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从理论到现实,从史料到实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07-04 19:35 浏览量: 2693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的导言中曾写道:“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理论课题进行思考、谈论与著述的人们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归入三个论题之下:历史、统计学和‘理论’。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只有一种选择,那我就选择经济史。”正如熊彼特所说的一样,经济史是极具魅力的一门学科,能够实现经济直觉和历史视野有机统一,以动态变迁的视野追溯经济发展的源流,徜徉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PART 01

  武汉大学的经济史学科有着深厚的底蕴,早在民国时期便开展了系统的经济史教学,武汉大学法科研究所设经济学部,包括经济史、会计学、财政金融三门学科,是国内最早开设经济史课程的大学之一。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著名经济学家任凯南教授主讲《近代外国经济史》,系统讲述英美德法各国产业革命后工商各业发展以及相关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学界泰斗李剑农教授主讲《中国经济史》,系统讲述中国自上古至清代中叶经济变迁的大势,搜集各时代关于经济发展的史料,汇集整理,以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在武大求学时,便受益于两位教授的指导,尤其是任凯南教授讲授的《近代外国经济史》对张培刚先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任凯南还特意将英国女教授瑙鲁斯(L.C.A.Knowles)撰写的《19世纪产业革命史》赠与张培刚研读,张培刚先生之后的大作《农业与工业化》冥冥之中与之形成呼应,某种程度上是其求学时代内心体悟的升华。除此之外,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先生也曾在武大求学,杨小凯教授也曾撰写《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任凯南教授

(《百年经济史笔记》)

PART 02

  武汉大学经济史学科不断发展,在延续优良历史传统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在科研教学中强调经济理论和历史资料的结合,同时也高度重视田野考察对于经济史研究的作用,“读万卷书亦当行千里路”,史实和现实的结合能够更好的理解经济发展问题,在探寻经济发展历史根源的同时,也能更好体悟到历史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经济史学科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多次开展田野调查。

  随着研究的需要和学科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史的田野调查与现实古今紧密结合,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中亚腹地、西伯利亚,中俄蒙边界还有位于武汉城市内的近代汉口商业调查。

  与清华大学经济史研究所组队远赴西伯利亚进行早期的茶叶之路以及中俄蒙边境的民族社会生活形态考察。

赴中亚腹地塔吉克斯坦进行早期人类生活轨迹、交易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园的投资考察分析、与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院组队。

  对汉口山陕会馆的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史料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了解晋商在汉口的商业活动,以汉口为样本探究明清时期地域性商帮的日常商业经营,同时也能体悟到武汉城市发展的商业基因,更好的理解商业在武汉城市早期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传统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荣辱兴衰。

(汉口山陕会馆田野调查)

  对近代汉口俄国砖茶工厂的田野调查。近代汉口开埠后,俄国便在汉口设立砖茶工厂,使用机器加工生产砖茶,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冲击了垄断茶业贸易的晋商。俄国砖茶工厂的建立一方面寓意着茶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蕴含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迫切需求。

(与俄罗斯专家共同进行田野调查)

  同样我们也走街串巷,找寻近代汉口商业的遗迹,我们是辛勤的城市田野的小蜜蜂。下图为在汉口汉正街的药帮巷调查,研究近代汉口的商品转运、加工、销售的问题。

  还有对汉阳铁厂旧址以及“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的田野调查。这些重要的工业遗址见证了近代武汉城市发展的崛起,从外商工厂林立到实现民族自强,由以传统商业为核心的“天下四聚”转变为近代工业蓬勃发展的“东方芝加哥”,深刻体会到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的“张之洞效应”,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

(与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团队进行汉阳铁厂旧址田野调查)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二连浩特、满洲里进行田野调查。武汉在历史上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大量输入俄罗斯、蒙古以及中亚各国,是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历史上的经济联系同样延续到了当下,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中欧班列的开展,都标志着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快速推进。同历史惊人的相似,武汉也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开行城市。

(呼和浩特城市调研)

(二连浩特海关考察)

(满洲里国门)

以上的田野调查都是经济史团队的研究。团队近年主要研究两个方向:一个是近代汉口的商业发展,另一个是近代到当代的边界以及国别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中俄蒙与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田野调查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我们不但完成了现代的《中塔工业园考察报告书》使塔吉克斯塔第一个中国工业园顺利开工,同时还进行了中亚乡村社会的调查,获得了侨联重大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与此进行的还有《斯密增长、合约理论与中俄近代的茶叶贸易》、《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与贸易互补,产业合作研究》。同时发表了包括《统计研究》《清华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软科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城市史研究》等近二十篇科研论文,所谓收获多多。同学们在田野调查中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体验了当地的民俗,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获取一手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还有田野调查中的基本分析方法。经济史中的田野调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只有认真的打好经济学的基础,广泛阅读和学习相关的史料,才能做到做长时期的数据,才能做到博古通今。

经济史是经济学之源,追逆探源,不但令我们印象深刻,同时也可以理论联系实践,又可以重新回顾理论。重新审视和考察起点,经济史更是创新的源泉。我们的经济史既有近代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研究现代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放大在历史长河中是如此的清晰。除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和史料,经济史的科研同样可以充满乐趣,“读千卷书亦当行万里路”,经济史便是这样,从历史到现实,从史料到实地。

编辑:精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