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沉:实现制造业从零到一创新突破 | 媒体聚焦-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些表述对把握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制造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具有鲜明导向意义。
近期,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刘虎沉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剖析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提出应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协同发力等意见,以下为刊发原文。
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创新。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一直以来,如何提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备受业内外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些表述对把握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制造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具有鲜明导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配套日臻完善。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近1/3。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产品附加值不高、拥有自主品牌不多、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较明显,在全球制造业中呈现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状况。对此,须把握好科技创新的关键抓手,筑牢大国制造的坚实根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高端技术+高端制造”的创新生态,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创新。进一步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应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协同发力。
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瞄准战略必争领域和前沿方向,打破各种壁垒,构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坚平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增强企业的基础研究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有化,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跃升,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等多方联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多方合作、相互协同的良好创新环境。聚焦国家需求,加大制造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建立对研究所、高校等科研机构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基础科学探索、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等方面敢拼敢闯。优化科技创新的法治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制造业领域的转化与应用,进一步激发技术创新发展活力。
还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汇聚各方资源。应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鼓励各国加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区域科创中心的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顶尖的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汇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深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形成联盟内各单位、各组织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着力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要素融通汇聚、科技创新成果共享的新生态、新格局。
来源:经济日报 2022-11-11
教 授 简 介
刘 虎 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 Associate Academician。长期从事质量工程与可靠性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ISE Transactions, IEEE Trans, RES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3部,编著教材2部。研究成果应用到医疗服务、重型机械、武器装备等领域,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研究领域:质量工程、可靠性管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 【新能源汽车与数字智能技术】中国EMBA20周年暨同济“技术+管理(经理)人”新年论坛分论坛专题回顾 2023-01-17
- 【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经理人】中国EMBA20周年暨同济“技术+管理(经理)人”新年论坛分论坛专题回顾 2023-01-17
- 2024年入学同济MBA提前考核面试时间正式官宣 2023-01-16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1/04 银钱本位制下民间货币创造与时局变迁
- 01/05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with Waste-to-Resource System Optimization Models
- 01/05 港大经管学院大师级示范课 | 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
- 01/05 还在为论文头疼?你的论文攻略分享会来咯
- 01/05 北大汇丰创讲堂 预告 | 对话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从风险投资史看风投未来
- 01/07 大师课堂: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角色演变 - 挑战与机遇
- 01/07 突破职业“内卷”,笑对“百岁人生”
- 01/08 心怀浩瀚,洞彻时代 | 『瞰见未来』复旦管院新年论坛
- 01/08 重磅|聚焦“双碳”目标 共建未来城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论坛即将启幕
- 01/08 考试公告丨2023年春季东北财经大学硕士1+1留学项目入学测试(四)
- 01/08 1月8日 | 在北大国发院读MBA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线)
- 01/08 同济经管EE新年第一讲——Alex Edmans:The Power of Purposeful Business |活动预告
- 01/08 1.8管理分论坛 | 全球新变局下的企业战略
- 01/08 程天富: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崛起和趋势 | 新国大EMBA“师说新语”大师讲堂(第4季)第二场
- 01/09 精彩抢先看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FTX为何破产 The Collapse of FPX
- 01/10 武汉理工大学寒假期间系列线上辅导课程“扬帆讲堂”开课啦!(第一期)
- 01/10 活动预告 | 「经典诵读」学术活动——《财务诡计》
- 01/11 F-Dialogue | 中欧金融讲读会 BOSCH集团业财融合实践之旅
- 01/11 武汉理工大学寒假期间系列线上辅导课程“扬帆讲堂”开课啦!(第二期)
- 01/12 胡润会客厅:与世界共享甜蜜风尚
- 01/12 西交利物浦大学招生直播预告 | 投资管理硕士与金融学硕士专场
- 01/12 1.12活动预告丨【商界精英】战略咨询最新实践
- 01/12 上海财经大学1月12日活动预告丨【商界精英】战略咨询最新实践
- 01/12 【直播预告】魏尚进、沈建光:展望2023年——数字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 复旦金融公开课
- 01/13 讲座预告 | 技术传播的障碍
- 01/13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术讲座:美国大战略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世界史博导论坛·“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第2讲)
- 01/1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Global EMBA大师课堂 | 中国经济:历史视角与未来展望
- 01/14 后D前沿研修项目专题沙龙暨GES博士堂云开讲
- 01/14 预约席位 | 1月14日交大安泰EMBA新年首场招生说明会
- 01/14 【预告|1.14北大跨文化领导力论坛暨国发院EMBA论坛】久违的美国:访学见闻和中美关系
- 01/15 中欧MBA职业发展工作坊(北京)
- 01/17 【职引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第15期 从职业规划到生涯建构,再到生涯整合
- 01/17 香江之约 | 香港大学在职制MBA(工作日及周末模式) 课程宣讲会
- 01/18 中欧MBA Face Time - 太原站
- 01/19 红鸟沙龙第二十二期:创新六维度
- 01/19 香江之约 | 香港大学全日制MBA 课程宣讲会暨在读生及校友分享活动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