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未来技术学院,等你来!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
2021-08-14 16:50 浏览量: 4036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2021优秀大学生科创夏令营来了!

选择交大,就是选择未来!

期待!有梦想、够优秀的你!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2021年面向全球优秀大学生(含2021级在校研究生)招收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

四个方向:

□ 人工智能

□储能科学与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医工学(计算物理医学)

创新!交大未来技术学院!

2021年4月8日,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揭牌成立

经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建设理念,围绕推动“四新”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着眼未来科学技术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和革命性技术创新,促进“两链”融合,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作为交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立足“四个面向”,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为着力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突破传统工程科学的人才培养框架,改善工程教育育人生态,搭建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平台,探索构建以多样性、前沿性、模块化为特征的跨界融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体系与课程体系,实施自主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升中外交流水平,实行弹性学制,革新评价体系,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新机制,构建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范式。

未来技术学院整合地、校、企多方资源,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新高地,培养造就未来领军、总师、大师型人才。

实力!高水平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方向

导师团队来自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机所)于1986年成立,是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依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以及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等奖励,四次蝉联“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冠军。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团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和制度,培养了一批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军人才,成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未来技术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包括热质储能、电磁储能和储能系统三个子方向,整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能动等6大理工优势学科,其中热质储能方向由何雅玲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包括先进储能与碳中和技术创新团队(何雅玲院士/ 陶文铨院士)、先进压缩空气与抽水蓄能复合储能技术团队(席光教授/王焕然教授)以及大型多能互补系统能量高效灵活转化团队(严俊杰教授);电磁储能方向包括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研发团队(徐友龙教授)、氢储能研发团队(丁书江教授);储能系统方向包括电力储能装备与系统应用团队(别朝红教授/宋政湘教授)、储能系统集成(管晓宏院士)。

智能制造工程方向

智能制造团队

团队以长江学者梅雪松教授为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机器人、激光先进制造等研究。目前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8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6人;在读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

机器人团队

团队以冯祖仁教授、吕娜教授、任志刚教授等为核心,具有二十余年的机器人学研究基础,在机器人设计、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视听觉、机器智能、机器学习等方向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

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团队

研究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以自主研发的微纳制造技术为起点,已发展成为人机交互传感、智能仿生材料、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国际前沿创新团队。

光学测量团队

光学测量团队聚集了机械工程学院从事光学测量研究的优势师资,目前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4人。该团队是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也是西安交通大学重大创新团队。

空天发动机方向团队

本团队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团队现有教职工2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博导)8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7人,专职科研博士后4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其中,杰青1人,优青2人。

3D打印团队

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团队成立于2006年,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3人;研究团队主要围绕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展开研究,所获成果已在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设备与软件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解决了航空航天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制造设备与技术卡脖子问题。

医工学(计算物理医学)方向

医工学(计算物理医学)方向包括物理治疗医学和计算影像学两个子方向,导师团队由西安交大校长助理、一附院院长吕毅教授领衔,依托西安交大一附院、物理学院、电气学部、前沿院、机械学院、生命学院和材料学院等。

团队长期从事基于声、光、电、磁、核等物理要素的医工交叉技术创新与器械、设备研发。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陕西省创新团队等在内的课题100余项。

团队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及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一项、银奖两项、铜奖一项。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2021优秀大学生科创夏令营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官方微信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

图片 / 李一鸣 张玥 曲浩然

尹承龙 李海波 张轶朋 屈帅丞

版尾设计 / 刘鸿翔

责任编辑 / 谭金巍 张玥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