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从可持续供应链到循环经济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6-01-07 00:00 浏览量: 5093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6中欧管理论坛暨全球供应链高峰论坛于10月22日在深圳隆重召开。

40余位来自物流、金融、信息技术、通讯、家电、快消、汽车、能源、咨询、教育、科研等行业的嘉宾与500余位参会者汇聚一堂,共叙供应链对标、协同及合作、物流行业生态圈及大数据应用、绿色供应链、汽车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管理热点问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教授,在峰会上进行了从可持续供应链到循环经济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诸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供应链、绿色供应链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供应链(SustainableSupplyChain)包括三个维度。

1.可持续供应链如何扩展,这是经济维度。

2.是环境视角下的环境维度。

3.使利益相关者(如社区、政府或其他)满意的社会维度。

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GreenSupplyChain)则主要与环境相关。绿色的发展趋势是从浅绿色到深绿色,浅绿色阶段主要是做一些单点式、浅层次的改进,还算不上是可持续供应链,这种浅层次就好像大排量汽车变成小排量。

大家再想得深一点,更多的小排量代替大排量,这个社会整体是绿色还是不绿色?这很难说。

循环经济

深绿色供应链是随着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而实现的,这个阶段才能称之为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服务——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循环经济也赋予了

3R原则

(Reduce,Reuse,Recycle)新的内涵:

Reduce:由单纯的“输出端减少废弃物”升级为“输入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从大量生产到按需生产”。

Reuse:由单纯的“废弃物再利用”升级为“物品的循环再制造乃至服务的循环(产品服务系统、分享经济)”;

Recycle:从“降级的产品”进化为“更好的产品”。

如何实现从“浅绿”到“深绿”的进阶

思路一:从垂直改进到水平改进

在采购过程,在制造过程,在营销过程,在销售过程,每一个环节里面去思考它的绿色发展,这叫垂直思考,其结果更多的是单点式的改进,就是前面大排量、小排量的例子。

水平思考是把所有的环节整合起来看,整体能不能达到绿色,怎么样改进。国际上现在有一个模型,不管城市还是企业基本上它运作过程是三个环节,前面是资源进来,当中是加工、生产、消费,然后后面就是排放,就是三个环节。这实际上是整体供应链的思路,而不是单个环节的绿色制造、绿色营销。

那么如何改进这个整体供应链呢,有三个原理:

1、输入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例如可以自我循环的生物性原材料;

2、转化端提高自然资本流量的资源生产率,这当中的加工过程是我们企业关注最多的;

3、输出端:建设低垃圾甚至无垃圾的社会。说起3R,今天我们的企业基本上是下方左图,重心放在垃圾回收再利用,很少花在减量(Reduce)上,等它排放以后再想循环经济,错了,这个是很被动的,某种角度也是先污染后治理,真正好的重点是什么呢?把这个金字塔放上来(下方右图),减量放在前面,最重要是企业能干,生态设计、绿态设计。

思路二:从废物循环到服务循环

我们经常把可持续供应链理解为把废弃物拿过来搞逆向物流,这其实是段数最低的。可持续实际上有三个循环:

1、处理:从末端治理到废物循环。这样可以减少焚烧、填埋,做出很大贡献;

2、生产:从废物循环到产品循环。再往高端走,大家进一步想到能不能把废物用物理、生物的手段变成全新的商品,如废旧塑料瓶做衣服。欧洲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它都是造全新的东西,旧的品牌消耗完了,再把它组装抛光,再装成全新的东西,全新的部件功能也标准。

3、从出售产品到提供服务:我们今天制造业都是靠卖产品和流量来盈利,能不能不卖产品卖服务?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

我不需要麦克风这种东西,我是需要麦克风传声的功能。在欧洲社区的洗衣机是厂家提供的,不收钱,消费者就管用,然后大数据、互联网就来了,算出你洗了多少次,用了多少电,要交多少钱,这就是服务的制造业,我想大家都知道,卖出机器赚的钱是小利,它用的服务才是大头。所以,这样的概念是最大的循环。

思路三:从拥有经济到共享经济

以汽车为例,下图四象限中,除私人用车(拥有经济)外,汽车租赁、公共交通和社区班车都属于分享经济,可能是个人分享,可能是集体分享。

拥有经济的要害是什么?

要害是存量的不断增加。而分享经济的定义是把闲置的资源供给消费者,能够在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给客户提供资源使用,Uber就是这样产生的。

Uber为什么严控私人专业?

因为你是业余的提供服务,而不是全职的打工仔,这才是所谓不增加总数的C2C分享。那么滴滴呢?

以上海为例,上海有4万辆出租车,早高峰、晚高峰时有2万人的出行缺口。Uber的思路是什么?车辆总量不增加。而滴滴的方案出来了,让外地打工者过来专职做快车,实际上增加了上海的车辆总量(当然网约车服务很到位,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本身有没有对现有存量创新应用的贡献?是不是分享经济?滴滴说我解决多少人就业,那这些增量的就业是否那么必要呢?

我的观点是:从拥有到分享。中国刚刚起步。

(由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王良博士整理)

主题演讲嘉宾简介

诸大建教授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宏观政策与管理等。诸教授曾经是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04-2005年)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4-1995年),他的学术及社会职务还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EnvironmentalPolicyandGoverna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Management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循环经济研究基地和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及苏州、定远、嘉兴、佛山、哈尔滨、贵阳等城市的政府咨询专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