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东助理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在《管理科学学报》上发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2-11-11 18:38 浏览量: 3519

近年来,决策层适时推出金融业市场化清算机制,逐步打破了信托业、银行业和债券市场等金融子行业的刚性兑付惯例。例如,2014年出台了《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2015年开始实施《存款保险条例》、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等诸多举措,均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打破刚性兑付惯例,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理论和规范上得到了广泛支持。然而,在执行层面,具体政策的效果是否合乎预期仍有待验证。

张鹏东博士与其合作者聚焦债券市场,实证检验了打破债券刚兑惯例的微观效果。我国债券市场自建立以来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债券兑付危机,最后均是政府出面兜底、解除违约警报,这在市场中形成了债券刚性兑付的信念。第三次兑付危机源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此后债券市场频频“爆雷”。投资者一开始仍抱有政府再次兜底的幻想,最终在决策层“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清算”的发声定调中彻底破灭。随后,市场对信用风险重新定价,主体评级AA级及以下信用债市场的资金面迅速收紧。

研究团队以此为契机检验发现,债券利率市场化加剧了企业发债时的融资约束,促使企业调整研发决策、减少研发投入。具体表现为:第一,打破刚兑后,发债企业的债券融资减少、债务成本提高;第二,当企业面临严重融资约束、融资可得性较差、资金成本涨幅较大时,打破刚兑对研发开支的影响更显著。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会策略性地调整研发开支,如维持既有研发进程、减少启动新项目、资金分配集中化,最终使创新产出更加聚焦。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会主动调整研发战略和决策,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以应对市场化选择,这为决策层全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供了证据支持。

该研究成果曾获2019年第三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年会优秀论文,并于近日以“打破刚兑、债券利率市场化与企业研发决策”为题发表在《管理科学学报》2022年第8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张鹏东博士为第一作者。其他合作者包括厦门大学的潘越教授和肖金利助理教授等。

作者简介

张鹏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非执业会员。兴趣领域为公司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

来源: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编审:张鹏东、高胜嘉、蒋莉、李炜文

责任编辑:罗萍

初审:陈融融

审核:张毅芳

审核发布:谢曼华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