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浩:浦东破解“空间稀缺”瓶颈,以法治促园区发展 | 媒体聚焦-东方财经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10-13 22:03 浏览量: 2951

9月23号,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浦东新区推进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将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这部管理措施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浦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理念,将进一步促进浦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我院组织管理系(筹)教授任浩与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张建波,共同接受东方财经·浦东《632观察》栏目访谈,聚焦《浦东新区推进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围绕浦东新区破解“空间稀缺”瓶颈、以法治促园区发展发表观点。以下为访谈视频及内容节选。

视频来源:东方财经·浦东《632观察》栏目 2022-10-10

Q1

关于规定中专门提到的特色产业园区,应该怎么去理解?

任浩:首先,园区产业是“特定”的,通常是指主导产业明确;第二,园区运营主体“特优”;第三,园区有“特强”产业链。这样三个“特”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一般园区的产业园,这样就叫特色产业园。

Q2

谈到浦东新区,我们会觉得土地面积不小,占上海市土地面积1/5,那为什么现在还会存在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呢?

任浩:产业发展需要空间,但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即使浦东新区土地面积占到上海总体1/5的规模,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好的园区有项目没空间,一些比较差一些的园区,有空间但是好的项目未必愿意去。越是好的企业越需要发展,同时越需要优质的空间,所以优质的土地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越是在成熟的开发区里,土地规模会越来越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部分土地需要用于战略储备;部分土地需要进行不同用途的分配,包括教育、卫生、自然环境、道路、市政等等;国家和政府对工业土地的使用面积,有一些明确的限制性条件。

Q3

如何保证留下来的优质的土地资源,能够好钢用在刀刃上?

任浩:除了土地可以混合来进行使用以外,其实还有针对工业用地本身这个新型的工业用地,称为M0,它可以进行容积率的提升。例如一片占地1000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在容积率为1.0的情况下,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如果提升至2.0,那建筑面积就提升到2000平方米。这样使得单一的工业用地,可以建双倍的建筑,提升土地的使用价值,从而做到突破。

Q4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园区、产业都在发展,根据这些发展和变化,园区本身的功能和定位,您觉得随着时代的改变会发生哪些转变?

任浩:过去强调完善的园区产业生态,但是从今后来讲,要实现园区发展的并跑和领跑,这个生态还不仅仅是产业生态,还应该包括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以最终形成三位一体的园区生态。如果工业园区里面只有工业,工人工作的地方跟生活的地方是分离的,这样就是早上工作,傍晚休息。最需创新的傍晚时段没有后勤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要创新就很困难。那怎么办呢?这种现象的成因实际是缺少社会生态,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商业等等重要的方面。其次还有自然生态,这个是工作的所在环境,我们不仅仅要看工作楼宇的条件,还要看到所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所以我想我们要产业要升级、要创新、要做到领跑,这些是我们需要去进步、需要去做的方面。

Q5

国企和社会资本在园区的发展过程当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各自有什么优点、如何相互进行补位?

任浩:我觉得对园区来讲的话,一个就是在园区的顶层,我们以国有为主;另一个在园区里面的园中园,或者叫分园区,在这两种园区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更多地去鼓励民营资本企业作为主体来进行园中园和分园区的建设,两者从而可以相得益彰。

教 授 简 介

任 浩

同济经管组织管理系(筹)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评审专家

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

研究领域:组织理论与发展战略;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跨组织管理、产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