA项目只可能在线下进行。去年疫情下的在线授课,我们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来让学生们满意。目前,无法入境的留学生仍然不能参与线下课程,同样的,交换生项目也是如此。国际化一直是复旦管院的优势之一,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出国交流学习。我们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等知名院校有着各类丰富的合作学习课程,面对疫情,我们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在校生提供与合作院校在线授课相结合的学习项目,我们与教授一起设计相应的线下授课、并安排本地公司参访活动,我们还制作了各种混合课程。根据我们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努力,我们真的很感激,但我们仍然想进行国际旅行。”学生们的这一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对于想要招募中国学生的国内外商学院的同行们,你们需要知道:学生们真正想要的还是线下教育体验。

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效应对于中国香港的院校有何特殊的意义和优势?

Grace Liang:

很多人觉得地理上中国香港离中国大陆很近很便利,然而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大陆对于中国香港而言和美国或欧洲一样“遥远”,因为无论哪条路径都需要14+7天的隔离期才能入境内地。所以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能做的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座面积很小的城市,我们只有七百万人口。对于全日制项目来说,香港本地生源非常有限,通常不到10%。大部分全日制学生来自香港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在职项目,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趋势:我们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申请。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大湾区,有些远至其他亚洲国家;去年,我们甚至有来自美国硅谷的学生。借助了现代化的技术,使得混合式学习模式和远程学习成为可能。在招生方面,中国尤其是因其经济实力雄厚,增长势头强劲,对有志于自我发展的人才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所以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们全日制MBA课程希望录取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巧,并且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申请者,对于那些更资深的申请者,既有好的学术背景,并且职业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考生,把他们引入到我们的在职课程。除了学习商科知识,能够建立人际关系网,获得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生们的首要任务。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招生官无法去各大城市进行线下的招生活动,但是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有非常强大的校友群体。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最终促成了大湾区MBA校友分会的建立。这些校友极力给予支持,他们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并且邀请我们的MBA学生以及对香港中文大学MBA感兴趣的申请人一起参与活动。学生们会觉得自己在大湾区有一个互助小组,可以结交朋友,建立人脉,甚至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行业信息,同时还能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些都给我们的市场招生、教学管理以及学生活动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所以,当我们的学生身处大湾区的时候,尽管他们的课程是在网上完成的,但他们仍然可以一起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他们觉得自己仍然与学校和整个校友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种互动确实非常有必要。我们大学和商学院在大湾区建立了一个团队,以便我们进一步接触内地的校友、企业和学生。

作为招募大量中国学生的海外院校,在中国市场招生和项目运营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Ivan Low: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定位是比较独特的。自从我们成立以来,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中国留学生的大量输出将持续下去。我们中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非常有动力,这些特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院校。但有趣的是,对于很多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招生规则和战略,如果直接应用到中国市场,效果并不理想。就数字营销平台而言,中国自己有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我们与中国学生开展的很多互动实际上都是在数字平台上进行的,通过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以及论坛等获取信息。所以,对于海外院校而言,考虑与中国的大学或者招生机构合作招募中国学生就变得至关重要,他们可以为你的学校提供一定程度的数字营销支持。在我们不断学习如何触达中国市场的这几年中,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你的目标受众。中国学生的留学需求是因人而异的。他们中的有些人希望跨越职业瓶颈,转向新的行业或者职能。而有一些人更关注学校或项目的知名度及排名。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希望在就读的国家或地区体验另一种文化,在全球化的职业生涯中寻找新的经验。有趣的是,基于我们的市场营销策略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市场上的学生是根据他们想去哪里,想学什么来做决定留学目的地及院校项目。而在中国,我们发现超过43%的留学决定是由整个家庭做出的,做这个决定的人也包括父母,他们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群体。所以这也意味着你的营销策略应该涵盖中国学生及其父母的需求和关注。例如:校园直播课程对学生来说可能会很有趣。但是安全问题、未来的就业趋势将会是整个家庭更加关心的事情。此外,你可能还需要考虑你的营销内容本地化,以适应受众的文化和地理需求。我还要强调一点,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即中国市场的整体数字营销环境微信是中国市场建立联系的第一个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工具。在微信上,你可以获得触点、可见性、建立知名度、分享内容、建立微信群组、获得咨询服务及许多能够触达你受众的方式。另外还有微博、抖音和知乎等,这些都可以是对中国本地化营销计划的补充。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商学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哪些变化和变革对中国的研究生管理教育影响最大?

马嘉:

这几年我确实看到了我们学生群体的很大变化。虽然中国的MBA相比国外受到较多政府监管,但我认为还是非常市场化的,MBA学生构成的调整与学生关注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与趋势。首先,最大的学生群体已经从金融业转到了TMT领域。以前我们学生构成最多来自金融服务领域,占三分之一强。这两年最大的学生群体已经转到了高科技行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最受欢迎的工作从外资跨国公司转移到了一些高速发展的中国本土企业,包括民企和一些央企国企。我们也调研了毕业生们,询问其中原因。他们告诉我们,因为国内公司发展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他们能力、视野与负责的工作范畴得到快速提升,与公司一同成长。鼓励创新薪酬激励与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本土企业也颇具竞争力。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崛起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大发展使MBA学生群体改变了,相应地对于MBA教育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雇主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国内的MBA毕业生越来越多的认可。这是非常好的迹象。我也确实看到了MBA申请人的素质,包括领导力、抗压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国际视野,有了明显的提升。例如:清华全球MBA项目的中国学生中,60%-70%已经获得了海外学位;全体学生中,25%已经拥有硕士学位。很显然,这些优质的生源相信清华MBA项目能够帮助他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近1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增设了许多商科专业硕士项目,比如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大数据分析硕士等,招收不需要工作经验的学生。这给MBA招生带来挑战,潜在生源减少了,因为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会马上进入研究生学习,他们可能不需要工作几年后再回炉读一个硕士学位。这就需要MBA教育更关注并满足目标学生群体的需求。清华MBA一直以“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为目标,关注未来趋势,创新培养环节,更新课程内容,严谨治学,为学生能力素养提升不懈努力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察,对于国内的MBA,应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孙龙:

就我们的申请者趋势而言,特别是对于在职MBA,顶尖的院校越来越倾向于招募那些有管理经验加具有专业领域实践的候选人。这些人通过MBA教育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组合更加有趣。所以在课堂上,大家有更多的故事和经验可以互相启迪,这也是我们在职MBA项目的主要价值之一。另一个是马嘉老师已经提到的趋势,在上海的情况也一样。来自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申请者正在减少,而我们看到科技行业或电子商务行业申请者人数正在上升。这一趋势也同样体现在毕业生职业发展方面。例如:去年我们全日制MBA项目最大的招聘者正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且企业给到他们的薪资很不错。在10年前,我们认为毕业生更喜欢去跨国公司工作,因为薪资更高,而且工作条件比较好,同事也很好相处。但如今,民营企业和一些科技企业、电子商务技术类企业支付的薪资并不低,同时提供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现在的年轻毕业生更喜欢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他们觉得这些公司不仅提供的薪资高,而且快速的晋升会让他们充满雄心壮志。越来越多的人才倾向于选择那些接近“决策核心”的职位而对于跨国公司,如果他们没有很好地进行本土化,那么决策则是在本土市场之外,我认为他们将会缺乏对本土最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Grace Liang: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商学院发展得非常快。如果我们回顾10多年前的中国,AACSB或EQUIS这些认证对中国商学院来说可能还是新鲜事物。但是现在,当我浏览国际认证的名单时,中国已经有多所院校获得了认证。那些获得认证的中国院校,他们同样提供英语授课的项目。所以申请者们也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在哪里接受国际化的商科教育。我不得不说对于很多优秀的申请者而言,他们有很多不同的学习选择,他们可以考虑中国大陆的院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院校或者其他海外院校。现在,当我们接收申请或在中国招生推广时,已经不得不给他们提供更多价值主张,来凸显我们自身的优势。能给申请者提供什么? 如何证明这项投资是合理的? 如何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上有进一步的突破?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看到一些申请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国际经验但又不想离开中国,所以当他们选择在香港攻读MBA项目时,既能享受到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红利,同时还为他们打开了更多国际市场机会的大门

Ivan Low:

中国仍然是世界各地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令我们感到有意思的是,大约86%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回到了中国。实际上在5年前,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通常希望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但在最近的几年里,正如Grace提到的中国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发现他们毕业后迫切地想要回到中国。我们还注意到,美国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美国一直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最想去留学的国家,但自2019年以来,美国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根据GMA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来自大中华区的准申请者认为英国(27%)是首选留学目的地,其次是美国(21%)和新加坡(12%)。但对我们来说,另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是,新加坡仍在首选范围之内。所以,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将会持续下去。我们不仅在一线城市看到了这种情况,在二线和三线城市也看到了。这显然与中国本土高校的竞争激烈有关,选择在国内就读的中国学生考研难度也很大,所有这些都为作为海外高校的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ABOUT GMAC

关于GMAC

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简称为 GMAC™)是一个由全球领先研究生商学院组成的以使命为导向的组织。GMAC成立于1953年,致力于为商学院和人才提供相互发现及评估彼此所需的工具和信息,力求人才永远不会怀才不遇。GMAC于2020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为中国商学院教育以及商科人才的挖掘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专业发展机会和评估。

由GMAC主办并管理的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是最广泛使用的研究生商学院入学考试,获得全球7000多个课程项目的认可。GMAC的其他评估考试包括用于入读印度、尼日利亚、菲律宾和南非的研究生管理课程的GMAC NMAT™考试,以及支持全球160多个EMBA项目招生需求的高管评估考试(Executive Assessment——EA)。

GMAC旗下的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资源和信息旗舰门户网站www.mba.com,每年有超过700万的访问量,并配以其特色的课程项目匹配工具以及GMASS™搜索服务,这是一种可以帮助申请者和商学院建立联系的数据驱动技术。这些平台是GMAC Connect的一部分,GMAC Connect是通过招生解决方案帮助学校吸引学生的一整套服务,这些招生解决方案结合了我们的市场情报、市场数据、市场范围和申请者触点。

GMAC的子公司包括BusinessBecause和The MBA Tour。BusinessBecause是总部位于英国的在线出版公司,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站,帮助学生在其求学之旅的关键考虑和选择阶段找到合适的商学院。The MBA Tour通过在世界各地组织以商科教育为重点的活动,支持商学院的全球招生工作。

GMAC是一个全球性组织,在中国、印度、新加坡、英国和美国设有办公室。欲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请访问:www.gmac.com。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