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管理者、投资者,还是浙大MBA课程教师,这位“跨界医者”不简单!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0-08-13 13:52 浏览量: 3023

“跨界医者”——游向东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健康产业被推向风口。

2016年1月18日,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时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脏超声科主任游向东正式入职浙商创投,担任执行总裁。

2020年6月1日,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下简称《卫健法》)正式实施;2020年6月9日,杭商传媒记者采访到了游向东,这是他2016年加入医疗投资行列后,第一次接受采访。

30余年的从医、管理经验,赋予了游向东深刻的行业见解和敏锐的投资嗅觉。

如今的他,除了做投资,还是浙大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医疗健康产业及其投资》课程教师、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

游向东以导师身份出席浙大管院MBA活动

当然,他仍然是一位医生。

“作为一个医生,我会解决一些病人的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想用组织的力量服务更多的病人;现在作为一个医疗产业的投资者,我在想我是不是能够以医疗服务为轴心,联动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创新支付、互联网+等,在产业发展上做一些努力和开拓,扩大服务医疗的广度和深度。”

或许,游向东的跨界,是一个时代的需要。在医改纵深推进,卫健“母法”正式实施的今天,时代的浪潮将如何翻涌?跨界的游向东,又给予了适逢其时的解答。

“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医生”

1987年6月,游向东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了。毕业后的他,在学校里担任了郑树校长的秘书。郑校长是他第一位引路人,按现在时髦的话说是第一个“老板”,是影响他一生的导师。

担任秘书期间,游向东参与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筹建。看着邵逸夫医院从一片荒芜的菜地,到一家现代化的医院,游向东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向浙江省政府捐资,希望建造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医院。建院伊始,邵逸夫邀请了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医学专家和管理团队全面加盟。

游向东回忆道:“我参与过很多医院的设计与规划,但邵逸夫医院是第一家。邵先生不光是捐了一笔钱建造医院,更关键的是,他引入了当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这是他具有前瞻性的想法。”

然而,文化背景各异,经济基础不同,接受海外新理念的同时,又要权衡项目的经费和国内的规定,其中的不易可想而知。

游向东告诉记者,从医院的设计,到后来的流程管理,安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生、护士、病人的管理等,医院系统共有将近上千条制度。“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讨论,甚至可能不断地‘争吵’。”

当初仅为了医院走廊的宽度,双方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协商。“当时他们提出的走廊宽度我们很难实现,因为按照我们的想法,要控制成本。设计院的理念是,我们建了这么多医院,从来没建过那么宽的走廊。”但他说,现在看来,甚至觉得还要再宽一些。考虑到两张床位相向而行的情况,边上还会有附带设备和医护人员,走廊必须保证足够的空间。

国外团队的设计理念,有些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有些是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还有一些,则是来自于血的教训。再多的“不合”,在“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的牵引下,终能万口一辞。

对于毕业不久的游向东来说,或许那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跨界”。与国外团队的磨合,逼着他不断地走出舒适区,在未知的领域里挑战自我。他说,这段经历,可能要消化一辈子,直至今日,仍未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精髓。

2006年,邵逸夫医院成为了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JCI )的公立医院。同年,在浙大二院当了16年医生的游向东,开始迈入管理行列。

游向东以导师身份出席浙大管院MBA活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希尔伯特·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游向东的决策信条,不外乎四点:第一,对病人是否有利?第二,对医护人员是否有利?第三,对医院是否有利?第四,对政府是否有利?

如果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这件事就可以去做。

无一例外地,游向东“走出体制”的决定,也完美地契合了这“四点准则”。他发现,身边许多医生不仅在做临床、做教学,还在做研究。但是把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再把产品投放到市场,这个过程仅凭医生的一己之力难以实现。

此外,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国内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大部分依赖于海外进口。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当时进口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七成,本土厂家市场占有率约为三成。因此,助力技术研发,加快国产设备的替代,将是大势所趋。

游向东坦言:“当时比较理性的想法是,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去服务更广泛的人群,那何乐而不为?比较感性的想法是,想换一种生活。”

就这样,游向东又一次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他说,“跨界”能使自己获得更多交叉学习的机会,只有不断提升知识的宽度和细分领域的深度,才能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投资项目时找到对的“感觉”。

在游向东的字典里,医生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信仰。

游向东参加浙商创投团建活动

“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跨界后的游向东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原因很简单,“因为像明视康这样的医院,符合我的初心”。

早在游向东看中明视康之前,就有不少资本找过明视康眼科医院院长郑历,但郑历一直保持着观望的姿态,十分谨慎。

游向东与郑历,都是公立医院出来的创业者,也是旧相识。早年间,为了提升手术技能,郑历特地去市场里买猪、牛的眼睛回家反复练习的故事一直为业界所乐道,游向东早有耳闻。

但打动游向东的,除了郑历无需赘述的精湛技术,还有他“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经营理念。

“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是浙大二院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深植于游向东内心的情怀。

他解释,这句话看似简明,实则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医院,服务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患者,还包括来医院陪护的、体检的、学习的、进修的、甚至来参观的。只要踏进了医院的大门,都是服务对象。

更深刻地去理解,服务对象是相互的,在医院内部,只有行政人员、医护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游向东形容明视康眼科医院,是最不像医院的医院,倒像是温馨的家园。舒适敞亮的环境一改沉闷,医院所有的护士和医生,对患者和家属都细致入微。面对病人或其家属的“十万个为什么”,郑历总会耐心解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厌其烦。

许是经历相似,情怀相通,游向东与郑历仅聊了一次,就敲定了合作。

“在每个行业,都存在消费升级,这是一种常态。公立医院患者多,门诊量大,比如浙二的眼科,是国内最好的眼科之一,一天四五千个门诊,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肯定是有限的。那如果有一家民营医院来分流,并提供充裕的问诊时间,让医生详尽地为患者解惑,做一些健康的宣教,我相信一定有这个需求。”

除了资本投入,游向东和他的团队会通过投后管理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以及资本运作的最优化。比如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帮助企业在财务、法务方面进行规范;对接资源,在年会等场合上增加品牌露出,拓展客户渠道;响应政府要求,助力明视康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公益事业等。

“我们发挥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如果将来上市,或并购,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清清爽爽、规范合法的民营医院。”

明视康的事例,像一面镜子,折射着民营医院的一角。

公立医院是供方市场,民营医院是需方市场;公立医院是准政府运作,而民营医院是市场化运作。虽然二者办医的本质没有根本性区别,但经营管理方法相差甚大。

对一家民营医院来说,技术是核心,人才则是生存发展的关键。游向东认为,目前民营医院主要缺两类人才,一类是专业人才,另一类是管理人才。

专业人才必须是学科带头人,在专业领域有所造诣。然后通过良好的培训体系,组建人才梯队,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和力量。而管理人才,除了懂规划、懂运营,还要懂技术、懂医药,或者懂护理。

近年来,民营医院从野蛮生长到逐步规范,同时,公立医院的体量也在快速扩张。人才,是整个行业的“饥渴”。只有从源头上解人才之渴,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医疗服务。

在游向东的定义里,“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传承,一种责任。

游向东参加浙商创投团建活动

“我们准备好了吗”

细读《卫健法》,不难发现该法有6处提到“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8处提到“社会力量”。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足见社会办医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中的重要程度。

有了法律的保障,非公医疗机构的争议止于智者。但社会办医是否从此“上位”?是否前景一片大好?游向东给出了冷静的答案:“新时期有新的挑战。”

为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我国从2018年开始全面推行“医共体”的建设。“医共体”全称医疗共同体,是指以区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区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的一个紧密的医疗体系。

“医共体”建设工作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种新型模式。

尽管对于社会办医与“医共体”的关系,卫健委明确指出支持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但是“‘医共体’对人财物形成了一个统一管理,紧密型的利益共享不太适合社会办医疗机构,他们很难将人财物拿出来交给‘医共体’去统筹。”游向东说,“‘医共体’形成后,病人到上级医院就诊,这就意味着,外溢的病人会随之减少。”

另外两个值得关注的医改方向,是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和DRGs点数付费。在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但在民营医院,是存在议价空间的。药品的集中采购导致价格大幅下降,在老百姓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利润空间被明显压缩。

目前,DRGs点数付费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DRGs(诊断相关组)是按病种付费的一种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与否、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因素,把成千上万的住院病例分为若干个病组,患者按照病组对应的付费标准进行付费。如此一来,倒逼医院加强“病种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要求也将提高。

挑战与机遇共存。即使有利好政策在推动,但社会办医的性质,或者说,它的“基因”,决定了它必须克服“生长痛”,才能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

游向东的语调饱满而激昂:“是时候该自问一句,面对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他强调,“医共体”的“共”,“共”的是健康。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应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管理的优化,病人流向的优化,供应链的优化等,来实现合作共赢。局势之下,民营医院应结合自身所长,寻求差异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在运营上注重医疗的同时驱动消费升级,多向消费型医疗去思考,拓展发展空间。

在今后社会办医的市场里,游向东的投资目光将锁定在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性民营医院、生物医疗、高端耗材、智能化设备的国产替代、医疗大数据等领域。他说,投资人也面临着挑战。当前进入医疗健康产业的资本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游向东的眼里,挑战不仅是一种困境,更是一种机遇,一种新生。

作为参与浙大管院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医疗健康产业及其投资》课程定制化的教师,游向东曾在接受采访时亲自为该项目打CALL。

他说,当下健康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学历不高,这导致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瓶颈以及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而浙大作为浙江省最好的大学,也是国内领先的大学,很好地发挥了其开放性大学的优势。浙大管院MBA的“商学+X”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非常不错,它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解决办法,非常适合健康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前来深造。

那么浙大管院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项目呢?

浙大管院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简介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