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依靠什么去面对未来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1-02-20 16:40 浏览量: 2586

过去的2020,全世界经历了一场考验,疫情来临,隔离、焦虑、经济下滑、动荡不安的内外环境……混沌中,我们需要依靠什么样的力量去面对人生和命运?

世界丰富多彩,只有阅读才能打开狭窄的空间,汲取力量,丰富内心,驱散迷雾。

这份由浙大管院EMBA授课教师亲选书单,送给大家。希望2021年依然有梦可做,有书可读,有人值得你为之奋斗。

数字创新能在过去十年为我们贡献几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未来还将贡献几百万亿甚至几千万亿美元的财富。这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本书带你全面认识数字创新的逻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组织创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提供实操指南。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作序推荐。推荐导师: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浙大管院EMBA《商业模式创新》课程教授。作者:魏江、刘洋内容简介:本书在揭示数字技术和数字创新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创新的开发步骤和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在对支撑创新的数字平台组织核心架构进行解剖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数字平台,如何赋能互补者,以及如何利用用户知识进行数字创新等。最后,本书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成长路径,着重分析了应该如何治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02

在市场的混沌涌动中看清公司的力量,理解管理的真谛,形成走向卓越的战略定力。推荐导师: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大管院EMBA《战略管理》课程教授。作者: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内容简介:本书初版于1977年,美国《纽约书刊评论》誉之为“对经济学和公司历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初版后仅四年已五次重印。钱德勒不仅明确提出了和“看不见的手”截然相反的“看得见的手”的论点,指明了“看得见的手”已经在企业中取代了“看不见的手”。在作者看来,管理协调这只“看得见的手”,相比市场协调这只“看不见的手”而言,能够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厚的利润,能够提高资本的竞争力,由此管理的变革会引发生产和消费的显著提高。这就是钱德勒所谓的“企业的管理革命”。

03

面对突发危机如何应对?这是每位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书作者从个体与组织同构的视角,用七个国家的生动案例,诠释了一个有助于成功应对危机的分析框架。

本书对于身处当下高度复杂情境中的管理者,尤其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推荐导师:张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管院EMBA《管理哲学》课程师资。

作者:贾雷德. 戴蒙德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跨学科的典范,书中融合心理学、生理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危机管理研究等多学科背景知识,提出只有进行选择性变革,才能实现剧变的前沿思想观点。为什么要探讨危机?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国家而言,危机可使一个国家走向崩溃、解体,甚至被吞并或消失。对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时代终结。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他在新书《剧变》开篇谈到什么是“危机”,这也是本书话题的关键点:“我们可以把危机看成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危机’的定义可以随着不同的发生频率、不同的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的影响范围而变化。”当危机出现时,人们往往会关注那一个瞬间。而其实,大部分个人危机或国家危机往往是由于多年渐进式变化累积的结果。因此,个人和国家有必要对危机有深刻的认识,并能采取应对措施。戴蒙德认为,国家应该学习个人处理危机的方式,以应对当下和未来。

04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将面对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深刻且渗透性的变化。在这个数字化的大浪潮中,有哪些趋势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趋势背后的力量是如何彼此依存且高度叠加的?

作者用12个关键词来描述这些底层的趋势性力量,即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ing)。

或许有一些观点我们并不会完全认同,但作者无疑给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考。书中有一段文字很值得我们思考:“今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倾向于忽略书籍中的经典逻辑和对书本的崇敬。他们更喜欢像素间的动态流动……屏幕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充满其中的是无穷无尽的新闻素材、剪辑资料和未成熟的理念。这是一条由微博、摘要、随手拍照片、简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构成的河流。”

推荐导师:郭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大管院EMBA《创新管理》课程教授。

作者:凯文.凯利内容简介: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当下,能迅速、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四轮汽车出现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被称作网络文化"游侠”的凯文.凯利,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令极客们为之疯狂,也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富前瞻性的视野和指导。

05

如今我们拥有很多,每天应接不暇,但是真正留下了什么?太多事情留下的是nothing和满心懊悔。我们强调大数据,抢占大数据,却忘记了人类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当今商业世界各式各样的新词、新模式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当人们都在争相传播诸如“互联网思维”“未来已来”等新概念、新“思想”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它们的严谨性和合理性?这都是认知变稀缺的典型表现。认真阅读本书,泡一壶淡茶好好琢磨琢磨,我们究竟是拥有的太少还是太多?这些拥有让我们真正变富有、变幸福了吗?

推荐导师:窦军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聘副院长,浙大管院EMBA教育中心学术主任,浙大管院EMBA《论文写作与指导》课程教授。作者: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内容简介: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但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从长远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本书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06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介绍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对冲基金大佬以及他们成功的商业秘诀。从索罗斯到西蒙斯,不管你将他们当做偶像还是恶人,都无法否认他们对于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造成的巨大影响,他们的故事也是常见的话题和讨论对象。有关他们的传言往往充满误解和夸张,想要了解真相需要一些专业而客观的视角,本书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

推荐导师:郑振龙,经济学(金融学)博士,金融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管院EMBA《金融衍生品创新》课程师资。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本书将华尔街的生存之道和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演绎得出神入化。本书对美国对冲基金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本书讲述了关于该行业为人知的故事:从行业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领域内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07

身处一个零边际成本、智能经济、物联网、共享经济、能源互联网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中国将成为这方面的全球先行者。本书对社会发展作出深度思考及精准预测,其中一部分已经逐渐变成现实,例如: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的收集和共享成为可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革,我们正在进入后碳经济时代和“协同共享”时代。

推荐导师:韩洪灵,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财政部全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浙大管院EMBA《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授。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内容简介:本书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作者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作者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 “交换价值”被 “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08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冲击,我们该何去何从?本书对比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07-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史为鉴能够帮助我们在应对危机中找到突围之路。

推荐导师:张新民,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财政部中国会计名家(2018)、资深特许公认会计师(英国),资深澳洲注册会计师。浙大管院EMBA《战略性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授。作者:刘鹤,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内容简介: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

09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认可和普及,开始深刻影响到企业家、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思维和行动。

如何围绕企业使命,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本书呈现多家世界级企业的实例,以展示如何“以企业社会责任制胜”,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有意义的变革,进而改善世界。

作者于同弼(Toby Usnik)曾在美国运通、纽约时报集团、佳士得国际拍呗等机构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并在全球提供咨询服务,见解深刻。

推荐导师:陈宏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管院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教授。作者:于同弼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如何为企业的商业底线做出贡献,以及为什么不能“伪善”。企业领导者利用企业社会责任使其公司能义利并举,让企业对优秀的人才、客户和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助力保留和培养优秀人才,以便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并领导他们的组织和市场。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品牌发展与年轻的千禧一代消费者成长紧密结合,洞悉他们的新思潮,使他们追随企业品牌,并通过社交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品牌创造福音传播者,形成光环效应,推动更多人和媒体参与,并以比传统广告更具性价比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本书解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神话、人们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以及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有意义的变革。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