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邱勇: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1月16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刊发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署名文章《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文章指出,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特转载全文,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清华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大学对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贡献。清华大学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八个相统一”“六要”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坚持教学也是学术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探索导学思政,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弘扬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推动本科生文理渗透、通专融合的培养方式,加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创新完善因材施教模式,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推进“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评价制度,激励博士生勇闯“无人区”、做“第一等的题目”,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大型科研平台、重大科研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协同育人,着力提升研究生发现真问题、解决大难题、定义新命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在服务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的新高度。科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攀高峰,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清华大学要继续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以“主动请缨”的责任担当、“打虎上山”的大无畏气概,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过科技创新领域的“鸭绿江”,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优化学科布局,统筹学科发展,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营建健康学术生态、实现有效学术治理。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针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重大需求,推进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加强对重大科学问题的部署,强化对非共识、高风险、颠覆性科学探索的支持,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优化重大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不断产出“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大学和企业创新“双引擎”,深度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设高水平合作研究平台,积极参与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清华大学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明确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并重,改进面向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术骨干教师的政治吸纳,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完善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育机制,汇聚一批世界顶尖人才和一流学者,培育一批倾心育人的教学名师和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把清华园建设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心安之处。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快成长。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评价第一标准,强调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责任,坚决破除“五唯”,倡导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律意识,提升学术共同体成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引导教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支持广大教师“做第一等的学术”、做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一代代大师的思想学问、气度风范、精神品格,让大师风范在校园永驻。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 上海大学:召开研究生思政工作总结交流会 2023-01-17
- 福建工程学院多措并举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党建进公寓 就业添活力 2023-01-17
- 河北工业大学与石家庄市合作共建创新研究院 联手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2023-01-17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1/04 银钱本位制下民间货币创造与时局变迁
- 01/05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with Waste-to-Resource System Optimization Models
- 01/05 港大经管学院大师级示范课 | 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
- 01/05 还在为论文头疼?你的论文攻略分享会来咯
- 01/05 北大汇丰创讲堂 预告 | 对话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从风险投资史看风投未来
- 01/07 大师课堂: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角色演变 - 挑战与机遇
- 01/07 突破职业“内卷”,笑对“百岁人生”
- 01/08 心怀浩瀚,洞彻时代 | 『瞰见未来』复旦管院新年论坛
- 01/08 重磅|聚焦“双碳”目标 共建未来城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论坛即将启幕
- 01/08 考试公告丨2023年春季东北财经大学硕士1+1留学项目入学测试(四)
- 01/08 1月8日 | 在北大国发院读MBA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线)
- 01/08 同济经管EE新年第一讲——Alex Edmans:The Power of Purposeful Business |活动预告
- 01/08 1.8管理分论坛 | 全球新变局下的企业战略
- 01/08 程天富: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崛起和趋势 | 新国大EMBA“师说新语”大师讲堂(第4季)第二场
- 01/09 精彩抢先看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FTX为何破产 The Collapse of FPX
- 01/10 武汉理工大学寒假期间系列线上辅导课程“扬帆讲堂”开课啦!(第一期)
- 01/10 活动预告 | 「经典诵读」学术活动——《财务诡计》
- 01/11 F-Dialogue | 中欧金融讲读会 BOSCH集团业财融合实践之旅
- 01/11 武汉理工大学寒假期间系列线上辅导课程“扬帆讲堂”开课啦!(第二期)
- 01/12 胡润会客厅:与世界共享甜蜜风尚
- 01/12 西交利物浦大学招生直播预告 | 投资管理硕士与金融学硕士专场
- 01/12 1.12活动预告丨【商界精英】战略咨询最新实践
- 01/12 上海财经大学1月12日活动预告丨【商界精英】战略咨询最新实践
- 01/12 【直播预告】魏尚进、沈建光:展望2023年——数字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 复旦金融公开课
- 01/13 讲座预告 | 技术传播的障碍
- 01/13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术讲座:美国大战略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世界史博导论坛·“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第2讲)
- 01/1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Global EMBA大师课堂 | 中国经济:历史视角与未来展望
- 01/14 后D前沿研修项目专题沙龙暨GES博士堂云开讲
- 01/14 预约席位 | 1月14日交大安泰EMBA新年首场招生说明会
- 01/14 【预告|1.14北大跨文化领导力论坛暨国发院EMBA论坛】久违的美国:访学见闻和中美关系
- 01/15 中欧MBA职业发展工作坊(北京)
- 01/17 【职引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第15期 从职业规划到生涯建构,再到生涯整合
- 01/17 香江之约 | 香港大学在职制MBA(工作日及周末模式) 课程宣讲会
- 01/18 中欧MBA Face Time - 太原站
- 01/19 红鸟沙龙第二十二期:创新六维度
- 01/19 香江之约 | 香港大学全日制MBA 课程宣讲会暨在读生及校友分享活动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