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福布斯中国2020科技女性榜,她说:“谁能掌握AR云,谁将是下一个巨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1-06-16 20:17 浏览量: 2684

“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不在,下一个流量增加的点将是内容,内容即是流量。”

“线下未来数字化改造就是要从以场为中心,往以人为中心去走,而AR技术在这里面一定是一个推动性技术。”

在5月28日的浙大管院紫金创享·创业大讲堂上,去年入选福布斯中国“2020科技女性榜”、带领公司先后荣获“中国VR50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的易现EZXR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晓燕应邀分享了AR技术所带来的机遇。

图片来源:网络她以“AR+AI,打开平行世界的大门”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内部创业经历,为现场200余名师生及线上数千名观众介绍了AR技术的发展与机遇,并展示了基于AR技术的应用成果。

她指出,“AR云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谁能掌握这个,谁将是下一个巨头。”那么AR云究竟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AR技术当前发展现状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一起来看她的现场分享!

演讲现场

演讲实录

(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有删节)

2009年,我从浙大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后来我在浙大又做了两年博士后,但同时也在网易做兼职。2011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爆发期,那时候发现做产品很有意思,最终决定进入网易。2011年,很多产品部门提出了算法的诉求。以此为契机,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看当时国内外的一些技术,包括当时国外互联网的新产品应用,网易的多媒体技术部也由此起家。很幸运的是,在算法部门我能跟网易的各线产品沟通,我能够深入参与到很多大型的产品研发设计中;更加幸运的是,2012-2013年神经网络很火,我们所有的算法都用神经网络更新了,2013年的时候从音乐、教育、游戏到有道翻译,都上线了神经网络的产品。2014年,我们的产品成了网易的AI中台,包括视觉、音频到深度学习平台等等。

2015年我为什么做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也是因为网易,我们能够参加谷歌、苹果等国际大型企业的开发者大会,看到他们在移动端的布局,谷歌和苹果往3D、AR方向的布局已经开始了。

2015年,我意识到内部要做创新,不能再去做仅仅靠体验的创新,我要做技术创新,做一个在未来10-20年,都可以比较深入的一个行业,所以我们才去做AR。2015年,我们是国内互联网最早一批做AR的。2017年后,网易发行的Top10游戏都要加AR特性,就要用到我们的技术。为什么?因为有了AR,苹果就会推荐它,游戏是非常依赖推荐系统的,就像流量一样。

图片来源:李晓燕博士分享PPT2019年,我们从网易分拆了出来。为什么分拆?第一,因为大公司的创新创业和独立创业公司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巨头都不太能称之为技术创新公司,因为我们太讲究估值、营收等等,我们的很多极度创新的项目其实并不会在核心业务里,现在国家又在强调大型企业要加强研发,要去做创新。第二,就是内部创新有内部创新的局限性和优先级,创新更适合跑到外部进行市场化检验。

01

AR:基于物理世界的交互式内容

我们怎么理解AR呢?简单说就是基于物理世界的一个交互内容。凯文·凯利在三年前数博会上提出了数字孪生镜像世界,这是对未来20年数字世界的描绘,就是把现存的数字世界层层的叠加到现实空间。而AR就是一种交互界面,在这种全新的交互界面里,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在这个交互界面看到的可能有视觉、音频,甚至触觉的增强。我觉得现在AR产生的影响还是很早期的,但即便是很早期,它还是呈现出每年70%多的复合增长的。随着发展,它的增长曲线基于应用模式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指数级的。

02

空间互联时代——AR云

AR云,我们认为它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第一代计算平台是互联网,很多的信息被数字化;第二代计算平台是移动互联网,人的很多行为被数字化,人的行为和关系被算法所影响。所以第一代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是搜索引擎公司,第二代是社交网络公司。然后下一代是什么?就是整个现实空间都会被数字化。所有可见的区域都可读,所以AR云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谁能掌握这个,谁将是下一个巨头。

AR云可以实现一个与现实世界1:1的模型,它可以使得整个地球的物理环境都能被数字化,是一个未来的基础设施。AR云架构要达到我们理想中的平行世界的目标,还依赖于非常多的信息技术的成熟,但是它已经可以在很多领域有突破性的应用了。现在的架构有一部分是端侧,端侧就是未来移动端的发展;另一部分是云端,所有的应用都要上云端,云端存储的信息机会更多。端侧要连接是去中心化的一些协同,当信息量大的时候,端侧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所以所有东西都上云,这就是整个信息的趋势。包括IoT设备,IoT是计算单元,有非常多的传感器去做计算单元的信息,测量温度、湿度、环境信息、人流信息等等,它可以基于精准的地理坐标与整个数字空间做互动。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具体是什么互动呢?基于你的场景,去设计你的应用。比如说开一个游戏的场景和密室的场景,我们在里面能够去一起玩一个互动的游戏。AR云的设计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可伸缩可共享,所以必须区块化,有分块式的更新与组合等等;第二是实时在线,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介入我的信息,我产生的信息可以持续化,我可以多人协同;第三是交互性,除了可以和现实空间的各位互动,还可以和平行空间的人物互动。就像今天现场我们还有直播,但看直播的用户产生不了太多的互动,如果有了AR,也许可以对现场施加影响。那些现在觉得平行世界很难、很遥远的,有没有可能让文化打破原本的物理限制,离我们更近,我们更容易了解他们?比如像文物孪生、文化保护、古籍复原、场景穿越,其实都可以实现了。有了这些技术,我们会更主动地获取知识。很多时候人都是有惰性的,用一些游戏化的、任务性的、有成就感的东西去促使他,他才会愿意去玩。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城市、了解他们需要宣传的东西。比如在博物馆里,我们现在到博物馆,就感觉它离我们很远,看了一圈也是走马观花,所以很多文化我们并没有很深入的去了解它。

我觉得新的技术,新的展示形式,能让哪怕很小的小孩子也能了解这些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实际上任何互联网的创新,从2000年到现在都是依赖于底层技术产生的创新。最早是文字,后来有图片、有视频、有直播、有短视频,现在这两年互联网流量没什么增加了,大家都在竞争,都在往深度信息里走,那下一个流量增加的点是什么?我们觉得是内容,内容即是流量。

03

AR产品本质:万物皆媒介

我觉得AR产品设计的本质在于,它是围绕现实世界的,所以万物皆媒介。什么都是媒介?比如一个明星他本身就是个媒介;穿在身上的T恤印个logo就是媒介;农夫山泉杯子的logo就是个媒介。媒介即内容,它可以给你推送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信息,可能是指引你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可能是社交上的一个暗号。所以媒介就是流量。未来的流量入口会不会变化?一定会变化,因为现在中心化网络的流量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04

易现AR云

我们在做AR云,对现在的线下空间数字化之后,最核心作用的是提供一个空间编辑器、一个创作平台,同时把用户创作的内容快速的分发到线下,让用户在线下体验真实的虚拟和现实的融合。这个创作平台是什么?因为网易是做游戏的,游戏本身非常适合做大型创作,它有地图,可以创作内容、脚本、剧情等等。我们就是用游戏创作的习惯去构建编辑器。所以就像之前做博客要编辑一个博文、发短视频要编辑一段视频一样,在这个AR云创作平台发布内容,首先需要下载一个地图,有3D创作能力的人就可以去创作特效,人物或者是已经存在的模板放置到空间地图上,然后多视角地预览编辑内容出来。现在很多小孩子已经拥有了编程思维,我觉得未来的小孩子或许可以随时随地创作自己的世界了。

图片来源:网络大家会问,现在如果有了线下的地图且可以进行编辑,我们最能够引入到线下的内容是哪些呢?第一类是原本数字化、已经有IP的内容。比如游戏、动漫、潮玩明星,这些因为线上互联网的效应,已经产生大量流量的,可以被引入线下;第二类就是那些具备线下3D内容创作能力的新媒体艺术家,他可以去创造非常好的线下交互效果。我们现在已经跟清美、国美等等艺术学院合作;第三类就是传统文化。我们发现每个地方都有一些传统文化,而且已经有一些群体在做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我觉得这样的AR技术是可以把他们的数字化作品最直观的给到用户的;还有一类是线下体验、线下消费的内容,包括沉浸式艺术、密室、剧本杀等。但当前他们都是高成本项目制的,复制成本很高,如果不能数字化,这些内容拿不到用户更多的数据。所以这些剧本类的都是可以往数字化去做转型的。

其实像万达等商业体,很多年前都提到要做商业体的改造,但是非常难,它为什么要做改造?因为线下商业中心和线上的电商平台最大差别是,线下商业体是以场为中心,它的商业模式就是租赁等等,到现在为止,很多商场其实拿不到用户太多的数据;线上就不一样,在淘宝你的浏览行为都是被记录的,它可以给你推荐商品,这就是本质差别。所以我觉得线下未来数字化改造就是要从以场为中心,往以人为中心去走,而AR技术在这里面一定是一个推动性技术。

05

AR行业的技术挑战

AR技术可以分成五块,这五块内容都会影响最终AR的体验:

第一,感知技术。感知技术就是对现实物理空间的可读性,感知技术越强,你的可读性就更强;

第二,显示技术,主要是指眼镜。现在眼镜还有非常多的缺陷,不管是视场角、透光率等等,它不像手机、Pad或者VR眼镜那样让你看到一个全视场角,它的视场角比较窄,这是要去克服的。

第三,交互技术。其实说到交互,大家可能都在想着什么手势、眼动等等,但有一定反馈闭环的交互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交互的定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网络

第四,内容技术。内容创作其实有很高的成本,内容技术能不能有自动生成?包括比如说一些电商、家居什么的都是可以做的,但他们内容生成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第五,渲染技术。比如说我渲染出来一只小猫的毛发是否真实,这都是影响最终AR应用的体验。

06

产业链展望

从AR的产业链说,从云端有做云的公司、有做网络通讯的公司,然后在眼镜里边有做整机的,有做OS层面的,我们从算法和内容引擎以及工具链做起。

现在一些大公司也在移动端、眼镜端、AR云产业链布局,更多的是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当然我们国内的巨头现在更多的还是一个跟随者。创新者他有很多盲点或者投入,但是跟随者或者说后来者的盲区其实会少,会跟得很快,现在国内大公司多采用这个思路,他们即使做AR,也基本基于他们现有生态去做一些场景扩展。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