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这个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9-10-10 15:50 浏览量: 3477

MBA中国网讯】浙江师范大学这个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论文!

提及SCI,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高大上?杰出的科研水平?

亦或是艰辛的科学研究过程?

这些印象都没有错

但SCI具体是指什么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资料卡片

SCI,又名科学引文索引

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并称世界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三巨头

其中尤以 SCI 为重中之重

SCI论文是进入985、211大学的“小助手”

是对研究者科研水平和成果的重要认可

也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

一般在研究生阶段比较常见

然而

浙师大物电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英文班

2016级四名本科生

陈懿婧、曾琳、赵春然和冯喆

在校“双龙学者”何益明教授的指导下

创新制备了更加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用于固氮制氨和染料降解

打破常人眼里的“不可能”

在SCI上成功发表自己的论文

甘坐冷板凳,实验、论文见曙光

漫漫科研路,唯有坚持才有成功的可能。日复一日,她们终于在实验室孕育出了科研的花朵。

“在没课的周末,我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候为了保证取样的时间,赵春然甚至忘记时间错过午饭。为了及时取样品记录关键的实验数据,就算要开会或者值班,她也不忘每隔十五分钟跑到楼下的实验室“守着”。现在回想起“耗”在实验室的那段时光,她表示“虽然紧张但是很充实”。

科研这条路上,充满着坎坷和曲折。冷板凳往往一坐就是一两年,冯喆总结自己一篇论文的发表,通常要经历“看文献—定课题—制备催化剂—活性测试—规律确定—做材料表征—写论文—投稿”等多个阶段。发表一篇高级别期刊论文需要花费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我们必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心甘情愿地坚持。”曾琳坚定地说道。

正在学习的冯喆

“我好像突然就开窍了!”这样的“奇迹”在实验中数见不鲜,一个不起眼的因素就可能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理论上可以成功,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过程中某个地方出错了。这时候千万不能放弃,一定要多找老师沟通。”陈懿婧对此深有感悟。

科研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如果你认为实验成功便可以接近曙光,那就大错特错了。论文写作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赵春然分享道:“撰写英文的自然科学论文和我们平时的英语写作并不相同,它强调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其中专业英语词汇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部分,这需要平时积累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

英文笔记

而表达过于口语化也是“小白们”的通病,为了使文章语言更加严谨,她们大量阅读英文文献,从中学习和积累专业的语言表达。一篇英文论文的篇幅往往非常大,为了缓解写作时的疲惫感,她们通常分版块进行写作。

写一篇论文很难,而指导论文的完成更是难上加难。何益明作为指导老师,从学生开始进实验室,他就会帮助他们确立下一步的研究题目,说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阶段。“记得有一次实验结果出现问题,何老师第一时间出现,挨个询问我们的进展,耐心地给每个人提出指导意见,最终我们共同奋战到深夜才成功攻克难题。”在学科竞赛中,他也总和学生一起改PPT、答辩稿……这种细水长流的陪伴让作为组长的冯喆十分感激。

师者传承,打造校院科研链

看到学生们收获的成果,何益明倍感欣慰。当年他还是浙师大的一名学生时,班主任赵雷洪老师引导他走上了科研之路,“这是人生难得的转折点”。在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后,何益明怀着对母校深厚的情感,在2008年进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材料物理系,从事教学科研。如今,作为开系元老之一的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6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H指数33;指导本科学生发表SCI论文13篇。

据何老师介绍,材料系从开设初期就不断激励学生走上科研的道路,因此学院在相关课程设计、制度构建上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像实验中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表征测量,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系统学习这一方法的原理。即使是初进实验室的新手,他们依靠理论的支撑,也不会无从下手。

无机化学实验课堂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长期坚持导师制培养制度,通过邀请生化学院和本学院的教授,以讲座的形式为同学们介绍材料科学前沿的科研成果。之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导师”,加上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激发,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相继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

大一下半学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之后,赵春然深感科研对于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如果这门学科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觉得远远达不到国家对于我国新型材料人才的培养要求,所以在那时,我就有进入实验室的准备,跟随导师展开科研训练。”

为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何益明将科研搬入课堂,融入教学,这种教学科研相长的模式为本科生参与科研铺下了“奠基石”。

“如果课堂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正好应用到了某个科研中,那我就会顺带仔细分析这项成果。”何益明认为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科研的实用性,降低学生的心理门槛,让他们明白“科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今,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不仅为在SCI上发表论文的学生提供物质奖励,在评优评奖时给予加分,还会将SCI论文作为保研加分权威的“硬核”指标

“喜不喜欢或者适不适合,你只有做了才会知道。”何益明总结道。在这样一个全民科研的环境下,材料系每年基本都能发四五篇论文,且自2008年开系以来,考研率一直在30%以上,去年的考研率高达50%,今年则飙到75%,位列全校第一

科研之路,让光催化更大能量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能源、信息和材料,其中能源和材料都与材料物理专业有关。我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研发,而新材料的出现又将推动我们能源的转型。

陈懿静科研成果图注

曾琳科研成果图注

赵春然科研成果图注

冯喆科研成果图注

四位同学的研究方向都是光催化,即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光能转换成为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来产生催化作用,促进染料降解,减少污染。据统计,全球每年在合成氨时消耗的能源就占了2%,而利用光能驱动的方法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太阳能取之不尽,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这在能源危机紧迫、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今也显得格外有价值

“班主任何益明老师和我们的沟通交流非常的多,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对于新型光催化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赵春然确定了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研究对社会的影响还不够大,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科研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实验室里播种,在她们心里萌芽。目前曾琳成功保研中国科技大学,赵春然保研浙江师范大学,冯喆、陈懿婧则准备考研,她们表示自己会坚守初心,在科研路上继续前进。

给努力的你们

“如果本科生要走科研这条路,一定要把握时间和机会,尽早进实验室,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进实验室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学到什么。科研人的初心是创新与奉献,对于科研人而言,过程远比里程碑更重要。”

“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坚持下去总会好的。”

实验的道路上难免碰壁,但敢于尝试就能创造“奇迹”。

“从思想认识上不能把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这两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不忘初心 科研育人

不忘育人初心,学院鼓励每一位教师将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积极引导本科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历年考研率超30%,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在省部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多项,这与该专业长期坚持导师培养制度,通过前沿讲座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激发和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是分不开的。

目标在心中,路在脚下!

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推动下

新时代绿色能源发展指日可待

漫漫科研路,将是她们未来无尽的征程

也正是这一群不惧滞阻的青年人

将汇起点滴,改变世界......

编辑:

(本文转载自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