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球:贡献管理新知 践行商学教育使命

MBAChina
2022-12-08 18:30 浏览量: 7106

2022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于11月3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盛典活动由《经理人》和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管理者成长的高端平台MBAChina联合举办,央广网女性教育联合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德球教授在论坛中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陈德球教授以贡献管理新知 践行商学教育使命为主题,分别从4个方面做了分享:

一、商学的使命;

二、使命的践行——作为教育提供者的选择;

三、使命的践行——呼应教育受众的需求;

四、让使命成为引领;

商学的使命

商学院的使命是商学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着教育的灵魂和形象,是特色、魅力与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承载着该大学所处的特定时间、空间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现实要求,是确立自身地位、赢得社会声望、形成稳定特征的标识。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所世界一流商学的使命,这5所大学的商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但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并不仅仅局限于这5所大学的商学院。

哈佛大学商学院:培养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领导者。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造有助于加深、促进我们对管理问题进行理解的思想,运用这些思想,我们能够培养富有创新性、原则性和洞察力的能够改变世界的领导者,并且致力于吸引具备高领导潜力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严谨的学术研究型教育,包括跨学科研究与社区参与。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培养具有原则性,创新性的领导者,改善世界。

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专注于严谨的分析,切实可行的知识与责任领导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制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推动商业和社会的积极变革。

通过比较,分析5所世界一流商学院的使命,我们发现有个共通点:

定位于精英人才培养——“世界影响力”“领导者”

定位于道德规范的培养

定位于追求社会责任的核心愿景

那么世界一流商学院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要有一流的办学目标和规划,要有一流的产品以及创造的两大品牌而成功。首先他要培养造就大批卓越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同时还有公认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想创新,学术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还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其国际化和现代化两个特征而著称,一个世界一流商学院不仅要能够吸引世界著名的教授,而且要能够保持这支队伍的一流地位。这才是最难但又是最根本的,最后一个就是一流的教学设计和氛围 ,“实用性”“社会化”的特征明显。

那么中国一流商学院的使命,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以及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我们的使命是贡献管理新知,服务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全球事业的未来商业领袖和创新人才。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我国一流大学商学院的使命应赋予什么样新的内容与价值取向?在探讨中国商学院的可为之举有哪些呢?我们要践行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倡导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导向型;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原则,落位思政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培养;我们要成为能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商学院,如何实现,通过什么方式来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希望是能够聚焦本土化问题+商科知识供给+社会价值引领这三个方面来实现。希望能够成为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商学院。

使命的践行——作为教育提供者的选择

(一)是我们要扎根学科,建设学科的生态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学科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们要思考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有哪些新思路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类知识生产的组织方式,人类知识生产的组织方式已经由过去“个体的”、“无关联”到“大规模有组织”的生产。在学科建设中,需要关注学科平台体系、学术组织体系、学术人才体系等全方位建设,找准学科建设的着力点。同时我们也希望是以学科为主体,以学院为主责,以学校为引导。既鼓励“全能冠军”,又支持“单项冠军”,尤其要注重学科团队建设,由“钓鱼式个体”向“捕鱼式团队” 转向,实现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与团队建设。要以优势学科方向为引领,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科方向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学科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充分认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深入思考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发展我们的学科,找到新的路径,特别是升级改造传统学科,搭上信息化的高速列车。

(二)教学改革:入主流、抓前沿、强基础、建特色

我们可以实现课程思政全面覆盖,坚持精品小班的办学模式,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课程体系,在厚基础方面,我们要有深入研究的扎实基础;在宽口径方面,实现多学科发展的坚实保障;在强能力方面,塑造核心专业能力;在高素质方面,拓展学科领域的学术素养;同时要坚持院校办学特色,提高办学特色的水平,要增加信息科技的课程比重,向新商科进行转型。

(三)人才培养: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新要求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新需求,在顶层设计层面,商学院要认清财经学科特点,与治国理政、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对人才的需求相呼应;在专业建设层面,商学院要思考如何设置培养方案、如何打造培养特色、如何挑选生源、如何配置课程、如何配套专业实践,以及如何验收人才培养效果;在培养方案落地方面,商学院要以学生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不断地从用人单位、从企业实践中得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反馈和宝贵意见;在内外部资源融合方面,商学院要加大对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学习,鼓励跨学系、跨学院乃至跨学校的交叉融合,惠及人才培养。

(四)社会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打通链条,全面赋能企业

我们希望能够聚焦学科优势与特色,加强跟头部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强化我们的产教融合的培养啊,聚焦学科优势与特色,加强跟头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培养。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车集团、中电金信、中核集团等企业均有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强化产教融合:比如我们学院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ESG)、数字化转型、内控与风险管理等领域进行课程开发和项目合作研究;学院跟中车集团就中央企业推进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战略合作,落实校企之间战略合作协议;学院跟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围绕数字创新、创新工程实验室进行产学研建设;学院跟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关于碳资产经营管理、ESG评价与投资等主题进行合作。

使命的践行——呼应教育受众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思考如何打破边界,第一个是学科的边界,我们要让跨专业交叉学习成为可能;第二就是学习的边界,要共生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共生的学习生态,同时,学习的场景是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要终身学习;那么在学校的边界方面,我们要跨校学习的可能性,多科跨校合作,开设整合课程的可能性;我们鼓励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学校内部的不同学院之间,进行这种跨学科,跨学校,跨学院的交叉融合。开始整个课程,甚至我们还可以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跟我们的学校,学院,跟我们老师一起来合作开发课程。

第二个就是要如何立足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奔涌,数字商业带来了大量全新的管理实践场景。跨界竞争、U盘式的团队、无边界的组织,被自动化和AI逐渐替代或是被新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等等成为新的实践场景,孵化出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以组织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商学教育,应该反思如何重新定义组织管理?以及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我们要思考,如何结合当代商学院学生的特点,实现自我价值:专业、自信、成功、幸福等。同时,也要鼓励新时代的学子与社会的联系,专业化,个性化,与集体主义相融合。

让使命成为引领

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根本,我们要适应大时代的需要,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国家的需要,也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在此,我非常荣幸的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愿与商学教育同仁们,各大优秀的企业代表们,学生们,校友们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我们一起来担负优秀商学院,在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发展进程中应有的重任,一起扎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一起探讨并践行中国商学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一起秉持尊重事实的态度,一起坚定面向未来的信心,一起促进商科教育的正向的,持续的,高速的发展。

最后,非常感谢,关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同仁,愿与各界人士交流,学习,互助,进一步持续的推进商科教育的发展,推进商学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商科人才。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