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同济阮青松教授:科创板势做中国纳斯达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08-11 10:31 浏览量: 2764

近日,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教授阮青松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就科创板、沪港共融等问题表达看法,以下为整版刊发原文。

科创板势做 中国纳斯达克

内地及全球最大独角兽蚂蚁集团即将启动A+H上市,集资额或高达300亿美元,是史上最大型IPO。蚂蚁集团的A股将落地出世刚满一年的上海科创板,在美欧西方阵营联手封杀中国科技企业大背景下,蚂蚁此刻上市更具深远意义。加上香港为迎接科技中概股回归,进行了一连串改革,业内人士相信,内地及香港正不断完善新经济股的生态圈,突破美欧围堵,随着越来越多科技中概股回归,有蚂蚁集团作为“压舱石”,上海科创板有机会成为中国“纳斯达克”。

■香港文汇报记者章萝兰 上海报道

上海科创板在7月22日刚迎来了一周岁生日,被喻为资本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肩负着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资本市场改革及实行多项制度创新的重任,以及为研发创新公司提供与市场对接机会,推动他们成功实现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循环。

科创板一年140家公司上市

据上交所当天公布的数据,短短一年内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140家,总市值逾2.79万亿元,合计融资2,179亿元。现时的140家上市公司中鲜有耳熟能详的“名角”。不过这个情况很快会打破,蚂蚁集团近日宣布,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计划,市场料蚂蚁A+H集资额达2,3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集资额的IPO。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合伙人赵国豪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看好蚂蚁集团对科创板的正面意义。他强调,蚂蚁集团计划登陆科创板,对科创板及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无疑都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这样的龙头企业,会成为科创板‘压舱石’,助推科创板行稳致远,”他预计,蚂蚁集团会吸引更多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进一步提高科创板的吸引力,为之注入巨大投资活力。

知名企业上市 助增流动性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金融系教授阮青松也认为蚂蚁在科创板上市意义重大,其作为金融科技领域领军者,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未来或可期待字节跳动等其他大型科技企业,也选择科创板上市,吸引更多资金入场,进一步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内地广大投资者亦可通过蚂蚁上市的“蛋糕”,分享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红利;此外蚂蚁吸引的增量资金,还有望提高科创板流动性,从而进一步盘活市场,令板块定价充分合理,提升投资可选空间和资本配置效率。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秉文相信,蚂蚁集团在科创板上市带来的效应将提升科创板在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机构投资者中的影响力,他们在投资蚂蚁集团的同时,亦会更加关注其他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磁吸效应更不可小觑。

对于目前科创板缺少名角,赵国豪指出,这主要与科创板的更具包容性的科创定位相关,“科创板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淨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差异化上市标准,满足在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突破核心技术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较好发展前景,但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型科创属性企业的上市需求。”

已有6家企业市值逾千亿

在阮青松看来,上海科创板其实也已有中芯国际、寒武纪等头部企业登陆,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也有6家,超过100亿元的有64家。“科创板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上市标准,明显提升了市场的包容性,令投资周期比较长,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发展、商业模式优秀的企业,获得更多可能性。”

各有所长:港市场具优势 A股暂难取代

内地科创板成立距今已一年,现时上市企业已达140家。

图为去年成立上市仪式。资料图片

有分析担忧上海科创板是否会与香港市场构成激烈竞争,进而形成“分流”作用。赵国豪坦言,科创板开板一年来,的确已经成为拟上市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科创板容许同股不同权,可变利益实体结构 (VIE)及红筹架构企业满足一定条件下上市,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将上海科创板作为上市地选项。

沪港两地市场各具优势,赵国豪表示,企业在选择合适的资本市场时,会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市场的上市条件、市场估值水平、上市之后的流动性和活跃程度、上市审核流程以及上市成本,如申请上市费用、上市中介服务费以及年费等,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融资需求、上市时间表安排以及上市后发展计划,选出最符合其利益的合适上市地。

港股上市标的更加多元化

阮青松亦提到,一方面,随着A股制度不断完善,会有更多公司选择科创板,一些与国家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公司,亦可能更倾向于在科创板上市,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地赴港上市公司的数量;但另一方面,两者市场定位并不相同,上海科创板强调科技创新属性,而港股上市标的更加多元化,并不局限于科创企业,所以除少数同时满足两地上市条件的大型科创企业,两市目标上市公司的定位大多不重複,直接竞争较小。

“香港市场仍然凭借其成熟的体系,是企业选择IPO、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的圣地,具有独特的竞争力,短时间内A股无法取而代之,”阮青松举例说,相对A股,港股具有多重优势,例如香港市场制度完善,衍生品发达,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和对应期权组合,在任何行情下保证获利,这使得境外投资者更愿意投资港股;且香港市场聚集了大量全球最优秀的公司,对上市企业而言是免费广告,登陆港股成为实力证明。

科创板更符「中国纳市」

张秉文同样指出,沪港两个市场各有所长,并不太会构成直接竞争。上海科创板以其上市流程的便捷性和包容性,受到很多科创企业的欢迎;香港作为国际知名金融中心,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优势,对有志于开展国际业务、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的公司极具吸引力,同时在港上市募集的外币资金更便于企业后续开展海外业务,蚂蚁集团决定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就是很好的例子。

坊间对于沪港两地孰能成为“中国纳斯达克”争议颇多,阮青松表示,长期来看,由于科创板定位特殊,只为高科技企业亮绿灯,是A股先进制度的改革试点;而港股偏向于综合性市场,将更多云集价值型企业,在这层意义上,A股科创板可能更加符合“中国纳斯达克”的定义。

沪港共融:善用互联互通增效率达双赢

沪港两地未必是竞争关系,借助业已建立的互联互通机制,将有望助力两者实现共赢。阮青松表示,在A股国际化背景下,沪港两地的资本市场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合作可能性,若两个市场可进一步互联互通,资金更畅通无阻地流动,资源配置效率才会更高,吸引更多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共同把蛋糕做大。

阮青松建议可从两方面入手促进两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其一要继续优化沪股通、港股通制度,当前沪股通、港股通还存在较多规则限制,例如要求投资者资金账户馀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投资标的大多局限于沪深300和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标的,对于科创板等不适用,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市资金自由流通,若可适当降低参与者门槛、扩大参与标的范围,将一些成长型科技股也纳入沪股通和港股通,将使资金流动和定价更加市场化。

信息共享 流程减免

其二,对在A股港股同时上市或拟上市的公司,可共享信息、减免流程。阮青松举例,比如已在港上市的公司,因其信誉有一定保证,在A股的IPO过程可予以一定的减免或加速,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期许A股与港股在交易制度、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科创板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到香港再搭建融资平台,香港上市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选择科创板再融资,”赵国豪认为,上海和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有“沪港通”、“债券通”等成功合作基础,针对当前已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企业的再融资需求,可以发挥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丰富的优势,为之提供所需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同时监管层也可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助力,实现两地上市。

原文刊发:香港《文汇报》 2020-08-06

教授简介

阮 青 松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经济与金融系教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著有《宏微观经济学》、《投资银行实务精编》等书籍,担任《南开管理评论》、《系统管理学报》特约审稿专家

研究领域:公司金融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