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IT中心主任薛东明:驾驭信息技术,应对未来商科人才培养的挑战

MBAChina
2017-11-24 17:23 浏览量: 1992

MBAChina网讯】今天,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第八届商学院信息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盛大举办,论坛现场盛况空前!本届论坛由Blackboard中国公司、MBAChina网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承办,论坛借势全球信息化发展,以全新视角引领招生新跨越、迈出稳步向前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动和社会创造力,实现创新思维与招生发展的有效结合,也为商学院未来改革提供方向和指引。


以下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IT中心主任薛东明主持的驾驭信息技术,应对未来商科人才培养的挑战的对话演讲。


薛东明: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快,我们应该怎么驾驭它,怎么服务我们的商学院教育?我想说一下我的想法。


第一点,学校的职能在未来会怎么变化?


学校的职能是什么?一是创造知识,二是传播知识。但信息技术发展以后,学校职能变化的可能性非常大。地铁上那么多人都在用手机看东西就可以说明,学习过程在变。


第二点,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变化。


刚才陈总讲了认证,讲到我们现在的考核目标已经是结果导向,希望这样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这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点。为了适应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于技能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都在变。


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题目,怎么用好信息技术,跟上它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现在信息技术的提供能力有很大的潜力,我们从教学方面有很大的机会去挖掘。还有一点,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发展改进的过程中相关性如何?从我现在看到的情况来说,非常非常好。有两个数字:复旦大学IT费用占整个学校费用大概2.3%,国外的典型数字是2.5左右,所以投入很重要。另外一个,哈佛IT商学院10%的员工都是IT,这个比例非常厉害。


技术的投入和IT技术的使用不能直接证明IT对于学校发展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学校想要发展得好,最终IT技术的投入一定很高。接下来我想请孙海老师跟清华的老师举例说明,信息化技术在办学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学校发展。


孙海:我们的实际案例还没有达到薛老师说的高度标准,从目前运营的角度来说,这个会议的范围在逐渐的扩大。我们前几期都在讲商学院信息化,但是刚才薛老师已经不说商学院信息化,而是IT。IT就是信息技术,这个词是很广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现在商学院信息化已经从高大上的概念落实到了具体实践。


六年之前,我们只是一个IT中心,只负责信息技术。接下来我们不仅管电教,还要管现场的教学支持。这些事情并不是我们主动要做的,而是实际的业务推动我们去做。商务化的平台文化是实训化的课程,接下来就不是网络的支持,是课程技术的支持。这样发展下去,商学院的发展就不是简单的信息化进程。


清华: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金融学院的老师。MBA项目可能是我们学院的整体信息化项目当中做得效果最好的,我举个例子,我们现在MBA的项目从招生到面试录取,再到培养过程中,一直到毕业这整个过程,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无论是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支持、教学支持,还是毕业后校友之间联系的服务,大家对于MBA中心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比较满意,而且利用的也非常好。


现在报考清华MBA的人数很多,面试和录取的工作量很大,但录取率相对来讲比较低。我们要从这么多报名的考生当中,录取符合我们要求的学生。在没有使用信息系统时,无论是招生人员还是面试的考官,工作量都非常大。有了这个之后,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另外像选课、培养方案的执行等等,有了信息系统之后,一切都变得十分便利。所以我认为信息系统对我们MBA工作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薛东明:谢谢两位老师。刚才从老师举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了IT从技术支持这一角色向业务合作伙伴转变,还可以带来战略机会和商务支持。那么,下面请陈宗老师从政策的角度解读一下教育信息化。


陈宗: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一直十分重视。国家在2001年发布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这里面对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都有信息化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有重要的关键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度融合就是教育信息化回归教育本质,深度融合是真正对我们教学能够产生影响,这是很重要的变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到,驱动信息化的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学用到信息技术的项目很多:慕课,精品工程,视频课,但是对*教师到底产生什么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真正理解,要懂得教育,才能够真正创造价值。


薛东明:谢谢,这个视角非常有意思。根据陈总讲的,我把它定位为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下面请龙院长以管理者的视角表达一下未来对于信息技术服务商学院的展望和期望。


龙立荣:前面几位通过案例介绍了I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我既是使用者也是教学工作者,我想起2001年哈佛商学院做教学培训,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我问,你们哈佛设备的更新投入是多少?他说,每年1000万美元。这让我很震撼。


第二,它的教室有中控,既可以显示教学资源,又可以对同学的行为进行反映。当时我们在做决策,要投票,IT技术可以做到实时记录举手人数。


第三,美国特别强调标准化,如何让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像麦当劳一样标准化?老师在讲课时,IT也在记录,记录之后可以回放,大家发现问题然后改进。


学生的年龄层次发生变化,他们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有时候在微信、QQ上面说话你不懂,表情包你不明白,就觉得没有控制感。我们如何让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何IT技术支撑的顶层设计融合?这是目前我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同时,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教育也好,我们专业学位教育也好,讲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是我们MBA怎么让理论和实践对接?所谓现实,金钱是有限的,你必须跟上这个时代,你不跟上这个时代,最后你就被大家甩掉了。


我既是一个管理者,我更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有需求,我是管理者,我知道它的难度。怎么把管理和实践很好的融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薛东明:谢谢,非常接地气。王老师是技术控,他对新技术有负责独到的见解。5年以后,我们未来的课堂技术和管理方式会有什么变化?请您谈一下您的想法。


长江:回答薛老师问题之前,我先分享一件事情。我们长江相对来说有比较充足的资金,可以在全球吸引特别优秀的教授,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在课堂上发现,这些成功有名的教授都是非常谨慎,战战兢兢的给我们上课。中国市场变化太快了,中国的群体的变化也太快了,他们很害怕会跟不上。对于课程,他们可以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但是讲起中国市场,他们会很虚心,很谨慎。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对于教授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是这样。刚才教授讲去过哈佛商学院看到类似于投票表决器的设备,但是实际上它已经过时了。


现在APP也过时了,我们长江自己开发的基于微信的教育平台,只要转一个连接,所有人的投票结果就会显示在大屏幕上,根本不用投票器。这就是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这一点我们深有感触。如果让我们展望五年,我觉得谁也说不清。哪一个因素可能都会影响我们未来整个的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方向,作为IT,我们时刻准备着。


薛东明:谢谢,说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现在老师给学生上课是在共同创造。世界变得太快,有一些理念和变化,学生也许比老师知道的还要早。第二个是未来技术的发展变化,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回到源头,习总书记提出过“不忘初心”。我们要记得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要培养学生,学生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发展,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MBAChina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MBA China及原文链接。


更多第八届商学院信息化论坛教授演讲推荐:

Blackboard中国教育研究院陈永红:从专业认证分析商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