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EMBA讲师 | 杨百寅教授新书《定力》:中国人在社会转型中独特的精神世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0-01-14 12:20 浏览量: 2995

MBA中国网讯】

杨百寅、单许昌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一书是一次哲学与管理学的跨界。从文化理念的深层角度,对当下如何走出迷茫,依靠何种“定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探究。作者相信,唯有对影响中国当下主要的思想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吸取各种思想体系的精华,实现融会贯通,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才会有坚实的思想基础。贯穿本书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百寅教授倡导的知识三元论。作者建议,我们要运用“中庸之道”的智慧来防止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做到守正、致和与随变,价值观应当是开放、包容和多元的,但主导的价值导向应当清晰和明确。在治理经济方面,应当综合运用道德、政府和市场这三种力量;在治理社会方面,也要综合运用德治、法治和政治这三种治理模式的精华,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动态平衡,防止社会治理模式的僵化与失衡。本书系统地分析了知识的引力、思想的活力、文化的魔力、主义的动力、现实的压力、理性的张力、理想的魅力、变革的阻力以及复兴的定力,为中国当下的转型提供重要思维参考框架和坐标。

内容概要

虽然现实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们为了便于理解和行动就得给事物贴上某种标签或符号。科学分析即格物的基本方法就是需要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贴标签。简单地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就可能把它贴上某个标签或者用某个概念来归类。例如,曾经一个时期儒家思想被看作传统中国思想文化的标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些人可能将“红色中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人仅仅根据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发育不完善的某些特征就将其武断定义为“权贵资本主义”。

不同的观点、意见、思想体系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不断交锋、争斗、妥协、融合、发展和再认识。我们认为,简单地贴标签把中国社会概括为某种思想的产物多少带有一定的偏颇性。这个社会目前所处的状态是,既庞大复杂又不断变化,内部推动变革的力量与方向不可能完全一致,外部的影响因素也令人眼花缭乱,难以用一两个简单标签和名词来正确描述现状、预测未来,而且客观地分析了解中国社会还必须考察它的历史轨迹。中国不仅仅是世界文明古国,而且是一个多元文化与思想共存的国度。尽管某一时期某种思想文化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尽管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始终成为传统中国的主导文化,但以法家为代表的其他思想始终隐藏于社会各个层面,统治者也常常采用“外儒内法”的治理原则。某些思想流派的地位也会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不断沉浮。例如,佛教在唐朝几经沉浮,武则天大力提倡佛教,贬抑道教,其后的唐宪宗也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引起了全国性的狂潮,反对这种现象的韩愈还被“夕贬潮阳路八千”。事情出现逆转则是唐武宗因为寺院经济坐大等原因开始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灭佛”。

漫长的文明历史及辽阔疆域,是我们的骄傲,中国社会也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大熔炉。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是以周易为思维内核,以儒家为主导,兼容道家、佛家、法家等思想体系的,全面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次:从日常生活起居到各种类型的生产方式,无不深刻地刻着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的文明有一个明显的剧烈变革期,那就是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从社会发展历史上来看,这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从文化上来看,它是一个各种社会思想不断产生并得以付诸实践检验的时期,儒、法、道、墨等各个学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清晰展示各自对社会和人生的基本假定,公开宣扬体系的价值导向,鲜明奉行自己的做事规则,这场思想实验最终的结果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检验的结果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关系本位(西周礼法)得以保留,但同时又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命令服从为核心的官本位垂直体系,从此中国围绕着横向的关系本位与纵向的官本位形成的层级网格模式,形成了一个以易经为思维根底、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多种文化并存的复杂文明体系。

正确了解中国社会还必须认识到,中国自古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对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很多业已消失或融合到其他民族的民族,例如匈奴族、鲜卑族、突厥族、契丹族、女真族等,他们都曾经有过自己的独特的文明,也都曾经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增光添彩。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不仅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千年未遭遇的文化危机。中原农业文明传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北部的草原文明入侵,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之后,整个中国的挑战主要来自以工商业为主的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袭。传统文明的基本假定、价值导向和做人做事的规则受到激烈的冲击。

这也就是说,旧的思想范式被外来文明强势冲垮了,人们不知所措。可以说,清朝末年是中国继春秋战国时期后又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人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如尼采所言的重估一切价值,而是系统审查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传统的假定、价值导向及各种规则都必然被重新审视。由于人的思维模式具有惰性和惯性,社会只有在激烈的碰撞中才能系统梳理外来冲击留给国人的文化系统。具体来说,资本逻辑的入侵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关系本位和官本位体系的层级网格化体系。资本主义瓦解了千年形成的农业与商业的脆弱平衡,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明逐渐失去权威。儒家的价值导向是为社会提供公正与秩序,清王朝军事上一败再败及百姓民不聊生的现实,贪官污吏变本加厉的盘剥劣迹,再加上新的资本主义追求暴利的行为,使传统思想界提供的这个价值导向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说服力。在这个天崩地裂的时期,人们又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个礼乐崩坏的时期,受冲击的各国都在追求变“法”图强。再加上弱邻日本“脱亚入欧”的变法成功,各种阶层的精英代表,都在不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和观念体系,尝试各种形式的变法图强,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潮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举进入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价值导向是建立一个追求效率与增长的社会。清朝灭亡,民国建立,我们的外忧未减,军阀内战又现,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在中华大地上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以计划经济体制替代市场经济的机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被引进,资本主义文明思想在一定的控制之下,成为一个影响中国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正式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从此,在传统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之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成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理论。本书的主旨是分析各种思想体系的基本假定、价值导向及行为意向,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转型。在复杂众多的文化中,我们选择了这三种主要的文化思想体系进行分析,期望分析各种文化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它们潜在的假定和适用边界,从而更好地为当下的社会变革提供一个具有逻辑自洽性的思想资源和一定程度的启迪。

作者指出:“文明的冲突亦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在华夏文明与其它文明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历史中,华夏子女展示了强大的文化融合能力,善于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并将其融合于中华文化圈的体系之中。纵观历史长河,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变迁的视角来分析,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些思想迷茫与现实困惑,包括体用之争、道器之辩、知行之合一、古今之贯通、中西学之对立、改良与革命之择、德治与法治之问、市场与政府之辩、科学与民主之良方而药到病难除之惑等问题,无非是自1840年以来东西方文化碰撞、摩擦、交流、融合而尚未尘埃落定的必然表现。在这尘埃尚未落定的过程中,源自不同基本假定的思想体系各执一词、不相仲伯、势均力敌、难分高低,实为缺乏公理系统所致。历史潮流所至之处,势不可挡、无坚不摧、无人幸免;基本假定差异之根,催生流派、众多思想,众说纷纭。”有鉴于此,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分析框架以系统地认识决定社会变革的深层次结构,与有同仁们分享交流,一起探索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

应对中国改革开放乃至民族复兴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不仅需要实干兴邦的行动,更需要严谨的思想基础。传统观念与思想流派的碰撞往往让人感到莫衷一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需要深入提炼成坚实的理论体系,缺乏思想引领的实践工作者以及高层次领导者往往又为贫乏的理论和杂乱无章的现实所困惑苦恼。本书在回顾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的命脉,汲取古今中西文化之精华。无论从实践需要还是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是到了三种文化融合的时候了,融合的文化体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当下种种迷茫,回应各种挑战。我想这本书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引起更多的讨论,为民族复兴的大业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目录概览

知识的引力/

0011 1自然的束缚知识的力量/ 0041 2思想的构件知识的内核/ 0091 3论整体思维鉴内在逻辑/ 0121 4知识之发展螺旋式上升/ 0241 5知识的活性良知不可缺/ 033本章小结/ 036

思想的活力/

0372 1混沌的世界思想的活力/ 0392 2析中国社会辨多元思想/ 0422 3传统的思想稳定与和谐/ 0442 4西方之理念民主与科学/ 0572 5社会主义兴革命为公平/ 062本章小结/ 069

文化的魔力/

0703 1文化与教化社会性知识/ 0733 2文化三层次含义各不同/ 0763 3探思想文化建分析框架/ 0813 4文化的意义包含时空观/ 113本章小结/ 129

主义的动力/

1304 1信仰价值观理想乃主义/ 1344 2整体性思维儒释道合一/ 1394 3资本逐利润平等为回报/ 1484 4革命的信仰公平和正义/ 1564 5中国的特色伟大的理想/ 161本章小结/ 163

现实的压力/ 1645

1自然之条件地理之状况/ 1665 2传统之文化民族性基因/ 1705 3儒释道文化稳定与秩序/ 1765 4西学之东渐社会之变迁/ 1835 5曲折之道路艰难之探索/ 190本章小结/ 198

理性的张力/ 1996

1理性的本质过程与结果/ 2026 2实用的理性和合的逻辑/ 2086 3功利的理性资本的逻辑/ 2166 4革命的理性活性的逻辑/ 2236 5理性的本质不同的范式/ 2306 6科学的理性认识方法论/ 236本章小结/ 241

理想的魅力/ 2427

1理想与信念人类的灵魂/ 2447 2传统的理想社会之大同/ 2557 3资本的理想效率与增长/ 2597 4革命的理想消灭不公正/ 2627 5复兴的理想现代化社会/ 266本章小结/ 270

变革的阻力/ 2718

1化变革阻力仗人心之势/ 2738 2二元对立论认识简单化/ 2768 3理想主义者心高又气傲/ 2788 4现实主义者麻木或盲动/ 2808 5理性主义者单纯而自负/ 282本章小结/ 288

复兴的定力/ 2899 1三源趋合流融合聚定力/ 2929 2察动态平衡行中庸之道/ 3089 3理想与现实理性促平衡/ 3159 4市场与政府道德为共生/ 3209 5法治与德治政治为引导/ 328本章小结/ 346

后记/ 347

作者简介

杨百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Flex Chair Professor)、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先后任教于美国的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 Idaho)和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并被爱达荷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授予终身教授。曾任SSCI刊源英文学术杂志《人力资源开发季刊》主编,《国际人力资源开发》,《成人教育季刊》和其它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