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讲堂丨第643期“研究生学术大讲堂”顺利举行

武汉工程大学
2021-11-17 20:46 浏览量: 2263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术大讲堂”第643期于2021年11月12日晚7点在武昌校区2307教室成功举行。本期我校研究生吴璠、柴志家、赵鹏鹏、王威、吴胤良、彭少怡、彭元林、田宇、李书雅、孙东、赵国江共十位同学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吴璠同学以《废轮胎热解油及炭黑复合改性沥青》为题,介绍了现如今随着国家发展,废旧轮胎的产生越来越来多,将废旧轮胎进行热分解,得到热解油和炭黑,用来改性基质沥青,来得到一种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改性沥青,既可以减少沥青用量,又可以将废旧轮胎废物利用。文章对热解油以及炭黑进行了化学组成的分析,对改性沥青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检测,得出了满足要求的配合比,同时后面会将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的检测。

柴志家同学以《CRCP+AC复合式路面免型钢伸缩缝结构形式研究》为题,针对目前毛勒式伸缩缝所暴露的结构缺陷与破坏形式,提出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免型钢伸缩缝结构。新型免型钢伸缩缝已应用于湖北省某省道试验段,面层结构为24cm双层配筋CRCP+6cmAC-20+4cmAC-13。通过对武汉市某区域国省主干道116条毛勒式伸缩缝的调查,显示现场病害多发且形式多样,暴露出该结构形式存在缝体脆硬、材料突变、构造分离、应力集中等诸多结构缺陷。室内各项路用性能试验证明:免型钢式伸缩缝的环氧树脂砂浆填缝料具有浇注式自流平和高强弹韧的技术性能,且能满重载交通的使用需求。试验段使用结果表明所用免型钢伸缩缝具有优良的服役性能。缝宽监测数据表明连续配筋路面内部预留缝宽合理,缝距早上10点最小,晚上20点最大;CRCP伸缩缝处边缘较中部夏季温度更低缝宽更大。

赵鹏鹏同学以《装配式结构T梁与小箱梁对比研究》为题,提出了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并考虑起重设备的能力。施工的快速与便捷,“多梁装配式桥梁结构”迅速得到了大范围推广。T梁和小箱粱就是两种典型的装配式桥梁,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就建造了许多T梁桥;1978年西安公路研究所开始着手进行预应力小箱梁结构的研究工作,l979年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建成第一座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粱试验桥,为了区别于整体式箱形截面的主梁,通常称为小箱梁。

王威同学以《先张法工字梁折线预应力转向器试验研究》为题,介绍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主要应用在直线配束的预应力板梁,因此结构跨度和规模比较受限。近些年来,随着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问题逐渐暴露,先张法折线预应力也逐渐开始试验和制作。22.5 m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整孔工字梁是首次试制,在先张梁张拉台座、折线预应力转向器、预应力损失、大吨位张拉与放张工艺等方面均缺乏成熟的经验。而转向器是先张折线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实现折线预应力施加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参数将直接影响预制梁结构的强度、刚度、整体性以及使用性能,但相关产品远未达到定型水平。

吴胤良同学以《不同位置连接半灌浆套筒预拼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为题,介绍了为研究半灌浆套筒于不同位置处连接预拼桥墩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套筒分别位于墩身顶部(YZD-T)、中部(YZD-M)、和底部(YZD-B)连接的预拼桥墩试件和1个整体现浇桥墩试件(XJD),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半灌浆套筒连接的预拼桥墩试件与整体现浇桥墩试件均呈弯曲破坏且具有较强承载力;YZD-M试件屈服位移最大,在正反方向上分别比XJD、YZD-T和YZD-B试件大约20.78%、2.26%、7.07%和9.82%、9.71%、20.6%;各预拼桥墩试件延性系数差在5%范围内,但均小于整体现浇试件;加载至60mm及YZD-T和YZD-B试件破坏时,YZD-M试件的刚度分别比XJD、YZD-T和YZD-B高约8.26%、13.53%和20.02%,其累计耗能与XJD试件相差不大,分别比YZD-T和YZD-B试件大约1.95%和23.72%。相较而言,预拼桥墩试件中,位于墩身中部连接的预拼桥墩试件抗震性能最好,可作为预拼桥墩设计时的推荐方案。

彭少怡同学以《重庆龙井滑坡简述》为题,介绍了位于重庆市石柱县悦崃镇的龙井滑坡,滑坡规模约142.83×104 m3 ,为大型中层单斜岩质滑坡。据调查,滑坡最初发生变形破坏时间为2008年,主要变形区域为滑坡中部,出现了地表拉裂、墙体开裂等现象。该滑坡直接威胁滑坡体上的悦崃镇居民 863户2864 人,悦崃镇小学1630人,公路及管道等城镇基础设施。本研究旨在:(1)分析龙井滑坡的基本变形特征;(2)研究单斜层状滑坡的成因机制;(3)分析滑坡三维稳定性及易滑地质结构。

彭元林同学以《“智慧+”背景下武汉市机非交通干扰改进研究与实现》为题,介绍了智慧城市是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田宇同学以《基于ArcGIS的“三高”地区高速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为题,介绍了早更新世末期,大范围的扭曲和小规模的褶皱,晚更新世中期,表现为强烈的升降运动,断层复活伴之以隆起、翘起和下降。现雪线(海拔 3600~3900m)以下,山峦陡峭,沟谷纵横,古冰斗、冰川谷、冰蚀洼地发育;现雪线以上,冰斗冰川、悬冰川、复合冰斗冰川发育。

李书雅同学以《非概率可靠性指标与概率可靠性指标关系研究》为题,介绍了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参数的区间相对于分布更易得,且在数据缺乏时强行进行概率可靠度计算会造成更大的误差,现有规范均是以概率可靠度作为结构可靠度评估的标准,建立概率可靠度与非概率可靠度之间的转换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孙东同学以《降雨入渗条件下多级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为题,介绍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西北地区以山地居多,在西北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铁路建设,难免会遇到大量的高挖方或高填方边坡工程,稳定边坡体在外界扰动下极易发生滑坡破坏,给该地区的经济甚至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保证边坡在设计使用期内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西北地区多为大厚度黄土层,黄土土质疏松,内部多孔隙,降雨是诱发黄土边坡表层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破坏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降雨以其强度与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对处于稳定状态的边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赵国江同学以《开放式街区理念在新型产业用地中的应用和实践——以广州中建黄埔之星产业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介绍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进入以存量用地开发为主要内容和强调以人为本的新时期精细化城镇化发展阶段。伴随着产业的更迭升级,用地性质也随之发生转变。本文结合广州地区工业用地转向M0类用地的现实背景,探索开放式街区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以期为其它类似项目的更新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第643期“研究生学术大讲堂”圆满结束!

“研究生学术大讲堂为我校研究生

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图文来源丨校研究生会学术科技部

排版丨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王颖

校对丨郭祎凡 江尧

指导老师丨李茜

往期推荐

学校举行研究生党员先锋队成立仪式暨研究生先锋事迹分享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支部与电子信息六班本科团支部“大手拉小手”党团联谊

8个数字,带你学习六中全会公报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