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深圳40年:有理想的人共同成就理想的城

长江商学院
2020-11-25 12:15 浏览量: 2981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惊人转变的背后,离不开“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这既是深圳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成长的“深圳模式”,更是一个城市的奋斗样本。

40年间,有数以千计的长江人选择深圳这个创新舞台,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书写着“春天的故事”,并发出领潮者的瞭望之声。

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0年颁布的“深圳创新企业70强”榜单中,长江商学院校友企业14家,占比20%;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长江校友企业上榜70家,其中20%的校友企业在深圳;而《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有8家深圳企业上榜,其中长江校友企业独占3席,占比近四成!

鲜为人知的是,十八年前,长江商学院萌芽发端于广东。犹记长江商学院2011深圳论坛上,时任深圳市副市长的唐杰表示,深圳有幸迎来了长江商学院,长江商学院也有幸选择了深圳。深圳不仅有华为、中兴,还有众多正在高*长的创新型企业,希望长江未来为深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企业家,为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挥作用。

确实,引领式创新,正是长江一贯秉承的独特价值;独具全球视野、人文底蕴与社会担当的创新精神,正是长江希望培养的企业家范式。

站在2020年底,回望深圳四十年,我们看到以李东生、高云峰、陈一丹、王雷、王茂林等为代表的50年代至90年代的几代长江人,在实业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兴趣创新等不同的创新维度上,走出了一条“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的大风流创新之路。

五十年代企业家李东生:

惟变革者新,惟创新者强,

惟变革创新者赢!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兼CEO,长江商学院CEO首期校友

李东生,1957年生人。38年间,他带领TCL集团,从一家作坊式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国际化之先河。李东生常说:

惟变革者新,惟创新者强,惟变革创新者赢!”

变革、创新这四个字,凝结了李东生带领TCL一路走来的所有心血。

1982年,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78级毕业生李东生放弃了“铁饭碗”,回到家乡广东惠州,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只有40人的企业,但那时已算是惠州跟电子沾边的“大厂”了,这也是TCL的前身。

TCL虽然诞生于惠州,但国际化业务是从深圳启程的。1996年TCL收购了位于蛇口的港资企业陆氏彩电工厂,开创了国内企业兼并港资企业的先河。1999年,陆氏越南工厂也并入TCL的业务版图。自此,TCL以深圳为“桥头堡”,开启了全球化经营的征程。

然而,TCL的国际化征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是2004年与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等一系列蛇吞象的国际并购。这两次国际并购让TCL扬名全球,但这风光背后也暗藏了无数的凶险。

李东生回忆,2005、2006年的时候,差不多有大半年,他是靠安眠药才能睡得着,“当时的代价非常大,困难挑战非常大,差点没有活过来。”

2006年上半年,TCL公司亏损7.38亿元,在走国际化的道路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在人们的争议中,痛定思痛之后,李东生在2006年,写下了著名的《鹰的重生》。

李东生写道:

刀尖向内,对自己和整个组织进行触及灵魂的自我剖析,并且对外界公开。这种勇气和魄力,在一般人看来很难想象。

正是这种反思和不断变革创新的精神,帮助TCL走出泥潭,并进一步优化了国际化的路径:一定要在技术创新方面赶上世界水平。

2017年,TCL的海外业务收入在总销售收入中占比超过50%,TCL完成鹰的重生。2018年,李东生获颁国家“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得到国家表彰。

企业家能够几十年坚持下来,一定要能够享受做企业的这种快乐。肯定有挑战、有困难、有彷徨、也有痛苦。但更多的时候是每一次成功给你带来的喜悦。”李东生说。

享受做企业的过程,让他从不疲倦和懈怠。继入读长江商学院CEO首期班之后,61岁的李东生又报了一个为期四年的博士课程:

我一定要跟上形势,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变革创新。”

“如果不是企业有一个变革创新的文化基因在推动,TCL可能很难走到今天。”他强调。

六十年代企业家高云峰:

科技创新为本,研发人才是关键,

赛马不相马

高云峰,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首期学员、CEO四期校友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对40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其中,长江商学院校友高云峰荣列其中。

大族激光是深圳国际知名科技企业最具代表的企业之一。这家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设备生产企业,科研实力雄厚,拥有近4000项国内外专利,多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20多年前,做过教师,也曾在电脑公司任过职的高云峰辞去老家的工作,南下深圳。

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的高云峰,有“机器迷”之称,经常帮朋友维修进口的激光设备。久而久之,掌握了设备原理的他尝试自己组装了一台激光机,并通过对外出售赚到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高云峰创办大族激光。在24年时间里,大族实业即从一个小作坊变为全球第三的激光巨头,年营收超过百亿人民币。大族激光之所以发展如此顺利,主要得益于其重视新科技的研发以及对研发人才的重视。

从创立第一天开始,大族激光就形成了一个“哑铃型”人员结构,研发人员一直占总员工的1/3,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公司拥有一支涵盖激光光源、自动化系统集成、直线电机、视觉识别、计算机软件和机械控制等多方面复合研发队伍约4500人,拥有近4000项国内外专利,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一名覆盖产学研多领域的专家型创业企业家,高云峰对于高科技创新有很深刻的理解:

高科技创新就是要进入无人区,这个无人区是前无古人的,而且是不成熟的。如果它已经成熟了,你再投巨资复制它,这不是高科技。买现成设备做订单加工,这种成熟科技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而且可替代性强,可以在中国生产,也可以在越南生产,非常容易替代。”

企业该如何高科技创新呢?高云峰认为:技术研发很重要,人才很关键,要“赛马不相马”。

在高云峰看来,竞争是人才唯一的评判标准,没有竞争就没有人才。

也许,正是这种狼性和狠劲,才成就了今天的大族激光。而大族激光,又不过是深圳四十年间成就的四百余家上市公司的缩影。

七十年代企业家陈一丹:

社会创新,择善而从,

取法乎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陈一丹,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武汉学院创办人,“一丹奖”创办人,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校友

办企业、做公益、投身教育,是陈一丹前半生历经的三个阶段。循此苦旅,每一步,他都走出了不一样的向善使命。

作为腾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一丹回首腾讯创办之初: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常扪心自问:“腾讯价值何在?”

随着腾讯的一步步发展,它的定位、责任和使命也越来越清晰:伟大的企业不应止步于商业上的成功。且商业上越是成功,则越应该对所在社会的影响力更大、反哺力道更强,承担更大的责任。

2006年,在陈一丹的组织策划下,腾讯投入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启动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推动了互联网平台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由此开启了中国公益慈善的互联网时代。而陈一丹也被誉为“互联网公益第一人”、“中国互联网公益教父”。

谈及腾讯公益基金会的初心,陈一丹说: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了一点点。”

几乎与创办基金会同一时间,陈一丹首期投资20亿元又在武汉做了一块高等教育的试验田——武汉学院。他认为:

“社会进步,归根结底靠教育。”陈一丹强调。

2016年,陈一丹又宣布捐赠25亿港元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表彰全球范围内对拉平教育鸿沟、贯彻普遍受教权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在长江商学院2017毕业暨开学典礼上,陈一丹深情说道:

做有价值的事,并乐在其中,与我而言,正是生命的本真、幸福的源泉。”

2019年,历经近7年的研习,陈一丹成为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的首期毕业生并获得博士学位。他说:

八十、九十年代企业家王雷&王茂林:

科技向善,为兴趣担当而创新

王雷,深圳正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二期班学员;王茂林,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合伙人,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首期班学员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各地年轻人选择来此奋斗、扎根,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

而深圳显然又是创客和硬件创业的天堂: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电子产业链,低廉的人力和设备成本,而且几乎所有资源都集中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

本科全奖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曾是大疆创始成员之一的王雷,便选择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正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名:EcoFlow)。截止2020年初,EcoFlow推出的移动储能系列产品在日本Makuake创造了历史最高众筹记录,金额超过2.8亿日元。

出生于93年的王茂林是斯坦德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伙人,“我一直留在深圳,是因为这里有非常公开、透明、公平的环境。”

在王茂林看来,年轻人更想要一个有竞争性的舞台,靠技术竞争,“深圳具有这样的氛围、规则和人才。”

如今,斯坦德机器人已成功申请了数十项专利等知识产权。华为、中兴、富士康等企业的工业物流领域已装配他们的机器人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兴一代智造创业的佼佼者,王雷和王茂林都是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项目(METI)的学员。

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新一代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也更想带着学者的人文关怀来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最终能为人类带来普遍的福祉。”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项目(METI)项目发起人甘洁教授如是表示。

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初创企业,METI学员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也承担起了企业家应有的担当。

2020年2月初,武汉前线方舱医院告急:因接诊病人数量激增、收治力度持续扩张,各类医疗设备、IT设备、取暖设备等都急需电源供应。王雷二话不说,在仅仅不到48小时的时间,价值近140万的1004台移动储能设备就装车运往了武汉。这是王雷搜罗整个公司上下,全部的库存。

这些设备像是雪中送炭,确保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供电和医护人员、患者生活供电顺利、安全地进行。

王雷在朋友圈中写道:“我对世界充满深沉的敬畏和好奇。愿早日康复,愿疫情早日结束。”

科技向善是王雷创业的初心,他说:

科技能够让不可能逐渐变成可能,让需要帮助的人一点点看到希望。我愿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点滴,这微小的可能虽然对整个社会的提升是微观的,但无数个科创企业的点滴积累起来,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也就一点点变得更美好了。”

他强调:

从50后李东生们、60后高云峰们,再到70后陈一丹们,以至现在的80后、90后新生代创业者们,40年风起云涌的深圳历程,也是几代人筚路蓝缕的成长轨迹。

一批批建设者用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模式”,创造出了“深圳奇迹”,将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深圳这片极具开拓创新精神和前沿商业实践的沃土上,长江商学院依托世界级全职教授团队和全球资源整合平台的优势,不断原创着一系列扎根本土实践的中国管理智慧;不断探索着诸如粤港澳大湾区EMBA、智造创业MBA等助力国家大势发展的课程项目;不断搭建着长江青投论坛、全球科技创新者大会等极具前瞻性的全球创新平台,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极具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长江商学院将一以贯之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建设,为将深圳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培育英才,为推动中国的崛起与民族复兴贡献长江方案和智慧。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