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人才培养模式“行不行”?四个金奖告诉你答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2-11-29 19:31 浏览量: 4123

"商学+"

时代风云变幻,没有一种教育模式能永恒地适应新商学教育模式。

当代创业,只懂商学行吗?不行,技术不过关!只懂技术行吗?不行,创业成功后如何管理是个难题!只有将“商学”与各行业“技术”相融合,创业才可能不只是“梦想”。

这就是管理学院一直倡导的“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意义,让商学与更多专业技术实现跨学科互动,以管理学知识助力技术落地,与实践产生紧密结合。

那么,“商学+”人才培养模式到底“行不行”?管院着力培养的新时代商科人才到底“行不行”?这一届创赛,管院推荐团队的表现给出了这些问题最好的答案!

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浙江大学参赛团队共获13金,金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创历史新高。

在这13支队伍中,管理学院推荐的4支学生团队表现出色,拿下4项全国金奖!其中“谓尔:你的数字孪生守护者”项目更是脱颖而出,闯入最终冠军争夺赛!

“勇夺四金”的队伍究竟是怎样的团队?

他们的获奖项目又有何创新之处?

今天,获奖“代表团”来啦!

让我们与他们一同庆功,

“顺便”听听他们的创赛故事!

谓尔

你的数字孪生守护者

管理学院x机械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

谓尔是一个用情感驱动自我提升,面向虚拟世界的情感映射系统。谓尔通过于团队自主研发的内在虚拟形象映射算法,将人的性格、习惯、心情等内在特质映射到一个独一无二的虚拟数字形象上,让自我提升像打怪升级一样有趣。

谓尔致力于建立虚拟现实底层生态,引导科技向善。经过长期以来的打磨,如今的谓尔,已成为一款全方位对用户本我内在进行数字孪生,在虚拟现实中建立虚拟自我,以获得即时正向反馈来实现自我提升的人格映射“养成型”系统。

团队进行项目调研

团队成员

王振阳、潘瑞哲、缪可嘉、黄睿哲、马润生、赵紫宸、傅琳、王雯宇、宋薇杰、姚苏洋、全心阳、陈珂涵、蒋招衢、王雨桐、谢杨畅

指导老师

张克俊、邢以群、赵文宇、王小毅、张四纲、陈璞

获奖者说...

王雨桐

浙大管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管院参赛同学代表

Q1

参与的两个项目双获金奖,

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很开心自己参与的两个项目都获得了金奖。我觉得获奖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这其实不是我第一年打比赛了,我对比赛流程有着清楚认知;其二,我觉得团队力量是大于个人力量的,获得金奖是整个团队的功劳,小伙伴们都超级给力。大家共同的输出才造就了今天拿到金奖。

在这次创赛过程中,我是有些紧张的,去年我的项目也走到了“互联网+”国赛,非常可惜只拿到了“国赢”。今年,自己和团队都成长了很多,在管院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举夺金,是我们收获到的正向反馈。

此次比赛也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学科交叉的魅力,学科融合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作为商科学子,我觉得单纯地把商业理解各种商业模式、商业战略,可能有些局限。只有结合不同场景、结合技术,才更能焕发商学的光彩。

Q2

为什么选择“谓尔”

这个创业项目?

“谓尔”的名字是我起的,这个idea是在一次吃海底捞时候提出的。

谓尔本身定义是做一款能够更好的去定义自己、能够真正的去获得情感世界认知的产品。

我们希望在虚拟世界里建立起一个“我”,能让每一个用户都变得更好。

Q3

“商学+”在你的创业过程中

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就我个人的实践而言,我认为“商学+科技”交叉融合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如今大家都在讲科技创业,但无论是怎样的科技创业,它一定是有商学思维在发挥作用的。

如果离开了商学,科技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纯项目、纯技术的东西,一个永远停留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没办法找到应用场景,更无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因此我认为“商学+科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我的创业过程中,我也发现,当一个产品不断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它的技术成分是在慢慢下降的,而它的商学成分是在逐渐上升的。

或者换句话说,技术迭代是阶段性的,它并不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而商学的价值却是在产品落地推广的过程中持续增加的,而且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Q4

创赛带给你怎样的收获?

打创赛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在于拿了什么样的奖,而是可以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拷问;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对创业项目的理解,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学逻辑

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微观的创业历程,我了解到在早期该怎样发展自己、该怎样去完善我的项目,该怎样去完善我的商业逻辑,这是创赛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虽然创赛和创业是两种不同的逻辑,但它们是互补的,所以创赛也给我的创业经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聆听心声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筛查的AI专家

管理学院x医学院

项目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早筛早治是防治关键。然而目前双指标筛查法中基层人工听诊能力薄弱,改良听诊技术、提高听诊准确率势在必行。

浙江大学聆听心声团队依托浙大儿院,构建标准化心音数据库,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方法实现95.3%的听诊准确率。

项目目前已实现浙江省全覆盖,并将形成“厂家-政府-医院-家庭”的销售逻辑线路,进一步实现商业化落地。聆听心声,愿每一个先心宝贝都不会被漏诊,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团队成员

蒋炜、屈蓝青、潘正华、张嘉钰、陈悦锴、邵贻玥、王涵、徐雅莹、尹凌琳、姜苏夏、刘靖、王梦宇、冯璇儒、王雨桐、王振阳

指导老师

舒强、徐玮泽、邢以群、周泓、李宇波

获奖者说...

徐雅莹

浙大管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管院参赛同学代表

Q1

获得金奖,你有何感受?

很有幸所在的“聆听心声”项目获得“互联网+”红旅赛道金奖,非常感谢蒋炜学长和屈蓝青学姐的带领和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坚持,以及比赛打磨过程中来自医学院和管理学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

获得金奖我们很激动,也希望我们的项目能够继续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好地服务于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Q2

为什么选择关注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群体?

我们的项目缘起于来自项目创始人蒋炜学长在大二时接触到的一位17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小希。因为2岁时的先心病筛查漏诊,原本仅需支付8000元手术费就能完全康复的她,需要多次手术、终生服药并支付高达400万元的医疗费用,才有可能维持到五十岁的寿命。

小希的经历让我们团队关注到了先心病儿童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经过调研,我们看到了我国先心病人工听诊筛查方式存在的高漏诊率这一悬而未决的痛点。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坚定着为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这一民生工程做贡献的共同价值追求,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实现了人耳听诊漏诊率从90%降低到5%这一显著的进步。

我参与到聆听心声的项目中,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项目两位主要负责人的影响。我们的项目主要负责人蒋炜学长和屈蓝青学姐都来自临床医学专业,他们对于医学有着坚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产品研发和创赛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凝聚力量,带领我们创业团队不断走下去,克服研发和推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Q3

创赛经历给你带来的

最大收获是什么?

创赛的经历让我对于“商业+”也有了切身的体会,但对我而言,打创赛最大的收获还是一种价值肯定。作为商科学子,在聆听心声项目中,我得以将商学的理论与案例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并获得了很多正向的反馈,感受到创业创新所蕴含的改变社会、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力量。

我认为我们团队在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不仅仅是打创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做切切实实、脚踏实地地让产品落地的事情,让产品真真正正地去服务于先心病病患者,不流于形式。

“聆听心声”是“商学+医学+工学”学科交叉的成果,也是我们本科生的智慧结晶,保障的不仅仅是占人口比例百分之十八的儿童健康,更是中国百分之一百的未来。

Q4

“商学+”对比赛获奖有何帮助?

“商学+医学+工学”的学科交叉模式让我们“聆听心声”项目得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早筛,也帮助我们在“互联网+”比赛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最终取得佳绩。

商学知识在整个比赛周期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产品研发和推广时期,商学服务于我们的产品,有效、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让我们的产品获得更好地推广,进而帮助更多的基层地区解决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难的问题,也能够让我们团队更好地实现产品的更新迭代,提供更好更高效的产品,救助更多的先心宝贝们。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运用商业思维,结合来自医学院和管理学院各位老师的打磨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项目。在临近国赛时,我们重新审视项目的商业模式,在蓝青学姐和几位管院学姐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寻找到了属于“聆听心声”的最佳商业闭环,帮助我们的项目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

赋形科技

国产智能制造高速排样软件开创者

管理学院x机械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赋形科技团队结合自身在CAM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华为鲲鹏Boostkit数学库高性能算法,推出了国际领先、国产自主的智能制造高速排样软件,从算法和工艺两大维度创新突破,提出了AI融合排样算法、智能路径规划、快速零件桥接和精准工艺配置等多项核心技术。

相比国际“排样三巨头”软件,赋形排样实现了300倍的桥接求解提速、44%的无用加工路径节省、10%材料利用率提升等优秀指标。产品获得产业界、华为鲲鹏计算业务总裁及学界院士认可,并获得藕舫天使融资意向,并已在业界逐步推行排样软件国产替代。

团队成员

李坰其、周涵、金荟荟、王东琪、李王镕、杨思雨、胡玘瑞、郭怡、张铁铖、赵宇骐、罗涛、傅天予、林福鑫、陈瑾一、王轩琪

指导老师

傅建中、周伟华、林志伟、胡祥培、吴晓波、吴维东、张林初、钱俊、金娟霞、林鑫、胡松钰、郭敬书

获奖者说...

李王镕

浙大管院2022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管院参赛同学代表

Q1

参加创赛,你有何收获?

作为一个商科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过一些商业实践案例,其中也不乏一些制造业巨头。赋形科技在做的是一个深耕于我国制造业的项目,团队深挖产业一线问题,在激光切割企业的实际营运过程中发现需求和问题,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对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领域都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这次创业也给我们一个综合运用商科知识的机会,平常接触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会有企业调研等实践项目,但更多是在被动吸纳知识,而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需要非常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盘活技能,这是一种能够让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很好的实践。

一个创业项目的前景不仅在于其技术,也在于其商业价值与战略部署,赋形从一个实践项目到一个参赛项目的转变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从商科视角出发的思考,例如,技术的应用领域,项目的市场规模、推广战略、渠道策略,产品的定价、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对现阶段的我们而言是宝贵而艰难的实践。

Q2

团队项目为何聚焦国产制造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工业软件关系安全发展,要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快补齐短板。

我所在团队在机械工程学院傅建中教授CAX课题组、管理学院周伟华教授任主任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和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 "考拉工作室" 的共同孵化下成立。

团队项目深耕的排样领域关系广大制造业的生产效能,并且涉及广阔智能制造市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应用和商务实践方向。

Q3

参加这次比赛,

你对“跨学科”实践有何深入理解?

平常大多数时候是跟同为商科生的朋友们打交道,而多学科交叉是创新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和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交流时,我发现大家有不同的思维范式,例如同样谈及某一技术,该技术的开发者会倾向于从专业的角度描述技术的实现过程、难度、不足等,相关专业的同学会进一步从技术角度提出问题,而商科同学会更关注商业价值、技术壁垒、应用领域等问题。

这样的学科差异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得以产生更丰富的分析视角,但有时也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例如我们需要首先尝试理解专业的技术术语,再试着去挖掘我们想要的信息,而深耕技术的同学也会思考怎样的表达方式能让“门外汉”们听得明白。

视界科技

以数字化重构盲文信息获取底层逻辑

管理学院x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项目简介

视界科技团队针对盲人群体所面临的教育、就业及公共服务痛点,开创性研发盲文数字化智能设备,核心产品是智能盲文学习机、盲文阅读机和盲人数字化无障碍终端。产品采用全球首创的电磁驱动密集区域内点阵刺激技术,国内领先的汉盲、英盲转换技术和独创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同步技术。

视界科技学习机面向盲校、盲人图书馆等B端市场,能够帮助视障人士快速、便捷、高效地掌握盲文,提高教育水平;阅读机面向盲人个体,能够帮助视障人士减少阅读障碍、获得广阔资源;盲人数字化无障碍终端面向各级政府、银行、医院,更能够解决视障人群在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的诸多不便,带领千万视障人群享受共同富裕成果,推动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

目前产品已在21个省市67家盲校和盲文图书馆获得推广,得到了一致好评。获得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

团队成员

王舒弘、王非凡 、马颖 、李韶仪 、耿昊、陶文韬 、周依昕、吕创、陈雨舒、汪芷淇、董乘闻 、陈逸洋、宋莹、姚艺儿、严若晨

指导老师

卜佳俊、杨文珍、项美香、魏江、苗青、郑刚、韩熠宗

获奖者说...

王非凡

浙大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

管院推荐团队项目负责人

Q

参与本次比赛,

你对“创业”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这次创赛让我更好的体会到了好的创业项目、成功企业,必然包含着各个学科交叉复合,需要一个综合的跨学科背景。

对于创业过程来说,无论是商业模式设计,还是智能财务应用,或者是企业未来战略规划,商学、管理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自己本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整个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我都在不停学习商学知识。我关注了管院ZTVP、“商学+”平台,也关注到了郑刚老师的课堂知识、以助力于我们的创业团队更好地理解这个市场、洞悉行业发展趋势。

所以我非常感谢管院的推荐、感谢管院打造的“商学+”模式。这种产学融合、转化的体系,对我们团队获奖帮助很大!

每个创赛项目,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或聚焦社区个体,让“自我提升”像打怪升级一样有趣;或聚焦儿童健康、视障人群,为人类健康贡献绵薄之力;或瞄准传统行业,以科技力量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展。

管院团队的同学们带着无限的热情与希望,致力于将所学变为所用,致力于将管理知识融入各行各业,致力于以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或许,这就是“商学+”的意义,培养更多跨界人才,解决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社会痛点问题,为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谋求福祉!

采访/编辑:王婧莼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部分信息来源:浙大管院青年

审核:佟庆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