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监管沙盒”试点,广深如何打好金融科技牌?——南方日报采访中大管院韦立坚副教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0-08-15 17:35 浏览量: 3255

近期,被业界称为金融“监管沙盒”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下称“试点”)正提速扩容:上海上月公布首批试点应用项目,深圳、重庆接连跟进,广州、成都等地陆续也被纳入试点。外加北京、河北雄安新区、杭州、苏州,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容至9个地区,累计已有34项创新试点应用“入盒”。

近日,南方日报就“地方金融监管沙盒”采访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韦立坚副教授。

为什么要“入盒”?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金融科技发展的试错成本。”韦立坚副教授说,试点让监管机构可以在金融科技创新大面积推广之前发现风险,提前做好风险控制;金融机构也不会因为创新引发的未知风险而承担过多的责任甚至遭受惩罚。

试错——加快良性金融创新落地

试点工作始于去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北京率先试行。因理念与国际上推行的“监管沙盒”类似,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版“监管沙盒”。

沙盒,顾名思义即“安全空间”。金融“监管沙盒”指在监管机构的主持与监控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环境中,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允许一些金融企业或科技公司开展金融创新。

今年6月以来,“监管沙盒”加速进行,2个月内先后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4个城市公布了28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而入选试点的城市,也被认为获得金融科技发展的实验红利。

为什么试点在业内备受重视?

其实,试点在我国的加速落地,与近年来金融创新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无关系。

试点提供了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韦立坚副教授介绍,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试点允许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对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及模式进行测试。“它提供了一个检查新规则和新流程效果的空间,在金融创新广泛应用之前能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项目试错纠错的可能。”

风险——“出盒”不代表绝对安全

随着试点不断扩容,各地也进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试点竞跑模式,目前全国已经累计公布34个创新应用项目。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项目看,试点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涵盖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智能风控等应用场景。

为什么是这些金融创新项目率先“入盒”?

记者观察发现,现有已公布项目的主体仍旧以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为主,34个项目中,有29个项目由银行牵头或者参与;重庆等地的试点项目,银行参与度甚至达到100%。

金融科技公司尽管没有单独申报的项目,但却联手银行开展项目试点,如腾讯云计算就分别在北京联手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在重庆联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相关试点项目。京东数科、小米数字科技、度小满支付等科技巨头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均参与不同的项目。

因此,韦立坚副教授指出,大型持牌金融机构对已有业务做出的一些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更容易满足监管要求、通过审查;科技巨头在创新领域获得与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也有竞争机会。

除了申报机构,哪些项目更容易获得试点青睐呢?

据悉,广州试点项目要求“应在三个月内正式运营”,而且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同时,相关应用项目要引领监管的创新,如提交的材料要求填写监管层面的创新点,以及风险点及风控措施。这意味着,仅单纯的技术创新,但尚未进入应用阶段的项目,并不符合监管要求。

目前,试点仍是一套成长中的机制,相较于项目的前期“入盒”,后续项目如何顺利“出盒”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当然,试点也存在局限性。韦立坚副教授坦言,在沙盒中,面对的投资者和业务范围、体量都有限,但金融创新的部分风险恰恰是业务体量达到一定级别后才会暴露出来。

除了降低金融创新风险,试点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一开始就帮助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消费者)三方建立一个风险认知、沟通和协调机制,为大范围推广后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韦立坚副教授建议,“出盒”后,监管机构仍需要持续跟踪,优化监管水平,创设机构要通过测试,持续改进和提高风控能力,投资者(消费者)要通过沙盒测试,认清产品的风险性质,为后续的投资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提供更合理的机制。

合作——或带来跨境金融新突破

在目前已公布的9个试点地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两个席位——广州、深圳。

在全球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金融科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深两地获得监管试点名额,将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带来什么?两地又该如何打好金融科技这张牌?

韦立坚副教授指出,深圳的优势在于金融和科技都很发达,无论是科技公司培育的金融科技,如腾讯金融和微众银行,还是传统金融机构培育的金融科技公司,如平安科技和一账通,都已形成名片效应。“深圳可以进一步做一些前沿创新探索,尤其是金融业本身的创新,比如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跨境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等。”韦立坚副教授说。

对于广州,韦立坚副教授认为,其优势在于监管科技领先,金融业发展较稳健,且有潜力的金融科技公司比较多,因此广州可以在金融科技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力。

“湾区金融和产业发展,必须要通过金融科技在跨境金融和市场互联互通取得突破。”韦立坚副教授认为,广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重要的两大城市同时被纳入试点,可以更好地在国家政策和央行等机构支持下发力金融科技。例如可以进一步设计跨境金融监管“沙盒”,允许内地和港澳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科技公司申请在“沙盒”进行跨境金融测试,加速大湾区金融融合和监管协调。

教授简介

韦立坚博士,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大数据中心主任,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金融工程国际杂志)编辑部主任。兼任证监会下属中证资本市场统计运行监测中心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访问专家、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金融科技、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计算实验金融和行为金融。现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金融科技领域资助的首个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安全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项目协调人。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内权威期刊如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和《管理科学学报》等。为国家及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多个政策建议,研究观点被央视新闻、央视财经和南方都市报等知名媒体报道。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