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动力,凝聚科技力量!2021年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在浙江理工大学举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06-10 19:42 浏览量: 1864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何梁何利基金创立27年来,扎根祖国大地,奖掖英才,激励创新,不仅成为社会力量科技奖励的特色品牌,也为鼓舞中华儿女勇攀科学技术高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6月9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由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承办。此次论坛以“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何梁何利科技奖在纺织科技领域的成就,激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动力,推动行业科技发展。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朱美芳,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出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传雄主持论坛报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论坛。

陈文兴致辞。他概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服务科技创新的情况。他指出,何梁何利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影响广泛。本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意义重大,也是我校师生近距离领略大师风范、感悟科学家精神的难得机会。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有何梁何利基金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定会给科技工作者带来新的春天,共同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美芳院士以纤维材料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报告。她从纤维材料的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纤维材料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情况。对于合成纤维行业的未来,朱美芳院士表示,希望通过原创研究+变革技术,实现功能与智能纤维全链条设计与高通量制备,引领全球功能纤维的研发和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国从化纤生产世界第一大国转向强国提供支撑。

王琪院士与大家分享了《塑料加工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她主要介绍了固相力化学加工、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等专业突破。通过大量数据和信息,介绍了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汽车、电气电子、建筑工程、农业、包装、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阐述了塑料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

郭玉海研究员就聚四氟乙烯加工技术及产品体系相关问题作介绍。他以PTFE的特性及成型技术为出发点,讲述了该类型材料的耐酸碱、耐温、耐腐蚀的性能。此外,他还介绍了纤维、微孔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等PTFE制品,展示了聚四氟乙烯加工技术及产品体系在生活中不同领域的应用。

段瑞春秘书长以“光荣、责任与梦想”为主题作主旨发言。他介绍了何梁何利基金的创立概况、发展历程和评奖的基本原则、机制。他指出,历经27年发展,何梁何利基金已深深扎根祖国大地,成为我国规模大、影响广、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科技大奖,成为鼓舞中华儿女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力量。他表示,多位院士、专家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交流经验和成果,必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和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为促进纺织领域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总结发言中深入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产业用纺织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大量纺织科技成果得到国际认证,构建了完整的生产体系、产业链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未来产业用纺织品将在众多领域不断拓宽应用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他希望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力争涌现出更多的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获得者;希望何梁何利基金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纺织科技事业,推进新时代纺织科技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何梁何利基金图片展,集中展示了何梁何利基金27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纺织行业获奖科学家科技成就。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国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该奖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宣传部

内容来源 /科学技术研究院

往期推荐

为浙理师生打call,快来为郑显理老师、全振潭同学投票吧!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五指导组来浙江理工大学指导

学红色党史,做红色模型!浙江理工大学“百年奋斗史”主题展开幕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