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南大的那些了不起的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2-03-08 12:00 浏览量: 2664

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很多个“她”“她”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学也是我们的榜样“她”带给我们许多温暖与力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校党委书记栾永玉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向全校女教职工、女同学发来了慰问信

致全校女教职工、女同学

“三八”国际妇女节慰问信

全校女教职工、女同学们: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在全国“两会”隆重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在这个女同胞专属的节日里,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贺、诚挚的慰问和美好的祝福!

回顾不平凡的2021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安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锚定教育评价改革、学科深度融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各项事业发展顺利,成绩斐然,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中南大人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所有女同胞的奋斗和奉献。你们初心于怀,以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投身疫情防控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你们使命在肩,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上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处处展现出非凡的巾帼力量;你们向阳而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汲取知识,文波楼前、晓南湖畔、逸夫楼里都留下你们青春的身影。一直以来,你们始终是中南大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需要我们同心同德,踔厉奋发,一起向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昂扬姿态,继续发扬“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大学优良传统,坚持融通特色、创新驱动,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进。

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全校女教职工和女同学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健康美丽、阖家幸福!

党 委 书 记 栾永玉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灿明

二〇二二年三月八日

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中南大的“巾帼力量”。在国际妇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获得者中的“她”,致敬了不起的她!

从南湖边到洱海畔

她们将讲课的步伐

从中南大迈到了滇西大

洱海不是海

洱海旁却有指引人方向的“灯塔”

统计与数学学院退休教师

周月梅教授

云南扶贫与支教群体根据滇西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外,支教云南的银龄教师们积极参加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学术讨论等学术活动,为西部高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的成长提供帮助。

2021年5月21、22日前后,离滇西大约30千米的大理漾濞发生高达6.4级的地震,滇西大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在室外避险两夜。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们度过了两个难忘的夜晚。地震后,他们捐钱捐物,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支援灾区。

▲周月梅老师授课中

统计与数学学院退休教师周月梅教授是银龄支教团中的一员,2020年她就去到了滇西大,在支教满一周年之时,她又不舍初心,和滇西大续签下新的三年支教协议。支教过程中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每当对上了学生们期盼知识的目光,她就又充满了干劲。有知青情结的她一直惦记着农村学生,她了解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滇西支教既是筑梦之旅,也是她的圆梦之旅。

离心最近的地方,就是故乡。在滇西大,有她的心血,有她的初心,她早已将滇西大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滇西大的师生当作亲人。

她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幼儿园当好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一名不普通的“刘妈妈”

后勤保障部幼儿园副园长

刘红梅

现后勤保障部幼儿园副园长刘红梅,1994年便进入中南大幼儿园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坚持每天5点多就起床,不到7点就到岗。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她都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个小朋友,和每一个小朋友问好。每天下午她都是等待每一个孩子都离园回家后再下班。

▲后勤保障部幼儿园副园长刘红梅在幼儿园孩子们的毕业典礼上

几十年来,她坚持记住全园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刘妈妈”,而她也正像妈妈一样哄哭闹的孩子、给孩子喂饭、照顾孩子大小便、照顾孩子睡觉......

初任园长之时,园内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教职工零零散散。刘红梅便化身为设计师、项目经理......一点一滴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在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她利用节假日,将幼儿园真正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她化身为其他幼儿教师的朋友,帮助年轻教师增强自信,获得职业归属感。为了幼儿园的工作,她常常舍小家为大家。

她还带领着教师志愿者团队去到学校帮扶的云南盐津育苗幼儿园、黄冈浠水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疫情期间,她积极组织教师设计“隔离不隔离爱”线上微课一百多节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去养殖场义务劳动......几十年来,她一直做着平凡又渺小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成为了了不起的“刘妈妈”。

自从选择成为教师的那刻起

她就对教师这一职业

充满着挚爱和敬畏

她始终把学生和教学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桂荣教授

为了赶回学校兑现帮学生进行考试复习的承诺,姚桂荣错过了在母亲清醒时见面的最后一次机会。为了把将要呈现给学生的新课备好,她与父亲做了生离死别式的诀别。

姚桂荣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科群负责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理事,是优秀党员,是三八红旗手。但她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思政课老师,她始终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和论著3部,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湖北省级教学课题一项......她的履历上不仅只有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在教学上也颇有建树。姚桂荣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近三年教学评价成绩均在98分以上。作为湖北省委宣传部和学校的宣讲团成员,在校内外和省内各单位、各地市做了近30次宣讲。

▲姚桂荣老师与学生们合影

在课堂、讲座上讲思政的她,在课堂之外还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参与扶贫、赈灾捐款,献血,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电脑,为学生解疑答惑,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引路人,学生们尊称她为老师,也亲切地称她为“姚妈”。

一个人的孔院

一个人的坚守

她带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温暖和力量

守住了无数人

几十年的心血

原外国语学院院长

原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谢群教授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远在海外的谢群想尽办法为武汉、为中南大争取国际理解与支援。2020年8月15日,作为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她送走了美国石溪大学孔子学院最后一位汉语老师,一个人留守孔院,一个人应对行政管理、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等繁杂的工作。然而在繁杂的工作之外,她还要面对的是美国不断恶化的新冠疫情形势。她心里十分清楚,此时她不能退却,因为她知道,十二年来国家汉办以及中南大为了建筑并巩固这所孔院所付出的心血。即使只有一个人,她也让孔院按照计划为石溪大学的师生提供线上汉语课程,而且还成功组织并录制了中秋晚会和中文歌曲大赛,为身处疫情阴霾中的师生和社区群众带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第一排中间为谢群老师

在孔院之外,她是杰弗逊小镇的春节活动组织者,包饺子、做汤圆,使异国他乡有了“新年快乐”的欢呼,有了浓浓的中国年味。给石溪大学、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捐赠紧缺的防护用品,帮美国学生、美方教师写推荐信,陪伴年近八旬的邻居老太太过节,有她的地方,就有温暖,有快乐。

她们用语言架起了疫情中的“桥梁”坚守课堂服务前线

外国语学院

吴姗姗老师

外国语学院

张碧思老师

疫情之下,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面临防境外疫情输入、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外籍专家包机返汉的重要关头。外国语学院教师吴姗姗挺身而出,紧急驰援,深入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一线,毫不畏惧地战斗在高风险的检测、筛查、引导工作最前线,填补了防疫一线翻译人才的缺口。在流利的双国语言切换中,她体现了一名翻译人的专业素养。不论何时何地,她都展现了作为武汉市民的责任感、作为教师的道德风范以及作为中南大人的自信与奉献精神。

▲吴姗姗老师志愿服务工作照

由于封城无法返回家乡武汉的外国语学院教师张碧思,在异地他乡依然坚持授网课、做科研,每周8节的网课,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她说:“要以网课的方式保证教学,尽量不影响教学进度。同时能够与全国各地的同学们线上交流,我也感到非常高兴。”除了在线上课堂讲授,她还在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问答中国》中讲述了自己作为武汉高校教师的抗疫故事,通过教师视角向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战“疫”。

张碧思老师接受央广法语频道采访

她们用不同的语言讲述中国抗疫正能量、传递温暖、服务前线、坚守课堂,用语言联结成更多更大的力量。

2020年春节

她与远在美国的女儿

跨国“牵手”

为那个春天

带来了一份最有温度的礼物

图书馆第四党支部宣传委员

许棠

许棠是图书馆第四党支部的宣传委员。疫情爆发时,她在美国留学的女儿得知国内防护物资匮乏,决定和在美东留学的学子们组建募捐团队。身处武汉的许棠也加入到团队中,负责联系医院工会及捐赠办,进行购置物资的质量监督等工作,协助留学生们采购物资并想办法将物资运送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自从开始了这项募捐计划,她们的微信群里,总是有铺天盖地的消息,比小区的买菜群还热闹。在不懈努力下,她们分批次募集到了三次款项;建立了公开募捐款的募捐者群,定期公布群消息;分别从匈牙利和韩国购买到医用级别达标的防疫物资;到超市采购物资、搬运装车、到EMS领取国际物流寄过来的美东地区爱心人士捐赠的防护物资,将这些饱含着海外学子和党员们的爱心物资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手中。

▲向武汉市第一医院捐赠物资

这个春节,她没能和女儿团聚,但却和女儿共同参与到抗疫之中,她们携手帮助武汉跨越了那个冬天。

武汉解封之日,女儿很惋惜自己没能给妈妈亲手送上一份最有温度的生日礼物,许棠喜极而泣,笑着说:“这份最有温度的礼物,你已经送了!”

2003年

她从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成为教练

进入学校成为篮球队的助教

2010年

她接手校阳光组女篮主教练一职

带领球队多次获得

湖北赛区CUBA联赛亚军、季军

省运会亚军

体育部

张燕老师

张燕说:“体育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是热爱让校女篮拧成了一股绳。”十几年来,校女篮的球员们都是中午下课就赶到球场训练,从没按时吃过午饭,下了训练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赶回教室上课,中秋国庆等假期也都是在训练中度过。就连暑假,她们也都是提前归队一个月进行训练。

在疫情期间,作为校女篮主教练的张燕,在家里编排动作,拍摄视频演示,进行线上云教学给队员们进行体能训练。从疫情封闭管理到返校,历时半年之久,队员们的训练一天都没落下。

在许多比赛中 ,校女篮都只取得了亚军的成绩。有很多人说她们是“千年老二”,也有很多人说她们的坚持不值得。但在张燕看来,她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现在是一支队伍的教练,是这支队伍的灵魂,她想做的就是用行动带领队伍获得荣誉,她要对得起队员们的付出和信任,想和队员们一起实现共同的理想。她想让别人看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女篮精神——无论多矮、多瘦小、基础多差、获得了多少次“第二”,都永不言弃,坚持到底。

她们是统计与数学学院指数经济创新团队的一员在疫情爆发之时“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发挥学科优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统计与数学学院

孟祥兰教授

统计与数学学院

徐映梅教授

疫情爆发之时,孟祥兰和徐映梅所在的指数经济创新团队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研究报告和建议案。其中,《武汉社区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保障调查报告》发表在中国法学会《要报》,得到相关部门关注与认可。《疫情之下民营企业复产复工及经营困境研究报告》获得相关部门采纳。《“隔病毒还是隔人心?”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泄露现状及公众态度调查报告》、《武汉社区防疫、居民生活保障与信息传导情况调查》被相关部门参阅与采纳。

作为指数经济创新团队党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孟祥兰通过组建指数创建团队党小组,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疫情期间,孟祥兰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成为了社区志愿者,负责网格内200多户居民的生活物资采购工作。同时,她充分发挥统计与大数据专业优势,主动作为,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她与学院科研骨干确定了社区治理、公众态度、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研究课题,成立了学术型小组,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1万多份,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研究报告和建议案。

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映梅教授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到指数经济团队的科研工作中,用扎实的科研能力为团队的课程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参与撰写了《关于针对疫情潜伏期长特点延长春节假期的建议》《关于充分利用大型场馆建立隔离病区的建议》《关于疫后“湖北省内各大景点免门票”的建议》等6篇疫情防控建议和调查报告,用科研为应对疫情提供有效建议。2021年,徐映梅的《复杂网络视域下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统计研究》还获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动人情景。“挑战筑梦、科创报国”,她们在指数经济创新团队中,用科研抗疫,写下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她来自小山村

现在她又无数次地回到小山村

为了那些与她相似的孩子

为了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

姜榕应

经济学院19级本科生姜榕应在湘西的大山里长大,小学时期,由于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在学校吃饭的费用,她只能从家里带饭到学校,中午吃冷饭是常有的事。但自从有了国家发的午饭补贴,她就再也没有吃过从家里带来的冷饭了,中午不仅有热乎乎的饭菜,还有一个鸡蛋和一盒牛奶。那时在她的心中,党就是每天发牛奶、鸡蛋和午饭的“好人”。后来她又考上了中学、大学,她感谢党,因为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她才能走上更高的台阶。“如果说父母让我能上得起学,那么可以说党让我能上得好学!”带着这份感恩,她参与到各类志愿活动中来。

一次来到湘西的一个乡村中学支教的经历令她印象颇深,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地关注乡村教育。有时候看着学生们,她仿佛看见了当初的自己。后来她主动参加了华中弘慧学子联合会的会长竞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弘慧学生一起反哺乡村教育。在听完贫困家庭学生的境遇之后她会流泪,但留在她心里的则是沉重的使命感。

她来自乡村,她曾向往山那边的精彩世界。现在,她想在学有所成之后再回到乡村,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来看看山这边精彩的世界,成为有尊严、有担当的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对身边那些了不起的她说一声节日快乐!

— 往期回顾 —

栾永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推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中南师⑬|谢靖: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重塑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整理|彭佳

辑|刘远卓

审核|崔桢桢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