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计周-设计与爱公益论成功举办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9-09-11 16:16 浏览量: 2680

MBA中国网讯】

2019年8月31日,同济EMBA携手第一财经、上海设计周和拥爱设计公益计划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上海设计周上,成功举办了设计与爱公益论坛。2018年11月,设计与爱公益论坛在同济大学中德大楼举行。今年设计周,设计与爱公益论坛再出发,由来自同济设计创意学院的梁靖作为主持人,邀请到拥爱设计公益计划的新任理事李楠女士、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李奕滨博士、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先生,从设计,公益,商业,学术,媒体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公益设计的可持续这一课题。

△活动现场,

上海展览中心中央舞台,观众嘉宾云集来自同济曼海姆EMBA班的马駸駸,作为拥爱副理事长兼原秘书长为本场活动开场,她对拥爱三周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拥爱在这三年主要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以及“公益活动”三块展开项目推进,在2019年累计完成15个项目,参与设计师84名。在设计周的活动现场,知名室内设计师萧爱彬老师作为拥爱理事长代表所有拥爱理事上台发表《拥爱宣言》。

△拥爱副理事长兼社长马駸駸女士

△拥爱理事长萧爱彬老师

△到场理事合影2019 设计与爱 公益论坛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 李奕滨博士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 副秘书长 周旭峰先生

拥爱设计公益计划理事 著名设计师 李楠女士

论坛部分首先由主持人梁靖向设计师李楠女士发出提问:作为一个设计师,有没有考虑到设计和公益之间是怎么样去平衡的,并且设计可以帮公益做什么:李楠表示作为设计师,不算新鲜,但是加入公益组织成为服务者,是新人。作为设计师这样的角色,很容易做公益,李楠很幸运参与了一些公益,包括给希望小学设计涂鸦墙,帮助动物保护组织设计宣传海报,或是参与老市场和居委会的改造……但是李楠认为那个时候是作为一个劳动力存在的。今年收到拥爱邀约,荣幸的成为理事,感觉自己的责任和压力都大了很多。现在不能仅仅出力,一个设计师要思考如何进行这样的角色转换,学习公益组织的运营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李楠看来,其实公益组织主要是搭建平台。同时在加入公益项目后,她对公益组织的角色和个人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设计师自己没什么钱,不像金主,好多有爱心的品牌方应该是公益组织的“客户”。作为设计师,参与公益项目,其实也是客户,出力的客户。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客户,用户都很重要。用户是谁?是服务的对象,比如社会的弱势群体;客户就是通过公益平台,出钱出物出力提供帮助的人。现在李楠自身的角色,从“客户”变成了“服务人员”,要去帮助“客户”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用户”。原本李楠做为“客户”,做点公益项目,现在成为理事之后,是一个服务者,是工作人员。要和其他理事一起,服务“客户”,从而让“用户”受益最大。客户为什么做公益?他们需要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对社会的回馈。现在作为工作人员,李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让客户体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来。同时希望搭建的平台能够串起更多的社会资源,让这些资源相互的搭接,彼此赋能,从而让终极用户利益最大化。

△图为论坛嘉宾李楠

接着,主持人梁靖表示同为“同济人”,同济其实经管做了很多的公益的事情,这次也跟本项目一起来合作。他对同为“同济人”:同济大学经管学院EMBA中心主任李奕滨发出提问,希望李主任分享对于企业责任和这种创新、公益之间的想法和建议。

李奕滨主任表示,自己本人是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名教师,同时负责学校EMBA的项目,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家的群体。去年参与到设计爱公益活动,因为自己本身不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的,所以算是外行,因此在这里她想谈一点她的观察和感受。

李主任从主题“社会创新当中的设计与公益”展开:在现场活动中她观察到,谈公益的时候,大家好象有这样的心理或者有这样一种倾向,好象把这个企业的经济责任,就是说挣钱这事和公益,和这个社会责任的话,把它对立起来了。人们经常会说你挣钱的时候,追逐利润的时候,不要忘了承担一点社会责任,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种声音。李主任觉得这里面有一定的误解。作为经济学的老师,她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她的观点:商业就是最大的善。

因为有些公益活动,明显感觉到资金有限,有捉襟见肘的感觉。所以在专业度上和可持续性上,面临着很多的局限。但我们却完全可以做的更专业些。李主任从专业角度对观点“商业是一个最大的善”给出了充分和具体的解释:一个企业如果能够长期生存的话,必须盈利,必须挣钱,这是它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和基础。这个企业如果要能够挣钱,能够可持续发展,它必须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他要为客户、消费者创造价值。如果要创造价值,必须得有员工,就像今天的项目和活动有这么多干事的人,要为他们支付工资。所以看企业生存的本质,它已经在承担社会责任了。他要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支付工资给员工,为政府支付税收,过程当中已经体现了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说企业赚钱和不赚钱,承担和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四个选项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可能他既挣了钱,同时又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又承担了社会责任。所谓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把这种人或者企业称为君子;还有一种极端,不挣钱,还损人不利己,也没有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傻瓜,没有人喜欢这样。李主任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最考验人性的往往是另外两种:一种他挣钱了,但是他可能对社会是不利的,可能污染环境了,以其他人为代价;还有一种情况,他可能对社会是有利的,就像在场的各个公益志愿者们,大家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正如像萧老师这样一个平方只能拿一百块钱象征性的报酬,需要在别的项目上挣的钱来补贴现在的公益的项目。这种形式的话,对社会是有利的,但是对个人未必是好的。后面这种人,可以姑且称作圣人。前面第三种是小人,损人利己,但我们不可能依赖圣人,因为是不可持续的。正如拥爱的社长刚才在活动开始就用情怀、爱心呼吁大家参与这个活动,但她有时也会感到不开心。因为不可持续。

通过这四种类型的分析,李主任总结到:单纯靠人情,靠道德绑架从事公益活动,显然是不可持久的。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更多的考虑我们制度的设计,我们的舆论和媒体的作用,应该鼓励更多君子的行为,惩罚小人的行为。但具体如何能够把那些行为转换成对他个人也好,对企业也好,既可以营利,然后又可以完成一定的社会责任,她也是外行。主持人梁靖和副理事长马駸駸在公益上虽然有了3年的经验,但大家对公益这一块都还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所以,同济EMBA决定把来自一财的专家周老师引入到这个项目中来。

△图为论坛嘉宾李奕滨

周旭峰老师作为媒体人,来自第一财经。也是公益基金会的副秘书长,服务公益,分享了他对公益和商业关系更专业的研究:作为设计师可能更多的是负责美。社会上有个误解,老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慈善公益。作为行业从业10年以上的从业者,在现场他为公益正名: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首先是不作恶,有非常多的规范,避免自己在赚取利润的过程当中,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在这个做好本分的基础上,再考虑慈善方面的投入,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接着,周旭峰老师替公益组织也提供了正名,公益组织在国际上的通行叫法是非营利组织。他发现在中国的语境当中,不少媒体会把非营利写成了非盈利,其实就是发生了本质意义的变化,把公益组织硬生生说成了亏损机构,试问一个长年亏损的组织,如何可持续发展!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经营的营,他为我们具体解释了什么叫做非营利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可是对于非营利组织要不要营利这个问题,周旭峰老师非常直接的亮出了个人观点:非营利组织一定要营利,而且越营利越好,这样才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而现在大多数人对这样的领域充满了误解:在过去,大家把公益组织派生成免费组织,一旦说要产生运营费用,立马会质疑是不是一个伪公益。而周老师为公益澄清了这些误解和误读: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营利组织,如果持续亏损,最终使命是没有办法达成的。所谓公益,在于它的本质跟商业不一样,是为了社会最大的利益,甚至公益组织的使命就是消灭自己——一旦要社会问题被解决,要么关闭要么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方法、管理等其实和企业是没有大的差别。不明白上述道理,即便是很高大上的设计师,一旦掉入到非盈利这个坑里,它就变成了亏损组织。周旭峰老师鼓励设计与爱的公益项目要走回主流,要提升运营水平,成为一家优秀的非营利组织。最后,周旭峰老师分享了他本人加入本项目的初衷。他表示实际上他来寻求跨界合作的。未来,设计不仅成为商业驱动的关键力量。公益更需要设计来推动,设计的参与,正在改变公益发展的格局。

△图为论坛嘉宾周旭峰

最后主持人以美好的希冀为本活动结尾: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设计爱的项目中来,用设计营造可持续生活方式为使命,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设计公益平台,对接爱心设计人士和需要帮助、关爱的人群。

编辑: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