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读《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有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1-01-19 15:35 浏览量: 4563

本文获《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读后感征文比赛一等奖,发表于《中国会计报》2021年1月15日第11版

作者:全国高端会计人才第13期纪新伟

很高兴收到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寄来的《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一书。由于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的缘故,对会计口述历史项目也偶有耳闻。收到散发着墨香的书,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着那些上大学时就耳熟能详、大名鼎鼎、需如神般仰望的会计泰斗和名家,如今仿佛面对面的、像隔壁大爷前辈们用平实的话语娓娓道来他们那过去的故事,顿有恍若隔世之感。书并不厚,加上口述历史,徐徐道来,毫不晦涩,所以虽是利用闲暇时间,很快也就读完了。从这些叙述中,我对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教育、会计从业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透彻的理解,也多了份对所从事行业的尊重和责任。

往昔:筚路蓝缕

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在过去的70年,一大批会计人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在这些大事件中,会计人是不可或缺甚至是非常关键的推动力量。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制度体系建设、会计服务、会计监管,还是在会计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这些亲身参与或见证会计发展历程的叙述,我深切的意识到会计发展过往可谓是筚路蓝缕,充满艰辛。

和很多会计从业者一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记账法、权责发生制是我一接触会计就被告知的会计基本原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通用的会计语言,觉得天经地义,自然而然,仿佛会计就应该是这样的。虽然学会计史知道中国古代有四柱清册,但毕竟时间久远了。从尹锡章、葛家澍等人的讲述中,才知道借贷记账法并非这么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接受的。借贷记账法曾被认为是国外资本主义的方法而被废除,甚至有段时间还推行过以表代账这样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是葛家澍1978年写的《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打响了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枪,开启了“会计界大是大非的讨论”。

在言必称会计准则、持续向国际趋同的当下,还有多少人曾记得行业会计制度如商业财务制度、工业财务制度也曾统治会计领域几十年。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独立的中介机构早已经被各个市场主体接受。多少人可曾想到上世纪80年代会计师事务所刚刚起步的时候几乎是白手起家:徐政旦筹办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时全靠借(借地、借人、借钱),石人瑾靠脸(师生关系)拉业务,尹锡章筹备浙江会计师事务所、余盛钧开设内江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办事处都是靠退休人员、从零开始。想到正是这一批会计前辈靠着韧劲和拼博精神的开创,才有了后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可以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同台竞争,由衷敬佩这些老一辈会计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今朝:挑战依旧

对会计人来说,变化是常态。随着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处于经常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因为这种频繁变化,导致会计被人戏称为“毕业即失业”的行业,难免有时会彷徨抱怨,但和这些经历过会计根本性变化老一辈的经历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毕竟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后的几十年,我们的基本原理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会计理论、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原来可比。现在的变化是在会计大厦框架上的装修而非推到重来,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会计准则与时俱进是需要的。

对会计人来说,挑战始终存在。现在各个单位都用的是会计软件、ERP等系统来处理财务会计工作,电脑应该替代了手工。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近两年会计工作被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取代的担忧困扰了不少从业者。陈安怀提到的一个细节让我感慨良多,在上世纪90年代电脑、电算化刚开始应用的时候,望而生畏,要改行也曾经困扰了很多当时的会计从业者。因此,顺应形势的发展、主动求变、不固步自封应该是会计从业者的共识。

明日:守正创新

不做假账是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也是会计人必须坚守的底线。多个会计前辈都强调了这一点,葛家澍自我评价“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余盛钧讲人无信不立,“会计人员,先要学会计道德,然后才是会计技术。如果没有会计道德,会计技术也没有作用”,陈安怀讲“做点好事,不要做坏事”,席玉聚“诚以修身,信以立业”,张同辉“站在河边不能湿鞋”的期望,都让人肃然起敬,守正是会计人的立身之本。

守正是前提,创新是永恒。葛家澍从《试论会计核算这门科学的对象和方法》发展到资金运动理论是创新,后来编写会计原理教材也是创新。尹锡章面对会计制度被文革破坏殆尽的状况,重新建立制度,搞内部经济核算,搞“剥皮会”,本量利分析使杭州炼油厂占领香港市场是创新;在浙江会计师事务所为烟雨宾馆合资做可行性研究是创新,为省旅游公司设计会计制度也是创新。过去有段时间不讲内部控制,徐政旦著书立说宣讲内部控制也是创新。这些老一辈会计人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启示我们,墨守成规无法促使会计发展,创新是会计人的价值所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会计口述历史》,回顾会计行业过去的筚路蓝缕,向前辈学习,把会计前辈的精神和薪火传递下去,无疑是我们当代会计人的责任和使命。愿与会计同仁共勉。

编辑:霍旭东

(本文转载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