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涛: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2-03-10 17:10 浏览量: 3075

读懂中国——2022两会热点解读⑤

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确保粮食安全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吴海涛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顺利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更令人振奋的是,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并于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立足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的科学研判,更体现了党中央补齐“三农”短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

农业的首要功能是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耕地,“藏粮于地”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今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保规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实现“保质量”;通过分类明确耕地用途,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实现“保用途”,确保粮食生产用地规模和质量。

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在于科技。“藏粮于技”要发挥科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农业科技的首要是种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所以,需要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收集,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把种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此外,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技装备水平,加强农业装备协同研发,实施农技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展农技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全面压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将不断提升,我们的饭碗一定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李一涵

审核|崔桢桢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