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教学小组协力做“团队作业”,会有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2-01-14 20:01 浏览量: 1713

人物介绍

刘运国教授,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成本与管理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先后申请获得并完成了中山大学双语建设课程《管理会计学》,中山大学重点建设教材《管理会计学》,主持的《管理会计学》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完成结项优秀。于2019年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在2018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何氏教育基金奖杰出教学贡献奖一等奖;2021年荣获“中山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到底如何开展团队教学?”

一位教授同四位副教授

齐心协力教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一门完全符合

AACSB国际认证标准

高质量《管理会计学》课程

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我们的课程每半学期各有一次

不定期的随机随堂测验,

每次占总成绩的10%。”

这难道是管理学院刘运国教授

课堂出勤率极高的原因?

“能评上‘教学名师’,

都是靠大家对我的支持,

其实很多人都比我要优秀。”

刘教授谦虚地说道

学生评价他是一位“大智若愚”的老师

这又如何理解呢?

这一切的答案是……

携手共耕,打造精湛教学团队

同学们的考核,既有个人作业,也需要完成小组作业,目的是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那么老师们“做团队作业”,又是为何呢?

这支《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小组”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刘运国教授牵头,核心团队成员包括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龚凯颂副教授、王克明副教授、赵新元副教授和蔡祥副教授。

《管理会计学》团队集体备课讨论

“团队作业的完成”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朝一个方向共同出力。

这是一门体现“严起来、难起来、实起来、忙起来”的课程,全英文教材、全英文作业、全英文考试,具有高阶性。

因此在教学方面,每学期开课前团队集体备课讨论授课提纲,统一教材、知识点、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课程进行中团队成员时常也会围绕课程模块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团队群内展开研讨;课后按照AACSB标准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不过,“团队作业的出色完成”却需要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谈及此,刘运国教授深有感触:“团队教学有点像农民耕地,既要对一些应该统一的地方统一,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协调、沟通和相互学习借鉴;同时也要保留各位老师的个性特色,只有农民自己最知道地该怎么种会更好,也只有给予耕地者充分自主性才能让庄稼稳产、高产。太过统一,一刀切,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要求农民整齐划一地插秧,不会带来高产。”

教学在某些方面类似耕地,需要基本标准的统一,统一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知识点、统一教学目标、内容和大纲,但还需给予授课教师一定自主性来创造特色。

《管理会计学》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合影

团队老师们的经历、背景、特点不同,个人体验感受不同,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因此刘教授一直鼓励团队成员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学生们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使老师教得更好、学生也学得更好。

在刘教授的带领下,该团队长期致力于《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是一支高素质、凝聚力强的教学队伍,教学成果突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如今,这门课程已成为学院完全符合AACSB国际认证标准、高质量课程之一。

刘运国教授带领团队,磨合出一支精湛的,能中文、中英双语、全英教学的《管理会计学》教学团队,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教学师资基础。

“研究和教学两者间是互补的”

刘运国教授带领本科生同学参与科研团队活动

“研究和教学两者间是互补的”,刘运国教授一直坚持这种观点。

刘教授主持过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自科重点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科重大子课题,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项教育部基金,三项财政部课题;研究聚焦管理会计领域,出版了12本著作和教材,发表了超过80余篇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

“研究越深入,思考就越更深入,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运用也就越自如,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因人制宜、深入浅出的把课讲好。”

而他主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项目,关注到了深受当代学生们喜爱的网络游戏直播平台、旅游资讯APP等。“和学生们交流,会更容易去抓取现实的话题进行我们的研究。反过来教学也越生动、越能接近学生,刘教授说道。

刘运国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

学生们私下评价刘运国教授“大智若愚”。

表面上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刘教授,实际上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学术能力强。正因如此,刘教授在自己教学和育人的“耕地”上,如同一位经验丰厚的老农,精心安排,为的是将自己的所学与所识一一教给学生。

刘教授的课程考核设计严格,既有不定期随堂测试,又有小组讨论。这看似“可怕”,实则是真正希望学生的基本功学得扎实、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享受听课和学习的兴趣。

刘运国教授的《管理会计学》有效出勤率极高的原因,绝非仅仅如此。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刘教授教学魅力的 “内功”

刘教授善于因材施教,善于“讲故事”。刘教授有着丰富的企业、政府实战经验,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实际管理等具体内容很有体验,感受信手拈来,有丰富的“故事集”和“案例库”。他根据不同培养层次学生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讲课方式。针对本科生同学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或政府实际的感性认识不足,刘运国教授则会结合自身经历,在课堂上用生动的例子提高同学们对内容的理解,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一切源于力耕不辍、勤奋和坚持

刘运国教授(后排右一)博士答辩合照

回首过去,与那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刘运国教授是吃过苦的人。

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厂到高校;从武汉到北方春城,再到南方广州;从国内到国外;从助教到教授;“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正是这样的人生磨砺,涵养了刘教授人生的大智慧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刘教授早年学过电气自动化,在工厂当过电工、电气技术员、技术设备检验科的科长,在读研前还曾在两个企业中工作过8年,体会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深刻领会会计知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直到26岁他才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领域中来,一路跨考了会计学的硕士与博士。

2006年财政部开始启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刘教授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选拔,入选财政部会计学术领军后备人才1期, 通过6年学习培养,2012年顺利毕业,成为财政部会计学术领军人才;2016年又入选财政部特支计划3期;2019年,财政部特支计划刚毕业,又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

他也是目前华南地区获得三个财政部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大满贯”的唯一学者。

刘运国教授和学生们一起参加海尔调研实践活动

刘运国教授历练丰富,努力、奋斗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荆州、武汉、长春、厦门、北京、呼和浩特、香港、广州……

如今,他依然在人生、学术研究、教学之路上力耕不辍、上下求索。

因此,刘教授特别教育学生要敢吃苦、能吃苦;他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商赛和暑期实践,也亲自指导同学参加商赛。

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刘运国教授的三块“耕田”。刘教授用努力和用心收获了满目“金黄”——学生们一天天成长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当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时,他充满自豪,甚至能一一数出他们的名字和单位。

作为教师,他始终认为,“我为学生做的还远远不够”,希望能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希望学生们能被企业、社会重用。在刘教授看来,科研、教学领域的精进,是一个永无止境、虚心共勉的过程

来源:中大官微

责任编辑:罗萍

初审:陈融融

审核:周晶

审核发布:谢曼华

欢迎投稿

bspr@mail.sysu.edu.cn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