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白军飞教授接受《广州日报》采访:稳住农业基本盘 筑牢“三农”压舱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01-21 13:56 浏览量: 2011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传递出什么信号?为何要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又该怎样来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广州日报》邀请多位专家展开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白军飞教授受邀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亮点展开政策解读。以下为节选的部分内容。

“十四五”开局之年,

“三农”工作至关重要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这一点。现在的政策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当前背景下,如何理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白军飞:为广大农民谋福利、谋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农业是基本盘,“三农”是“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良品质。在前不久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这一点,有诸多重要的政策背景,其中有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决战取得全面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二是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与秩序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加剧未来不确定性。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首次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要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那么,要如何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白军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发展的时间轴上是转折点,而是连续的、稳定的过渡期。前期的脱贫攻坚为后期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同时必须看到,脱贫攻坚的成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社会资源支持所取得的,还无法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民持续增收仍面临巨大挑战的现实。设立5年过渡期不仅保障脱贫工作与政策的连续性,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变资源集中支持型脱贫为显著的内生增长模式提供时间窗口,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这是我党立足当前脱贫成果,科学研判客观环境,尊重发展规律,审时度势做出的务实举措,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实体现。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如何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这16个字?具体来说,应该怎样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白军飞:藏粮于地的重心是要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农用土地要继续高负荷运转,而是要保障我们需要生产的时候,有资源、有能力生产出来,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不可动摇。藏粮于技、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强调的是粮食供给的保障机制。粮食生产常常受制于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与生产能力,使其比工业生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这在客观上很容易制约农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在我国户均耕地规模仍然十分有限的基本国情下,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在单产上和品质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始终从保护农民种粮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稳定和优化种粮农民补贴和保障政策。推动落实党政同责,将有利于更充分调动地方社会资源,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关键技术的关键因素在于民营资本在科技创新中活力没有充分激发。因此,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必须首先厘清公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关系,科学界定各自的范畴与边界,真正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而不是形成挤压。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丰收,那么为何还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书记、省长共同把粮食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怎样答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时代命题?

白军飞:我国当前的食物保障事实上大约有20%~30%的国际市场依存度。对于一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这一点足以说明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历史的很多重大转折都发生在粮食保障出问题的时候。加之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化,逆全球化趋势明显,新冠肺炎疫情更严重限制了全球的生产和贸易保障能力,这些都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夯实国内粮食与食物供给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灵活地运用国际市场调节供给,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饮食需求。

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可以分三步走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的事千头万绪。总书记提出七方面要求,并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问题仍亟待治理。请谈谈下一步如何护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

白军飞: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护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科技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治理手段的不断提升,使人类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能力。今日的中国,在不破坏绿水青山的前提下,把其变成金山银山是完全可能的。二是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中,进一步强化和守牢绿色发展与创新的绿色理念,进一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现实。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守护绿色发展。在制度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下大力气从制度上提高非绿色农业发展的制度成本,形成高压态势,逐步淘汰;另一方面要用制度引领农业绿色发展,使其转化为自觉的市场动力。

编辑:霍旭东

(本文转载自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