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前沿讲座回顾 | 去全球化的香港前景

MBAChina
2023-02-01 13:55 浏览量: 3010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去全球化”。

疫情造成供应链大乱,俄乌战争导致能源和原物料短缺等现象,像照妖镜一样,把“全球化”打回原形,让全球化时代开始出现逆转的趋势。在地缘政治的推动下,全球化可能被壁垒分明的经济体集团所取代,各国政府和企业亦在重新思考全球化带来的利与弊。

其实,去全球化浪潮并不像海啸一样瞬间袭来,早在几年前,就可见端倪。

那么在去全球化的时代中,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香港和内地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我们进入香港城大商学院前沿讲座《去全球化的香港前景》。

主讲嘉宾介绍

施永青

香港太平绅士

中原集团创始人兼行政总裁

《am730》创办人、专栏作者

全球化与去全球化

谈及去全球化,我们首先要了解全球化。

全球化是世界观、产品、概念和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的国际整合的过程。

古时,人们就曾因贸易而有了国际化的概念,比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用以与西方通商输出丝绸和茶叶来赚取外汇。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为了贸易不受土耳其人之手,西欧国家纷纷开启海上探险,寻找新丝路,史称地理大发现,可谓是早期全球化的开端。

现代意义的“全球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可标准化大量生产商品,人口的快速成长也带来更大需求,蒸汽船减少了国际运输成本,铁路使得陆地运输更为便捷。同一时间,航空业也迅速发展,洲际旅程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

电信等基础建设的进步,80年代开始的电脑网络发展,使得全球化到了新的境界,人类能够刹那间传递讯息,并在文化、经济上互相影响。

许多人视过去20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为全球化。2000年,国际基金组织(IMF)定义了全球化的四个基本方面:贸易和国际往来、资本与投资流动、人口流动和知识传播。全球化推倒各国疆界,使得市场一体化。

全球化的受益者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第一个全球化的国家,在长期霸占土地的背景下,英国曾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当时的全球化主要以武力、军事力量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后来居上。

美国的全球化更加精明,非利用军事,而是资本输出,利用体系优势和货币优势,来实现全球化,推行自由贸易,把低增值的服务分散到其他国家,利用美元的发钞红利,调动国际资源为己所用,从而占据优势领导全球。

因为美国并非依靠自己的生产力和出口等来影响国际,所以金融、美元的地位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

除了西方国家,中国也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改革开放为中国参与全球化打开了大门,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维护者。

中国参与全球化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参与,通过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着重于外循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世界与供应链的中心节点。

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引进和出口为主,转型为引进和走出去并行,出口与进口均衡,内外循环结合未来,将进一步成为对外投资和进口最大的国家。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由接受现行治理规则到参与国际治理规则的转变。

当然,参与全球化也带来不少问题,如环境问题、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问题、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等。

如今,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有疫情带来的缺口,都让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而中国过强的基建能力,“一带一路”支援各地,本身也引领着世界格局产生改变。这种改变,无疑让美元的地位受到挑战,让美国对国际的影响下降。

所以,现在世界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要与中国做切割,压制中国的崛起,保持美元的龙头位置;一个是不介意中国崛起,最好有中国发展来带动他们的发展。支持阵营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的崛起,会让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减少。对此,西方一直很有危机感。

去全球化就产生于这种危机与地缘政治当中。

香港的格局变化

去全球化,又被称作逆全球化。是把全世界各国和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于整合回退的一个过程。

香港曾是全球化经济的受益者之一,也是全球化的促进者。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在缺少资金的地方,香港助其引进资金,并把产品带去新的市场。

在去全球化的过程中,香港的前景因为世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化,让未来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首先,香港是外向型社会,跟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外部型经济体,对世界的政经变化极为敏感,一旦环境改变,对经济的冲击很大。

但是,香港的特殊之处在于背靠中国大陆,一国两制让香港得以发挥金融中心的功能,如今,香港可以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RCEP等亚洲地区的“公共品”中。香港与RCEP国家的货物加服务额度约占香港整个对外贸易额的60%,本就具备一定合作基础,相信之后维持一带一路,配合国家发展,更能发挥“中间人”的功能。

事分两面,背靠内地也让香港面临一些特殊问题,比如大湾区的融合。中国有几个湾区,渤海湾区,环杭州湾区,最有特色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因为一国两制,一地两检,香港还没能完全融入,不可能像东京、纽约湾区那样。之后如果两地加大融合力度,相信会实现更多的合作,这也是大湾区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

近两年,香港不断被拿来和新加坡作比较。现在来看,新加坡对香港紧追不舍,二者在政策上面也有根本的不同。比如房屋问题,新加坡也是土地资源稀少,但是住房自有率极高,2017年高达90.9%,也就是90%以上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有收入极低的公民和短暂旅居的外国人租房居住,占比不到10%。

香港的房屋问题在于住宅用地太少,只有总面积的7%。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主动规划,解决问题。

新加坡有很多外来劳动力,对高层劳动力的进入有限制,对中低层没有,比如建筑工人之类,香港很多建筑工人的职位没人做,但是因为社会上的声音,香港对外劳有限制。这两年因为疫情,许多原本驻港的公司搬到了新加坡,但总体看来,新加坡没有香港的经济自由度。相信通关之后,香港的优势会再度体现。

最后的提问环节,施永青先生也就大家关心的香港房产问题做出了解答。香港的房价到底还会不会涨?

土地本身的价值有限,土地的价值取决于土地上人的生产力。

比如深圳,几十年前是一片田地,没有什么生产力,但在发展工业之后土地价格上升。香港也是发展金融之后,土地的价值提升。

所以如果香港还可以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那么土地的价值还在。如今来看,香港的隐忧在于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而变数在于会不会有更多人才来香港,这个要看政府政策。

另外香港房产没有泡沫,也没有过度建设、过度借贷和价格过高的问题。现在的高房价主要还是因为建设数量少,供不应求。

所以香港的房价断崖下跌不太可能,不过有可能缓慢下跌。短期来看,美国加息可能见底和内地通关的消息,对房产利好,长期来看,整体经济和世界局势都对香港房价影响重大。

关于港城大EMBA(中文)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是亚洲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获得了世界两大权威机构AACSB和EQUIS的认证。拥有一支超过170名来自全球各大顶尖学府的优良师资组成的队伍,96%以上老师拥有博士学位。学院秉承创新理念和专业知识,持续追求卓越和优质教育。

2014年,为满足大中华地区商业领袖对全球前沿知识的需求,城大商学院创立中文EMBA课程。八年多以来,城大中文EMBA项目已经成为全亚洲顶尖、全港普通话授课教授最多、全港华人学生最多的课程。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城大中文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