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飞天!交大航天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
2021-06-18 16:43 浏览量: 4107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的幸福是飞天圆梦!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交大人用持之以恒、创新求索为“中国航天梦”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钱学森

他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他就是交大1934届校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国家决定发展导弹事业之后,在周恩来、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钱学森以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魄力主持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和“三星规划”,并适时开展“载人航天”预研工作,明确了我国导弹、火箭、卫星的发展方向。他着力培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亲自带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人才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便成为屈指可数的拥有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前列。

20世纪60-70年代,钱学森开始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为日后的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

2016年11月3日20点43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圆满成功,中国航天迈进了大火箭时代。“长五”的总指挥,正是西安交通大学1978级涡轮机专业校友王珏。

王 珏

男,浙江平阳人,1978年—1982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涡轮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离校后,进入七机部一院(即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作,任“长五”火箭总指挥。

王珏校友在西安交大第10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讲话

王珏校友毕业以来,一直关注和关心母校发展。2009年7月,王珏校友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我校100届(2009年)毕业典礼并发言,他与毕业生分享了自己在航天航空领域拼搏的经验体会,用“目标、执着、忍耐、协作、学习”5个关键词勉励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而这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院测控公司董事长史红卫是西安交大1982级机械工程系机制专业校友,他所在单位为该型号火箭配套了多种地面设备,为首飞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航天五院510所电推进事业部副总经理耿海,为西安交大1999级电子专业校友;在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研究中心工作的2004级电信校友杨鑫、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工作的2009级航天航空学院校友翁汝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的多位国防生校友等,都为“长五”及其有效荷载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奉献了心血与汗水。

天宫二号

2016年9月15日晚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将为我国建立太空站迈出奠基性的一步,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西安交大2016届硕士毕业生崔金,作为最年轻的90后航天工程师之一,在此次重大任务中担任数据处理工作。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当时,景海鹏为西安交大在读工程博士生,陈冬为西安交大在读工程硕士生。现在,他们已顺利毕业,成为优秀的交大校友。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总调度杨彦波,西安交大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负责航天员健康监测的副总设计师刘伟波,西安交大1987级液压本科、1991级液压硕士校友;增压输送系统主任设计师司徒斌,西安交大1988级化机专业校友;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西安交大2003级计算机系博士校友等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6月30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定位成功、有效载荷完成开通,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

在这其中,有许许多多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友们秉承西迁精神,参与了北斗论证、规划、建设、应用等各个方面,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中国北斗贡献了交大力量。

北斗系统论证及规划者:让“中国北斗”闪耀宇宙

赵康宁西安交大1982届计算机专业校友

8年间,军地科研人员协作攻关,完成了基于1:5万地形图的全国高程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开发,按时保质提供北斗一号星地联调、系统运行及其他重点工程使用,项目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斗系统时间与信号工作的参与者

吴海涛 西安交大1988届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校友

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大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91年在中科院陕西天文台获硕士学位,2002年4月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获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在国家授时中心参加工作,2004年8月至2015年7月任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曾任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卫星导航总体部总工程师。现任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科院卫星导航总体部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他长期从事时间传递、卫星导航时间同步研究工作。在我国陆基长波授时系统领域里提出的数字化授时方法与技术,在多套系统中得到应用。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频率体系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卫星导航系统试验验证与测试评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主要承担导航定位授时体系新型技术的试验验证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基础》《北斗授时技术及应用》专著两部。

宿晨庚 西安交大2005级电信学院信息工程专业校友

宿晨庚,2005年进入西安交大电信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学习,2009年保送进入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读研,并以优秀硕士论文的优异表现留所工作,荣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他一直从事北斗系统总体设计和导航信号体制设计工作,亲历了北斗三号论证攻关、研制建设到星座组网的艰辛历程,作为工程大总体团队成员参与见证了北斗系统从区域向全球、从追赶到比肩超越的发展历程。

导航信号是卫星导航功能实现的载体,决定了系统使用性能和应用前景,是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和用户关注的焦点。宿晨庚作为技术骨干勇于肩负起信号设计的重任,从体制设计到工程实现、从地面验证到在轨试验、从国际协调到专利保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他都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历经长达6年的艰苦攻关与协调,最终确定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三号信号方案,通过官网向全球发布并推广应用。

北斗卫星及火箭研制者:攻坚克难 敢打必胜

帅涛 西安交大1998级电信学院校友

帅涛,1998年进入西安交大电信学院学习,2008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现任上海天文台星载氢原子钟总设计师。

2015年9月,由帅涛团队研制的我国首台星载氢钟随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天。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中,上海天文台研制完成的多台组网卫星氢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北斗精密定位和长期自主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帅涛团队研制的被动型星载氢原子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获评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吉欣 西安交大2007届电信学院校友

吉欣,2007年从西安交大电信学院研究生毕业,入职西安航天504所从事卫星测控通信技术研究,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测控技术研究室主任。

十多年来,吉欣与他的同事们为我国多个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等重大项目开发了星载无线电测控设备。其中,为北斗导航星座开发的高可靠、抗干扰的测控应答机产品,现已成为卫星平台标准配置产品,支持了北斗星座在轨稳定可靠运行,推动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三次历史性跨越。

在航天业内,有句话叫“航天研制、动力先行”。动力决定了航天器能飞多快、能飞多高、能飞多远。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由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型火箭组成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北斗卫星的全部发射任务,并取得了100%的惊人成功率。“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动机,针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任务而研制,是在基础级火箭上增加了相对独立的一级,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被称为“太空摆渡车”。

李水华 西安交大1981届低温专业校友

李水华,1981年毕业于西安交大低温专业,一直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工作,曾任101所党委书记,所在单位主要负责火箭发动机液氢的制备和提供、氢氧发动机的地面试车。

颜勇 西安交大1991级流体机械专业校友

颜勇,1991年进入西安交大流体机械专业学习,1998年硕士毕业。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技术副所长,所在单位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提供8吨级氢氧发动机。

王春民 西安交大2000届机械学院校友

王春民,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大机械学院,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所长,所在单位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提供75吨级、4.8吨级常规发动机和“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动机。

这三位交大校友,共同携手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提供了高质量的火箭发动机,保证了北斗发射任务的次次成功!

卫星发射及测控者:逐梦航天的“牧星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北斗卫星的母港,13年来这里先后实施了40余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任务,将数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订轨道,发射成功率100%。

邢朝 西安交大2003届计算机专业校友

邢朝,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大计算机专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现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综合计划部计划处处长。2006年起主要负责发射任务的牵头组织与计划协调,参与并见证了所有北斗三号工程的发射任务。

杨自兴 西安交大2013届飞行器设计专业校友

杨自兴,2013年毕业于西安交大飞行器设计专业,现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卫星测控相关工作。自2016年入职以来,先后以地面设备操作员、设备技术负责人、多型北斗任务地面装备指挥调度等身份,参与北斗三号MEO及GEO多组卫星发射及在轨服务期间测控工作,并长期从事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地面测控相关工作。

刘磊 西安交大2015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校友

刘磊,2015年从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进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现为渭南测控站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面测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2015年,渭南测控站装备国内首套北斗星间链路地面管理设备,刘磊在星间链路管理岗位,全程参与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的发射入轨和在轨运行期间的测控管理工作,24小时不间断守护北斗系统稳定运行。6月22日,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刘磊及同事们的测控准备工作。

北斗应用开发者: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北斗工程两总师曾说过,北斗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应用。在北斗的应用方面,同样也有众多交大校友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在陆海遥感、智慧农业、定位导航、守时授时等北斗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不菲成绩。

周勃 西安交大1997级信控专业校友

周勃,1997年进入西安交大信控专业学习,2001年进入上海贝尔,2007年从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4所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基于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的遥感应用。现任804所有效载荷事业部产品总师、国防科技项目基金函审专家、"中(国)-西(班牙)GNSS-R联合研发中心"中方负责人、上海市宇航学会会员。

自2010年起,作为技术负责人,周勃先后主持完成了原总装、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委、航天八院的“星载双面相控阵GNSS-R海洋微波遥感技术研究”“基于北斗导航信号的GNSS-R海洋微波探测仪”“星载多波束GNSS-R海洋微波遥感探测仪”“星基于BD+R+RO高精度大气海洋遥感载荷技术”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随着北斗导航卫星星座部署完成,微波遥感技术将在大气、海洋和陆面环境监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柳杨华 西安交大2000届计算机专业校友

柳杨华,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信学院计算机专业,就职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智慧农业总监,主导公司基于北斗的智慧农业智慧农机相关应用工作。

牛颖蓓 西安交大2001级计算机专业校友

牛颖蓓,2001年进入西安交大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参展样机测量装置”“高射频光幕测量装置”等设备研制,主持了“特殊环境适应性与关键技术验证研究”等十多项863课题的技术研究。

先后参与北斗二号车载用户机北斗导航应用软件、北斗三号星载计算机软件的测试工作。导航应用软件主要提供位置显示、地图导航等功能,满足用户北斗导航装备的应用需求;卫星计算机软件则为卫星导航任务处理提供计算和任务处理功能。

曹辉 西安交大2002级航空航天专业

曹辉,2002年进入西安交大学习,是航空航天专业的第一届学生,2009年从中科院硕士毕业后到华为工作。2013年,因为看好北斗授时广阔的市场前景,曹辉从华为日本终端辞职,作为核心团队成员回国,任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9年,曹辉得知交大有数万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需要高准确度的时间信息支撑科研工作的安全开展。于是,他为母校捐赠了基于北斗信号的授时设备,现在,交大兴庆、雁塔、曲江校区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都使用上了北斗标准的统一时间。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应用了由西安交大柴东朗教授及团队与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历经10余年共同开发的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次被称为“继‘两弹一星’后中国最重大的科研探索任务”中,必不可少的,有着西安交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以西安交大电信学部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科研团队为代表的交大人,用持之以恒、创新求索为“中国航天梦”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众所周知,空间机械臂是空间站重要设备,而视觉系统则是空间机械臂的“眼睛”。交大人就是为空间机械臂装上明亮的“眼睛”,使空间机械臂在视觉系统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成舱段转位、悬停飞行器捕获、辅助对接、货物搬运、辅助航天员出舱等任务。

自2007年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郑南宁教授就带领科研团队参与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研制。西安交大王飞教授是项目的承担人,他和团队齐心协力,从事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硬件产品的研制工作。有心人,天不负。历时十余年的攻坚克难,王飞教授项目团队先后圆满完成了原理、电性与正样产品的研制任务。

我们相信

未来将有更多的交大学子

投身祖国航天事业!

我们期待

实现航天梦、中国梦,交大人

一起追梦、筑梦、圆梦!

我们祝福

航天事业新年更加繁荣!

交大人继续砥砺奋进!

因各种原因,本文中的校友只是参与航天事业校友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校友在重要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母校和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本文得到了相关校友及其单位的巨大支持,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主流媒体及西安交大新闻网已公开发表内容。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西安交通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