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云大!云南大学2018年度十大科研成果盘点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19-01-01 16:35 浏览量: 4615
2018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2018年已经结束,在这一年里中,云南大学在各学科专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云大学者们令人骄傲的成绩吧!01《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张喜光、杨杰团队节肢动物颚基取食起源研究成果2018年2月1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教授、杨杰副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题为“中国寒武纪早期抚仙湖虫类揭示真节肢动物颚基原节的起源”(Early Cambrian fuxianhuiids from China reveal origin of the gnathobasic protopodite in euarthropods)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了节肢动物系统演化中基节发生实质性变革的最早化石记录。02国际顶级期刊IEEE TPDS发表云南大学学者论文云南大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及高性能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国际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并行与分布计算会刊,简称IEEE TPDS,IF:4.181)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张学杰教授、2014级博士研究生刘曦,以及信息学院出站博士后、数学与统计学院李伟东副教授等合作撰写的论文。刘曦为论文第一作者,李伟东为通讯作者,云南大学为论文的成果单位。03党云琨课题组eLIFE发文揭示密码子偏好性成因2018年3月27日,国际著名期刊eLIFE(IF:7.725)正式发表云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党云琨研究员课题组与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Yi Liu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成果。该成果揭示了密码子的成因。党云琨与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Zhipeng Zhou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党云琨与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Yi Liu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云南大学杨崇林实验室和张建实验室的大力支持。04云南大学正式进军材料基因工程领域 王崇愚院士工作站落地2018年4月26日云南大学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王崇愚院士工作站同时落地。将开展材料基因工程的前沿性研究。前不久,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一期)启动实施。云南大学是核心研究力量。05Journal of Catalysis发表化工学院方文浩课题组最新成果国际重要学术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IF:6.759,中科院1区)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化工学院方文浩副教授课题组在生物质催化利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u/MnXCe1OY catalysts with enhanced oxygen mobility and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Exceptional performances in 5-hydroxymethylfurfural base-free aerobic oxidation, J. Catal. 2018, 368, 53-68.”。论文第一作者为2016级硕士研究生高天宇,通讯作者为方文浩博士,第一通讯单位为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方文浩博士为云南大学引进人才,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06于黎研究员课题组揭示川金丝猴的起源和群体历史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黎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员李海鹏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川金丝猴起源和进化历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The origin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the endangered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为题发表在国际进化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y220;进化生物学领域排名第二;IF5=14.479)上。于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匡卫民为论文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资助。07我校“水域生态与河流健康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封面英国皇家化学会环境类重要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IF=6.087, 中科院1区TOP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类)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陈礼强副研究员课题组在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效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Metabolic profil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 toxicity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Environ. Sci. Nano, 2018, 5, 2519-2530.”。同时,由于良好评审意见,该论文还被选为该期刊的封面论文和Top 10%热点论文。08云大毕顺东研究组《自然》发文定义混元兽,改写有袋类起源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毕顺东教授领衔中美古生物学研究团队,于6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研究长文(Article),报道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09《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唐勤国际合作研究团队重要研究成果10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2.353)发表了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师生,云南大学植物研究所王焕冲老师,重庆大学杨永川、钱深华老师、成都生物研究所胡君博士研究生等合作完成题为“Identifying long-term stable refugia for relict plant species in East Asia” (判定东亚孑遗植物长期稳定的避难所)的学术论文。该学术论文第一次解明了100多年以来在植物学界非常好奇的科学问题“为何在欧洲及北美于地质时期的冰期已绝灭的许多植物而现在却幸存于东亚?”10国际著名SSCI期刊Information Development发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国际著名SSCI期刊Information Development发表新闻学院院黎藜老师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题为“Examining how dependence on smartphones at work relates to Chinese employees’ workplace social capital, job performance, and smartphone addiction.”该论文在媒体系统依赖理论(Media System Dependency Theory)基础上,运用量化研究方法,探究在职人员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类型与其社会资本、工作表现、手机沉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职人员依赖智能手机的不同类型会导致不同结果;与通常预想不同,依赖手机进行沟通并不会引起手机沉迷症状,手机沉迷更多是与依赖手机进行信息获取相关。输其实云南大学优秀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因版面受限无法全部一一列出,但它们也同样的非常优秀!让我们衷心的感谢这些在学术界努力奋斗的学者们,有你们在,云大越来越好!出品 | 新媒体中心图 |来源于网络文 |栗椿雅编辑 |栗椿雅责任编辑 |赵紫君©云南大学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