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九十年|西电办学史上的首批外籍教员——林迈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10-09 16:52 浏览量: 2628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亲属,向那些曾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宝贵贡献的国际友人致以深切缅怀。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国际友人,他的名字曾两次被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提及,他就是学校首批外籍教员林迈可。

1937年12月,28岁的林迈可应司徒雷登邀请,从温哥华坐船出发,前往北平燕京大学执教经济学。与他同行前往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任教期间,林迈可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感到义愤填膺,积极投入到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行动中。他曾为根据地购买、运送了大量药品以及无线电通讯器材,还曾帮助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协助运送军用器材。1939年初冬,白求恩在山西前线牺牲。林迈可得知噩耗,心中悲痛万分。自此,帮助中国、投身抗日革命成为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外籍人员众多的燕京大学在美国对日宣战后立即被日本侵略者封锁,部分教师被关押,英美等盟国人士情况危急。林迈可和他的中国夫人李效黎、燕京大学同事班威廉夫妇也开始了逃亡之路。在平西游击队的帮助下,他们很快被护送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25日,他们到达晋察冀边区设在石家庄北部的司令部,受到了聂荣臻的亲切接待。在聂荣臻的邀请下,林迈可、班威廉担任了边区无线电高级班的教员,分别讲授无线电技术原理和高等物理、微积分、理论电磁学等课程,帮助红军培养高层次通信专门人才。

那时边区无线电高级班的学员大约有几十人,都是从各地抽调来进行集中学习的、从事无线电工作的青年,少有曾读过大学的。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学习刻苦、进步迅速,在一年的时间里学完了全部高等物理学和大学微积分。班威廉评价他们“比较任何第一流大学成绩毫无愧色”“完全达到最高级大学的水准”。以钟夫翔、王士光、江文、林爽、梁骥为代表的一批新中国通信、电子、导弹航天事业领军人,都曾在这里学习工作过。

1944年5月,经聂荣臻司令员同意,林迈可与夫人穿过日军三道封锁线,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被朱德总司令委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通讯顾问”,重点协助电台播音,助力红色电信抗日。

那时由延安通校(学校前身)学员参与建设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一直受技术限制,无法将新闻传往境外。

林迈可来到延安新华社所在的清凉山,设计制作了一个灵敏度很高的“V”形定向天线,并靠一本《球面三角》和一台经纬仪将发报机定位在小山顶上,成功组建了一台1000瓦的发射机。从此,延安建成了可以将信号发射到美国旧金山、印度等地的首部国际电台。

林迈可一直在延安工作生活至抗日战争胜利。抗日烽火中,他与中国抗日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为根据地电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儿子林赛是唯一在延安根据地出生的外国小孩。

返回英国后,林迈可成为了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方面的学者,出版过《抗战中的中共》等著作,并多次应邀访华,成为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

“已故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林迈可勋爵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中国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为中英友好、为世界和平正义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议会的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林迈可的事迹。同年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他。林赛代表父亲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整理:史倩云

编辑:郭楠楠

责任编辑:王格

出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