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20高考生:他们的人生建议,值得一读!

长江商学院
2020-07-07 16:47 浏览量: 3620

高考,在大部分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分量。

高考被赋予极大期待,也因此承载了更为复杂的情绪:有人欣喜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有人执念于未能考好而错失良机,有人感叹走过了独木桥却望见一山更比一山高,但也有人更为幸运——在高考之外,还能有更多选择机会可以重来。

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对话了7位长江“往届生”,请他们聊聊关于高考、关于大学、关于人生的吉光片羽。这些长江人的身上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希望能让你对人生的思考更加开阔。

来源 | 长江商学院

阎爱民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对外事务、校区建设、行政事务副院长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1977年

录取学校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前身)

阎爱民教授:中学毕业后,我去农村插队,赶了两年马车,当了一年大队书记助理,后来又到工厂干了三年。1977年,我在工厂期间考上了大学,那是在吉林。

报志愿的时候,我想按照自己的兴趣报考文科,因为我爸爸是教中国文学的老师,但是经历过文革的父亲劝我考理工科。

我就选择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是上海沪江大学,历史悠久。我本科选择的专业是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生选择的专业是系统工程。我研究生的第一门课是钱学森先生上的,讲系统理论。

阎爱民教授:几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我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决定了你愿不愿意投入和付出你的时间与精力。

我选择理工科,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跟管理相对比较接近的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学校教了几年书,学校组织公派送我到美国,于是我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美国商学院,学习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这一学科。这个研究方向偏重于社会学、心理学,更加接近文科,所以说很大程度上,这是我自己个人兴趣的回归

但我从来不后悔学过理工科,因为理工科给我打下的基础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和思路,有非常好的作用。看上去是条弯路,但人生的路,每一步都不白走

阎爱民教授:我大女儿本科毕业的时候遭遇美国经济危机。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问我怎么办。她说“爸爸,我想去读一个Master”,我说“No”。

我告诉她,我不主张直接读硕士,我跟女儿说,你将来一定要去读硕士的,但是读硕士之前你必须要先走入社会,了解如何跟上司打交道、跟同事打交道,工作短则2年,长到4年、5年,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再选择自己往哪个方向走,然后再去读硕士或者博士。

阎爱民教授做一个发达社会中的称职公民。我把大学教育看作是一个基础教育,按照自己的兴趣走,并且为社会做出你自己的贡献。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选择什么专业,个人兴趣非常重要。父母的责任,不是对孩子提出要求考上某所大学,而是应该善于观察并启迪孩子的兴趣,经常与孩子沟通,给他们提供富足的信息,让孩子自己来做最终的决定,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的决定

就像企业当中做决策一样,拍板的人必须承担所有的后果。孩子到了18岁的年纪,应该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兴趣和前途的时候,起码要在决策里边承担一半的责任。

阎爱民教授:十七八岁的年纪,对事件的敏感性最高。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无论他们选择什么专业,我觉得都要把这场疫情记在心中。

未来读理工科的学生,要知道如何敬畏和理解大自然,而非相信人定胜天。未来读文科的学生,要从这场疫情中得到了很多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个城市该如何去管理、碰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去应对……甚至于读文学的孩子,也要记住这场疫情,将来都可能成为你写作的背景。

所有人都应懂得去顺应大趋势,而不是改变这种大趋势,这就是我们长江所谓的“取势”, 借着这个大趋势才能发展自己

希望这场疫情可以作为一个烙印,烙在这一届考生的脑海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

李海涛

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中文/金融MBA项目副院长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1987年

高考分数610+

录取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海涛教授:我是1987年考大学的,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物理特别难,好像原题还被盗了,调用了二套题。

我申请的是中科大,那时候我们有个口号: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编者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简称,亦作“中科大”)。80年代的中科大学术自由开放,而且与国际接轨,考研、出国留学的比例特别高。另外,中科大比较偏理科,我当时就是被这一点吸引。

我一直觉得中国本科教育专业分得过细,其实不是特别合理。相比之下,海外的本科教育相对更为广阔。18岁的大学生其实很难知道自己具体想做什么,所以本科教育应该是首先进行通才教育,让学生对各个方面有一定了解,然后再决定要做什么。

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选一个氛围宽松、自由的学校,让你能够去探索,找到你真正喜欢的东西

李海涛教授:对当时参加考试的人而言,当然觉得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考生,高考确实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否则可能就会在农村、工厂工作。

在“唯考试论”的年代,发展机会有限,大学就是一座独木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你会发现其实人生的选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除了考大学这一条路,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马云考了好几次大学,但是创业的经历给予他更多磨练。

现在这个时代,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当然还是要尽自己的努力,但是不要觉得你的一生就是取决于这一场考试。

李海涛教授:我觉得,有的人对学习感兴趣,是主动的喜欢;但有的人不是学霸,可能是因为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感兴趣,但对其他事物感兴趣。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地方——比如,有的人体育好、有的人文艺好、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每个人都不一样。

如果纯粹就学习而言,要想成绩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好奇心。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确实能够加强学习动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李海涛教授:我非常同意爱因斯坦这句话。我在中科大学到的很多基础知识,对我未来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周围一批非常优秀的同学。他们每个人都有高远的梦想,每个人都想做了不起的事情,给我带来很多激励。如果你周围环绕着一堆优秀的人,你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除此以外,我大学时学习非常自由,敢去寻找、敢去追求。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让人敢于试错、敢于探索,这才是大学教育对我而言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李海涛教授:人生就是you never know,你真的不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发生。有的时候,你会感到非常痛苦:为什么是我赶上这些倒霉的事情?但其实每件事情发生都是有它的目的。很多经历过痛苦和挫折的人,反倒被锤炼得更加坚强,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高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面对人生,为了走你人生未来的道路。未来人生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什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physically strong(身体健康)、mentally tough(意志坚强)、intellectually curious(保持好奇心),当具备这三样素质的时候,就会所向披靡。所以经历今年这场特殊的、有挑战的高考,其实在各个方面都会帮助你成长更快、更加成熟,这可能是课本之外带给你的收获。

我想跟考生们说:一次考试的成绩好坏,并不会决定你一生的走向,但是你面对每场考试的态度,会决定你一生的走向。不仅仅是高考,人生要面对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最重要的是你对待考试的态度——不要看结果,尽最大可能把你所有学到的知识、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发挥在考场上,足矣。

李洋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英文MBA学术主任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2001年

高考分数660(贵州考生)

录取学校北京大学 电子系

李洋教授:我倾向于选大学。一方面,现在流行所谓的“宽口径”教育,无论选什么专业,本科生主要在学习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生奠定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基础。既然本科教育是基础,所以选一所学校、选一种校园文化,可能比选哪个专业更重要。另外据我观察,绝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跟本科学的专业都不一样。

李洋教授:高考存在一定的运气因素。许多学霸高考发挥失常,最后没能被心仪的学校录取;我并不是学霸,高考是我这辈子发挥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对生长在欠发达地区的人而言,高考至少是一个上升通道。“命运”这个东西很复杂,一个乡镇青年考上了心仪的好大学,可能在未来的命运中照样会遇到诸多波折,但至少他(她)获得了一个通道。如果没有高考,不是说丧失了上升的可能性,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上升通道被关闭了。

在盛行下海淘金的年代,似乎还有很多其他上升通道,比如:现在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当年从小乡镇去到大城市,从摆地摊、做小生意干起,最后将事业做大做强。这的确是一个上升途径,但如果认真统计,这样的人其实凤毛麟角。也就是说,存在这样的上升通道,但并非常见。而高考则是一个更为普适的重要上升通道。

与科举制类似,高考并不是“培养人”的制度,而是“选拔人”的制度通过高考,能够为普通人制造上升通道,为社会增加跨阶层、跨地域的人员和人才流动。从这个角度讲,高考肯定有它存在的重要意义。或许几张考卷这种形式比较僵化,但随着时代发展,高考也需要形式革新。但总体而言,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考试是必要的。

李洋教授:一方面要兼顾学业,大学是一个培养综合素质的地方,所以在学业上要注重基础,比如听说读写、数学、物理、编程等等基础能力。另一方面要多多体验,学业之外,要多花些时间去体验社会、体验中国乃至世界不同土地上的风土人情。

很多人中学处于懵懂状态,由于学业压力缺少认识自己的机会。而大学,正是真正开始认识自己的阶段,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李洋教授:尽力而为,不必过度焦虑。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史俊明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长江EMBA学员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1993年

高考分数486

录取学校上海交通大学

史俊明:我觉得选大学更重要,大学的时光会成为一辈子的记忆,大学的同学会成为一生的朋友。一般情况下,选哪个大学其实是选择了将来你准备在哪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另外如果你对专业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转换专业、考研究生等进行调整与弥补。

史俊明高考不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真真决定你未来的是你对人生、对学习的态度。但高考会决定你上哪个大学,学习哪个专业,从这个意义上,高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的未来。

史俊明学霸并不一定是学习最刻苦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最善于总结的那一个。我认为普通学生和学霸最大的区别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好的学生善于总结学习方法,整理归纳学习内容,调整改正以前的错误,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史俊明:的确,大学里主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的方法,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可能很快的就过时了,但大学里学会的学习、研究方法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大学可能是之后40年中最自由的时光,抓紧大学的时光,尽量的去尝试各种不同的项目,学习不同的知识,发现自己的特长,希望30年以后当你回顾大学时光时,你可以说你没有虚度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史俊明:商学院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就我的经验而言,本科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硕士、博士注重理论知识,商学院更加注重商业的实践。长江商学院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在长江商学院学习可以碰到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老师与同学。这是长江最有价值的地方。

史俊明: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特殊高考”可能要比往年碰到更多的困难,但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当你回望今天,相信一定会感谢在勤奋学习、努力奋斗的自己,因为今天的努力你站上了一个更高的一个平台,开启了一段更加精彩的旅程。

阮逸琦

长江商学院英文MBA2019级学生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2010年

高考分数515(通过自主招生获降至一本线录取资格)

录取学校复旦大学

阮逸琦:如果没有特别强烈的专业倾向,我认为选大学比选专业更重要。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选大学就是选择在未来四年的时光里,跟什么样的教授学习、和什么样的同学相处,这对今后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母校复旦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上所作出的努力,让各专业的同学有机会跨领域学习,很多所谓冷门专业的同学都能有多元化的发展可能。当然,如果对某一专业有特别明确而强烈的偏好,还是应当选择在这一专业最有建树的院校。

阮逸琦:高考能够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因为你的学校和专业会深刻影响到你未来的职业道路,和你会过上怎样的人生。

能够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并非只有高考。其实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都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影响,就像高考分数反映的是学生在过去十二年内的知识积累,你的未来人生也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当下的每一天。所以只要肯持之以恒地奋斗,即便高考失利,也不妨碍一个人获得他想要的成功。

阮逸琦:学生群体里有两种人成绩特别优秀,一种是天才,另一种是学霸。我相信学霸之所以被称为学霸而非天才,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勤奋和努力,而其背后的驱动力,我认为是他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正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学霸更需要时刻保持专注的思考,既把握战略,也重视细节,在乎自己的工作成果,更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阮逸琦:借用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在进入大学时,莘莘学子就应该意识到“术”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指标。基础教育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已足够我们在各个生活场景的需要,继续高等教育是为了发现并向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职业方向进行拓展。

我建议同学们尽可能打开眼界,关注自己圈子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自己的师兄师姐又在做什么,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合理的规划。

阮逸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亲身实践着“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付费行业的兴起正是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来发展的焦虑和能力提升的渴望。

我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成长来实现我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而长江英文MBA正好能够给予我比大学时期更为广阔也更符合当前时代的视野和格局,长江庞大的校友网络更提供了我在未来通过与杰出校友交流而持续学习的机会。

阮逸琦:从03年的“非典”到08年的金融危机,再到今年的新冠疫情,每次灾难都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甚至生命损失,对于当年的高考生和应届生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悲观派怨天尤人,哀叹自己错过了最好的时代,而乐观派珍惜机会,观察危机下社会各界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具备风险意识,才能在下一次危机来临前有所准备,我们更需要看到危机中的机会,思考如何创新才能够帮助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安全度过下一次危机。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

青格尔

长江商学院FMBA2017级校友

开元资本创始人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2008年

高考分数647(内蒙古高考文科第四名,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内蒙古第一名)

录取学校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

青格尔:我个人的理解,如果是同一梯队的学校,专业更重要,毕竟这与深造和就业的前景息息相关;但好学校对个人成长的助力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如果不是同一梯队的学校,一般来说还是建议以环境为主。

青格尔:不能说“决定”未来,毕竟人生道路很长,很少发生完成某件事情就一定能达成对应结果的线性事件。但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我个人还是觉得高考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因为高考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前景和路径。比如:生活在哪个城市、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圈、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等等。

高考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去影响结果的一件事,相比于进入社会后多维度的竞争,高考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主观因素去影响,同时为个人发展产生很大助力的机会。

高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制度,而不是一种人才成长的制度。靠考试成绩来分配教育资源,对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也是国家为我们每个人实现自我成长与阶级跃升提供的契机。否则如果过多的去纳入一些非标准化、主观性的东西,实际上是十分危险的。

青格尔:个人的一个观察是,其实学霸可能努力起来更加偏执、更加积极、更加不服输,或许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也是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因。比如在北大清华这样的环境里,除非自己不再努力,否则大学四年过下来大概率是比高中还要辛苦的,也可能是因为周围汇聚了太多希望不断突破自己、成就自己的人,所以客观上竞争更加激烈。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有些人可能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最后有所成就的,他们往往也具有这种坚持不懈,不轻易服输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要素不光是对考试,而且对我们未来成长成才也是很重要的。

青格尔:高中时期对成功的定义维度比较单一,到了大学就会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有的人学分绩难以超越,有的人找工作非常出众,有的人组织活动有声有色,甚至有的人边读书边创业并且做的有声有色……成功的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没有人再去规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但我想不管从哪个方向上努力,我们都要尽可能在这个方向上做到极致。

这可能会衍生出一个问题,在我们没有能力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时,就必须想清楚自己的选择,不能一直维持迷茫的状态,否则会浪费大量时间。简而言之,尽早思考清楚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努力、积累。

除此之外,建议一定要博览群书。大量阅读非自己本专业范畴的书籍,建立起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框架,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趣的人。大学可能也是我们退休前最后一个系统性可以学习非专业知识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青格尔:毕业后工作几年再继续深造,是我既定的规划,做这样的选择自然而然。

选择长江,主要是因为:第一,教授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拥有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员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第二,长江的同学背景充分多元,而且自主创业或在大公司里担任创新业务岗位负责人的同学为数不少,同学间彼此的相互学习交流也是我很看重的一点。

总之,对工作一段时间,而且意向为继续工作或创业,而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结合实际。这一点上长江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青格尔: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小概率事件集中爆发,疫情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冲击。其实我高考那年(2008)也是类似,先是汶川地震,接着是北京奥运会,大悲大喜大落大起。

我想跟考生说:我们每个人的路都很长,对高考当然要一百分重视,但也不用过度解读,认为一考定终身。今天的社会,成功的路径和范式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只要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即可。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对结果抱有美好的期待,坚持自强不息,人生终会精彩。

刘 楠

蜜芽创始人兼CEO

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考生」档案

高考年份2002年

高考分数640(陕西省文科第三名)

录取学校北京大学 新闻学院

刘楠:我觉得选对专业很重要。我当时是一个非常有新闻理想的人,我还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样的格言印在课本上,让自己每天都会看到。正是因为我很喜欢新闻专业,所以我本科的时候学习学的很high。

如果选择了一个相对没那么感兴趣的专业,我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不会像学新闻那样高。所以大学4年时间,选一个自己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专业很重要

刘楠:高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未来的人生起到一些影响,但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你在大学里的学习、实践,以及你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的每一步才真正决定着你接下来的路。

有的同学虽然没考上很好的大学,但他在大学通过勤奋努力,最后考上名牌高校的研究生,这说明我们永远不可能止步于高考。

高考很重要,但人生的每一步路也同样重要,未来始终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能决定怎么走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不枉此生,便无悔无怨。

刘楠: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的主动性上

很多学霸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态度决定了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他们面对积极学习这件事积极主动,觉得是为自己而学,享受学习的过程。因为自己愿意好好学习,他们每天在琢磨的事都是如何提高成绩、如何把知识点掌握通透,所以无论是听课效率、做题效率、复习效率都很高。

相对来说,普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可能没那么积极,但只要更积极勤奋些,普通学生也能成为学霸。

刘楠:大学的生活很丰富,学习专业知识是基本要求。学习之外,能激励自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也格外重要。

我在读大学时创办了北大第一个民间通讯社新传社,外加在《北大青年》做主笔,过得非常充实。找到自己的特长,寻找学习之外的爱好,不仅会让你在人群中露出头角,还能增强你的自信心和自我支配能力。

在大学期间“长见识”也很重要。你可以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可以去旅行,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了解不同圈子里的人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你在思维上更多元化。

刘楠:提升自我,不断深造,保持学习之心向着未来前进。因为我始终认为,先练好内功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让自己不断学习便是为接下来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支撑。

刘楠: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众多挑战之一,考出理想的成绩,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当然很好。但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并不能说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终身学习的过程,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即便你目前还不够优秀,也可能是你还没发现自己的特长,优势还没展现出来,只要你努力付出,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次挑战中,你都能活出自己的理想人生。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编辑:王冠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