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校友范轶然:他对学术的热爱将给我们更多温暖和力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
2021-06-19 17:51 浏览量: 3810

近日,一场特殊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大洋彼岸的芝加哥大学校园举行。获颁博士学位的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范轶然,他也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校友。然而求学数年,他却无法亲临现场迎接属于自己的荣光时刻。

轶然走了。2021年1月9日,他在美国芝加哥的一场枪击案中不幸罹难,生命骤停在30岁。轶然也未曾离开,在顶级学术期刊

生命,永远不只是物理的、有形的。他对理想的追求,对学术的热爱,依旧有温度、有呼吸、有脉搏。关于未来,谁也无法预知时光会带走些什么,又会带来些什么,但可以因为一份滚烫的热爱和坚持,让生命的意义超越生命本身——这或许是轶然校友教会我们的事。

01

遗作发表,国际顶刊缅怀——

“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

世界顶级期刊

“范轶然博士的理论模型展示了导致金融危机中典型现象的一个完整机制。他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张峥老师、向昊天老师对于这篇论文做了简要解读。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中介的宏观经济影响这一议题的广泛关注。尽管已经涌现出大量研究,但很多问题至今依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例如,临近危机,基于市场的敏感度,很多银行已经感到流动性趋紧,这时候本应停止向高风险的次级客户放贷,可现实中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这个现象;相反,银行的选择是不加控制,继续产生次级贷款。这是为什么?

范轶然博士的论文,以经济主体理性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该文认为,银行在危机之前继续发放次级贷款的行为源于银行的合理决策,而银行发放次贷的集体行动将降低市场配置效率并积累金融风险。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吸收存款同时提供信贷服务,负责审核信贷项目的质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源于其业务模式中的期限错配,即存款客户的取款时间往往会早于获得资产收益的时间。为填补流动性缺口,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低流动性的信贷资产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转换为高流动性资产(现金)。

该论文最重要的一个设定,也是研究结论的核心驱动,即为:信贷资产的二级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相对信贷资产的买方,资产的卖方(银行)具有信息优势,更了解发售资产的真实质量。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坏资产(相对劣质)比好资产(相对优质)更容易卖,坏资产的可售部分比好资产多。

在一定条件下,坏资产可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收益,以至于,银行愿意降低项目审核标准。叠加家庭取款导致的挤兑加剧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越来越多的低质量项目得到融资并进入生产环节,总生产效率由此大幅度下降。一个负面冲击也就逐步放大成经济危机。

他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发现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二级市场中存在的信息摩擦是导致金融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也是可能放大实体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机制。其结论对于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均意义非凡。

02

逐学术而行,求索不止——

“我们亲爱的同学、朋友、榜样”

轶然自幼在北京长大,2008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并于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本可以毫不费力地做一名备受尊敬的商业精英,但他执着而坚定地选择了学术道路,为了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2013年远赴英伦,在剑桥大学攻读金融工程专业,次年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能够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轶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在他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在2017年轶然被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与肯尼斯·格里芬经济系(Kenneth C. Griff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的联合培养项目录取,正式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

在芝加哥大学,轶然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Lars Peter Hansen教授和在经济金融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何治国教授。凭借聪明、勤奋和坚持,2018年秋季他作为宏观经济学领域成绩最优异的博士生获得学院经济学奖项——Lee Prize。今年是轶然博士阶段的第四年,他在资产流动性和信息筛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本计划于近期进行论文开题答辩。遇害前两日,轶然还在网上更新了他的工作论文,斯人虽已归去,学术思想永存。导师何治国教授更是称轶然“有成为未来学术领袖的所有素质”,可惜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就此陨落!

无论轶然身处何时何地,他从未停止过有温度的思考。他关注公共生活与人类福祉,关心医疗技术的进步,关心教育制度的改革……他用哲学、辩论和戏剧,去生发和表达他的思想,与他人交流,与现世对话。轶然曾经试图将自己的思考随笔结集为《十思书》,遗憾我们已无缘得见。

轶然导演的话剧《九人》中有这样的一段台词:“您认为以一己之力,能以什么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将自己放在社会需要并且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尽力做好。”对合作伙伴,他诚恳踏实,令人信赖;对同学后进,他热心帮助,乐于分享;对亲密朋友,他直谅多闻,润物无声......。他多次表达过拿到博士学位后希望有机会回到北大教书,在滋养他的未名湖畔反哺更多人。

03

学术之光,燕园永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轶然校友奖学金”正推进设立

盛夏燕园,桃李灼灼,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光华管理学院以及范轶然父母、同窗挚友的多方共识和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轶然校友奖学金”正在推进设立。借由此,他们坚韧、深情、无言地诉说着对轶然的爱与思念。

根据章程约定,此奖学金计划用于奖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修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院和社会学系所开设双学位及辅修课程的大四本科生。

对于设立奖学金的初衷,轶然父母表示,希望鼓励那些与轶然一样内心丰富的孩子们,坚持理想,追求热爱。

“除了本专业以外,轶然对人类一切思想结晶都抱有极大的热忱,文学、艺术、法律、政治,尤其是哲学。他热爱哲学,在北大求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哲学知识,并取得哲学双学位。”轶然在北大求学期间的同窗好友分享说,“我们能够从轶然身上看到哲学的思辨精神,他在生活中也乐于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朋友们分享他的哲学思考。”

燕园是轶然学术生涯的起点,从未名湖出发到康河再到密歇根湖畔,他一路逐学术理想而行,不断探讨着经济学的丰富面貌和内在肌理。而学成归来,燕园从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规划。无奈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斯人已逝,生者当如斯,也愿更多的光华学子能感受到轶然校友身上的这份广博与深邃,爱吾所爱,行我所行,在燕园这片广袤丰富的学术土地上蓬勃生长!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