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M课堂掠影 | 中国创新发展与城市群对比分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BM
2021-06-04 09:43 浏览量: 4333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而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MBM)《专题学术讲座》的课堂上,唐教授详细阐释了中国创新发展与成就难点,长三角与珠三角对比分析,深圳改革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本期MBM课堂掠影邀请到同学们分享本次课程的心得体会。

唐杰·教授

原深圳市副市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客特聘教授

课堂精彩分享

小M老师:各位MBM的小伙伴,唐教授在本次课堂中主要分享了哪些内容呢?

MBMers

唐教授首先讲解了中国创新发展的成就与难点,以及相对发达国家的优势和不足,让同学们对我国的创新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对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讲述了城市化到城市群化的过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差异、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空间战略;

最后回顾了深圳市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探讨了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粤港澳城市群的角度,分析未来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构想和蓝图。

小M老师:听起来干货满满!中国创新发展的难点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MBMers

从唐教授的课堂中,我们领悟到中国创新发展着重于举国体制攻克技术难关。中国创新能力强、成效显著,但在聚集全要素、产业链、配套政策和激励手段方面仍有巨大改善空间,特别在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正是要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创新体制,因创新而产生关键技术和产品不仅要能解决“卡脖子”问题,还要能赢得国际地位和营利,正如我们的“中国疫苗”,既是医疗科技研发能力的体现,还为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中国贡献,还能带来收益。

小M老师:根据唐教授对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从中可以获得什么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之道吗?

MBMers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分工与定位应更加清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规划建设的不断深入,粤港澳正在建设一个涵盖两个特别行政区、两个经济特区和一个省会的超级湾区城市群,但相较于长三角经济带深度融合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在保有上市企业质量(较高估值和较好创新基因)的同时,应该更多注重对粤东、粤西和粤北的辐射,各城市应该根据分工、人力资源要素等方面,合理布局各自产业,形成高低错位、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小M老师:再从大湾区聚焦到深圳,同学们对深圳的创新发展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MBMers

一是深圳的未来应保留创新基因。深圳在创科、金融、大数据、AI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优势,特别在AI和大数据算法方面,深圳已有较完备的分工、较细致的产业链;

二是深圳应该充分建设好广深港科技走廊,承接香港外溢和北上的科技、资金,规划好光明科学城、坂田科技带等科技区域建设;

三是培育好VC/PE等创投机构,让科技孵化和资金很好结合;

四是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机制也十分重要,从纯政策补贴转为创投引导基因跟投的方向,才是打造高校和研究机构产业化的最优方式。

小M老师:听闻唐教授的课堂金句频出,其中哪些令同学们感到印象深刻呢?

MBMers

唐教授输出了很多令我们印象深刻的金句,例如“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深圳发展的特点是可以利用每次的波动寻找发展机会”、“当你向高端产业发展的时候,中低端的产业要适当放出去”、“专利有保护期限,当专利过期,会出现知识外溢变成城市共有的知识,知识创造知识,边际效率不会递减,而会创造生产力”等等。唐教授一系列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大家对前述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知。

小M老师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分享,看来大家都受益匪浅,满载而归。也再次感谢唐教授为大家带来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精彩课堂,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相遇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谢谢大家!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硕士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