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院长在“清华一百年 重走联大路”新闻发布会致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04-02 00:00 浏览量: 3074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2011年4月1日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同学,来自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再过二十几天,我们就将迎来清华百年校庆的盛典。为了庆祝母校的第一个百年华诞,清华大学和清华各院系都在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清华经管学院也是如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弘扬清华的传统精神,以过去一百年的成就,激励新百年中再创辉煌。

清华经管学院纪念清华百年校庆的活动中的一项是由学院的EMBA教育中心举办的“清华一百年,重走联大路”的大型系列活动。这个活动自2010年11月启动至2011年4月结束,时间跨度近半年。这是一项极具创意和历史意义的活动。我相信它是一定会在清华和社会上引起众多反响。

1937年日本侵占北京,清华大学在面临国难当头之际,南下湖湘,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担负起传承民族火种的艰巨任务。1938年,随着战火推延,三校的前辈们历经艰险,分三路转移到云南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其中一路是由200多讲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他们从长沙出发,历经68天跋涉,共行3300多里,其中步行约2600里,途经常德、芷江、晃县、贵阳、永宁、平彝,最终于4月28日抵达昆明。

我们学院举办的“清华一百年,重走南联大路”大型活动,由EMBA教师和同学参加,沿着当年湘黔滇步行团的行走路线,分湖南、贵州、云南三站展开。去年11月已经进行了湖南站内的徒步行走。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后,明日将开启贵州和云南境内的行走,计划于4月8日抵达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并在校区举行纪念石落成仪式。

在去年的湖南站的行走路线中,清华EMBA的师生们从沅陵、洪江到芷江,沿着当年先贤们的足迹,重温了当年前辈们的艰难。跋山涉水、吃干粮、宿帐篷,他们体验了从心到心的接力。洪江的大峡谷,巨石凌乱;沅陵319国道,山路坎坷崎岖。清华的EMBA师生们翻山越岭,淌水过河,穿越无人山地,环境复杂,但清华学子劲头十足,7.5公里路程,最快的同学仅用1小时零8分完成。

在接下来的贵州站和云南站的徒步行走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发起联大路上的讲坛——清华的教授到贵州和云南进行讲座;“西南夜话”——由EMBA各班同学策划的系列沙龙;以及大型公益活动“烛光工程”——培训100名湘黔滇三地的贫困乡村教师。

“清华一百年,重走联大路”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认真回顾西南联大的历史,细心重温它的“刚毅坚卓”的精神。联大短短8年,共有八千多人就读,二千多人毕业。在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联大培养出了日后的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166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众多的著名学者和各行各业的栋梁。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神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联大八年,更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辉煌一页。回顾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念在那种环境下西南联大作为“学术重镇、人才摇篮、民主堡垒”的历史性贡献。西南联大不仅培养了人才,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华EMBA的同学,都是国内企业界、政界的精英。他们除了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之外,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自己的行动来向社会传播企业家的精神风貌。学院希望通过这次行走,让企业家体会到当年求学的艰辛,进一步理解“刚毅坚卓”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含义,并将这种精神落实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承担起新时代中企业家的责任。

参加今天活动的有两位特殊嘉宾。一位是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另一位是当年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闻一多先生的公子闻立雕先生。闻一多先生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之后留学美国。他是著名学者、诗人,回国后到母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8年春,他与另外10位教师组成辅导团,与200多名同学一起步行从长沙到昆明。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清华,与西南联大永远地联在一起。在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的最后一次毕业典礼中举行了联大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石碑的正面正是由闻一多先生篆额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几个大字。联大解散后不久,由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出版“联大八年”,闻一多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这本书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但是,就在他即将返回清华园的前夕,1946年7月15日,他在李公朴死难经过报告会上演讲之后返回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的途中,竟被特务枪杀。为了纪念这位清华人,联大人,今天的清华园内立有“闻亭”。

何兆武先生1939年入西南联大学习,1943年本科毕业。随后他又考入研究生。联大八年,何先生在联大读书七年,曾经就读土木、历史、哲学、外文等四个系。五年前,何先生出版了《上学记》,深受读者欢迎,特别是学生。他在书中说,“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就是在西南联大做学生的那七年了,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好时光”。何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回到清华担任历史系教授,今年90高龄。他至今一直住在清华西南14号楼,看来注定与西南结有缘分。由于我同何先生同住一栋楼,这使得我有便利经常去他家看望、拜访、请教。聆听他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在清华的一个乐趣。

我们非常高兴两位与西南联大有密切关系的先生参加今天的活动,他们使得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纪念意义。我和廖理副院长将参加接下来的“清华一百年,重走联大路”的活动,并将步行抵达昆明,亲身感受当年西南联大的精神。让我们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再见。

谢谢大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