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分论坛一聚焦研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2-08-11 23:38 浏览量: 1838

8月6日,以“开放、创新与区域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提前发来视频致辞。中国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斌,深圳市人才研修院副院长张林,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香港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和,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执行会长刘红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旭峰等嘉宾出席上午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院长李泽湘提前录制视频作主旨论坛。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市)县领导同志,全国各地各部门公共管理专业人士和清华大学校友师生等参加了会议。

本届高层论坛共设四场分论坛,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包容性城市与治理变革”“打造创新高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与治理现代化”。本篇主要介绍分论坛一。

分论坛一: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分论坛一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承办,携手政商学界专家共同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永达主持分论坛一。

高层论坛分论坛现场

深圳市人才研修院副院长张林作题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深圳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深圳人才工作现状,表明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一整套上下配合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但是,深圳人才发展也面临人才吸引力边界效用下降、平台载体缺乏、公共服务短板突出等问题与挑战。面对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人才工作要有精准分析对手意图的判断能力、冷静判断局势的战略定力及占据道德制高点的统战能力等三种能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汇聚,特别是硬科技人才汇聚的基本范式应是既关注基础科学原理又关注社会和产业价值。如果能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挥好深圳“一湾、两制、三法域”的战略优势,相信有望在深圳快速形成顶尖人才的汇聚,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人才力量。

张林作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邓国胜以“大湾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的挑战与策略”为题作报告。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需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不同功能,采取多元、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方法。大湾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可能面临五方面挑战:一是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可能存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的恶性竞争;二是如何形成大湾区城市之间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协调与资源共享;三是如何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四是高水平创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失衡的挑战;五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子女的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及当地养老资源、文体资源不足等。在介绍北京、上海、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的经验后,他提出如下策略:完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管理体制,健全大湾区人才工作的组织架构,理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关系;改革人才认定与评价机制,坚持多元标准,采取创新的人才引进方式;营造聚才留才环境。

邓国胜作主题发言创维集团董事、首席技术官王志国作题为“高水平人才和创维转型升级实践”的报告。他介绍了创始合伙、内部孵化和战略引进等三大创维高水平人才策略及实践。他认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困境,即缺少专业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及企业家助力破局,引导产业升级发展;缺少熟悉海外市场和技术的高水平人才,助力民族品牌和企业走向国际化。因此,未来需要更多高水平人才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志国作主题发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助理研究员郝治翰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和人才流动的一般性规律及其启示”为题作报告。在回顾人类历史上五大科学中心轨迹后,他引出了科学史上两个经典而扎心的问题,即“李约瑟问题”和“天才为何成群而来”。在世界科学中心和人才中心转移中,除国家的长期繁荣稳定以外,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物质基础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打造国际顶尖期刊、学术大奖、顶尖的科学领域、顶尖实验室、顶尖学术会议、顶尖大学、顶尖服务保障体系,并营造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生产方式新变化的价值体系。

郝治翰作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博士后薛莹代于永达教授作题为“日本、德国人才高地建设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报告认为,日本和德国主要通过人才自主培育和人才流动实现人才的集聚。日本不断扩大公派留学生规模,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加强企业内教育,增加海外派遣人数和参与国际共同研究的机会。日本不仅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分类引进策略,还利用当地人才及其他资源吸引人才“回流”。德国竭力打造政策环境,注重继续教育并强调在职培训。同时,德国重金吸引科技高端人才,借助政策扶持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注重开展国际科研创新活动,吸引外籍人才。深圳可从五方面出发建设人才高地: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创新性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二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多元人才格局;四是充分发挥科研院所职能,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五是加强辐射带动作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薛莹作主题发言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郝义以“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的人才建设”为题作分享,阐述了初创企业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经验。他认为,创新型企业早期对于最前沿学科的稀缺高端人才有迫切的需求,并需要将多个学科的高端人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发掘人才的过程中,要具有耐心、决心和毅力,同时创业期应当灵活地调节选人标准,初期可选择一些有创业精神、能够快速成长与迭代的复合型人才。深圳的人才政策、创新创业氛围对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就人才吸引和人才保留而言,还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通过企业愿景、领导者魅力打动人才,并通过良好的文化、激励机制、管理体系,将各学科顶尖人才拧成一股劲,推动复杂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郝义作分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吴田以“新时代人才治理的理念与实践”为题分享。她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人才。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随着技术快速迭代,颠覆性创新的出现,机器大范围替代人力资源,甚至替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在未来,人才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面向未来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全新组织形态。面向未来,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跨界人才、金字塔塔尖的高层次人才、能够随着技术发展更新自身能力的数字人才以及不断积累能力成就的工匠人才,正成为人才治理领域新的观察视角和分类维度。

吴田作分享

最后,于永达作总结发言。他引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罗默对深圳的评价,深圳的创新发展,不仅推动了深圳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他指出,深圳模式值得在全球推广,今天论坛的成果也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人才交流是深圳的一个特色、特长,是值得在世界范围内交流的经验。

于永达主持分论坛一并作总结发言

本届高层论坛北京和广东深圳两会场共邀请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界与实践界代表和清华公管校友院友参会,并与光明网、新浪财经、新华网等媒体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观看人数近200万人次。

供稿丨论坛撰稿组编辑丨发展办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