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长期合约带来利润,而不是损失?这项研究找到突破口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2-03-14 18:50 浏览量: 1697

“科 研”

长期合约,是很多商家在签订合约时的首要选择。

因为这样,既能为上游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需求保障,又能为下游企业或消费者提供折扣、稳定价格和履行柔性。

但这是商家们心中最理想的状态。在真实的场景中,长期合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比如美国威瑞森通信公司(Verizon)和苹果公司之间签订的长达四年的长期合约。当合约到期时,Verizon公司积压了价值超过140亿美元的苹果产品,造成了巨大的存货压力和资金损失。

像Verizon这样的大型企业或许还能承受如此巨损,但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所以对于长期合约的设计、签署与管理,商家们都格外谨慎,同时也倍感艰难。因为长期合约本身就具有长期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想要杜绝风险,无异于“押宝”。

那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对于这样一项拦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前的“阻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袁泉带领团队展开了深入研究。最终,他们找到了突破口!

学者简介

袁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长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领域:收益管理与库存管理、长期合约的机制设计、双碳与供应链管理

他们聚焦三大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由袁泉作为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最低总订货量合约形成机理与联合库存动态定价》,主要研究三大关键问题:长期合约下的机制设计、资源配置和动态定价决策。该研究聚焦“最低总订货量合约”(长期合约中的一种),挖掘了合约设计原理与参数设计方案;简化了资源配置最优决策求解过程,并创新性地提出理论分析工具,解决了因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固定成本导致多周期联合生产与碳交易的难题;同时,该研究还提出了动态定价收益管理新方法,阐明了动态定价在长期合约下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长期合约应用于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例如煤炭、天然气和清洁能源中广泛使用的长期合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的“双碳”承诺;共享经济中的月卡、年卡等等。长期合约既是民生和企业运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袁泉团队的这项研究对实践中长期合约的签订、动态执行与定价都有着极强的理论支撑与应用价值,可谓意义深远。

日前,袁泉负责的这项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1年度项目绩效评估中被评为“特优”。据悉,管理科学部已连续23年开展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估工作,对科学基金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水平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结果分为“特优、优、良、中、差”五个级次。

专访现场

为了激励更多学者开展高水平、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同时促进学者间的交流互鉴,我们特邀袁泉老师来到本期【“科研”ZJUSOM】专题,为大家分享她在科研中的做法以及她对“好学者”的理解。

做这项研究,您认为最具挑战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她说:

最难的挑战是面对无法求解的研究问题,需结合研究问题自身特点,提出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决难题。而新的分析工具的提出,往往需要对研究问题有很深入的理解,能大胆假设并小心求证,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所以需要我们不畏艰难,对所做的研究始终保持热爱。

您认为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科研经验?

她说:

我的科研经验还不足,只能说和老师同学们探讨。我觉得科研中最重要的是热爱自己所做的研究,勇于创新,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当我们对研究内容真正热爱时,面对艰难和困境往往就能不畏艰难;做研究,总会面临未知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也总会遇到挫折和不间断的怀疑,但好的研究也恰是建立于探索中的创新和灵感之上的,如果真正喜爱研究内容,就会对研究题目时时思考从而理解深入,能站着一个更广的视角上去审视我们所做的工作。而当我们的研究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时,研究的应用能促进研究成果落地,同时修正研究内容,进而真正满足现实需求,这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成就感。

一个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能否分享一些您在团队合作上的经验或者说做法?

她说:

研究确实需要科研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合作,合理分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团队目标的统一,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以及互相理解包容。团队目标统一既是指研究重要性、研究内容、成果和期限等在成员中达成一致,又是指团队成就和成员成就达成一致。只有达成了一致,团队合作才能高效、安排合理、相互促进、相互包容。其次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能力上可以互补,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您心中,“好学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您的科研目标是什么?

她说:

在我看来,好学者需德才兼备,勇于创新;因为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所以我认为管理学界的好学者要解决中国发展实际重大问题,或者其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并产生较大影响力,或者带领研究团队取得巨大成绩,对所在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的科研目标是建立一系列创新性的运营理论和方法,获得国际认可,在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同时解决中国发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

作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聚焦“四个面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学者们

近年来持续追踪企业发展动态,

洞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管理实践难题,

以交叉式科研创新、科教融合等

应国家重大战略之需,

不断推动科技、经济、民生等

多领域多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也将继续在培养

创新型、领导型人才的同时,

创造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

为人类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

构建管理学“中国气派”!

采访编辑:段婷

审核:佟庆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