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二号线上的申城故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1-10-09 20:30 浏览量: 2287

#夜读#

SUIBE好文笔,呈在星亮入梦前。在此,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部分刊登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报》副刊上的美文,在这里,有行山涉水的游记,体验生活的感悟;也有简单的小确幸,深刻的思与哲。故事缓缓道来,且读罢,再说晚安。

上海

本文刊登于校报第135期

文 | 赵睿

作为上海最早建成的地铁线路之一,地铁二号线横贯了整座城市的东西两端,是连接浦江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虽然在老一辈的上海人口中流传过这样一句调侃“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但随着3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的起步,浦东连带着整个上海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这一条连接着上海发展的过去和未来的地铁二号线,默默见证着城市的日益繁荣,同时也承载着专属于我的申城故事。

01

初识浦东

身为一名成长在浦西的上海人,小时候我去浦东的频率并不高,可能仅有的机会是那段一周一次的学琴路。每周五放学后,母亲都会带着我从小学所在的南京东路站上车前往浦东的东昌路站学钢琴。两站地铁花费短短六七分钟时间,眼前瞬间就进入了一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世界。

上海

小孩子的专注力总是有限的,有时候练琴练累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返课不及格了、即将学习的新曲子迟迟弹不出来了,我都会耷拉着脑袋趴在钢琴上望向不远处的摩天大厦发散思绪,幻想着未来某一天自己也能置身其中成为一名西装革履的职场精英。然而每当这些念头被申城的晚风连带着一起吹出窗外时,钢琴老师用琴键弹出的提醒音总能把我重新拉回这间拥挤的琴房。小小的人儿没办法,只能再一次埋头于黑白键中,盯着做满标记的乐谱,与密密麻麻的音符斗争。

那是2007年。那一年,地铁二号线的最西端已经从中山公园站延伸至了淞虹路站;那一年,也是六岁的我与浦东的初见,是一个懵懂男孩怀拽着憧憬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绚丽多彩的上海。而浦东从一片阡陌纵横,农田遍布的荒地发展至此,仅仅用了十数年的时间。

上海

02

再会于世博

时间快进到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大到黄浦江沿岸大大小小展览馆的建设,小到路边横幅上“迎世博,讲礼仪,树新风”的口号,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世博会的气息。

世博会开放时间从五月一直延续到十月。借此机会,学校利用暑假前考试月为我们报名参加了区里迎世博学外语的英语竞赛。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只学了两年多英语,但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恨不得多背几个单词,只求与那些来沪的外国游客能够交流上几句,展示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从弄堂里年过花甲的老人,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为了迎接这一次盛世做好自己的准备。

乘坐地铁二号线至人民广场站换成八号线再乘到耀华路站即可抵达当时世博园的A、B片区。虽然时隔已久,我对世博的记忆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但是造型各异的各国展馆、大排长龙的纪念品商店、形形色色的外国游客等场景依然在我脑海中时时浮现。上海城市精神中的“海纳百川”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上海

我很荣幸出生在上海,能够有机会如此近距离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文化,能带着好奇心打开来自不同世界的大门感受其中魅力,能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并见识到随着浦东发展带来的美不胜收的风景

那一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那一年,上海地铁由2001年的三条线路发展到了十条,走在市中心,几乎每步行十五分钟就有一个地铁站;那一年,陆家嘴的“上海高度”被刷新至492米,位列全球第三。这些都是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弱冠之年就取得的硕果。浦东的发展给予了像我一样的“00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开拓眼界的机会。而青年一代也必将在未来以自己的行动投身于城市的发展中。

上海

03

成长在进博

城市建设的日趋完善仅仅只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更重要的是其为上海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并把上海打造成全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可能这也是国家决定在上海这座城市举办进博会的原因之一。

中小学时代的我羽翼未丰,尚没有能力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而在升入大学后,这样的机会接踵而至。成为一名进博会志愿者是我在高三(也就是首届进博会召开时)就立下的目标。进博会志愿者的选拔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考核,在经过英语能力、工作能力、个人经历等多项挑战后,我成功成为了一名进博会“小叶子”。

上海

“小叶子们”在进博会召开前后,用脚步丈量国家会展中心的每一寸土地,用优质的服务为展会的顺利开展助力。我所在的新品发布岗位负责发布舞台的场务与监视,确保发布会在线下与线上都顺利进行。能够在国家级展会的“前排VIP席位”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领导人服务,是我的荣幸。离别的那天,会展中心东登陆厅的天桥上闪烁着欢送志愿者的灯牌汇聚成的星海,一句又一句感谢的话语借着微凉的秋风,吹进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田。我相信,这一段经历之于我们,之于进博,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上海

这座城市的风景属于每一个守望它的人,而城市中的人也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我与浦东的相识起源于二号线东端的东昌路站,我投身于上海城市发展之时恰好身处于二号线最西端的徐泾东站。可以说,地铁二号线不仅横跨了上海,也是连接了我前后19年的人生,我与这座城市发生的故事都与这条线路紧密相连。年少时在心中种下的种子终于在多年的灌溉后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一颗又一颗的大树最终汇聚成林,将心中的感恩反哺给那一位默默耕耘的守林人。

这篇文章写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召开之际。我想以此来纪念21世纪的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浪潮下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对人生经历的一个简单梳理。

时代的发展与人的进步是同频共振的,愿我的家乡上海能在这一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开启新的征程,越来越好!

不知你听完故事,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抑或是回忆满满,手中的笔已经蠢蠢欲动?好文章,不缺席。小编向SUIBER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积极投稿至邮箱suibewxg@163.com精选文章将被刊登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报》和官微平台上哦~

我们期待,遇见你的故事

推荐阅读

师说|刘东华:在平凡的工作里,做不平凡的“大先生”

守护心中红旗梦,解锁你的戎装绿

SUIBE国庆嘉年华集锦

图片 |

文字 |

排版 |

音频编辑 |

审校 |

责编|

陈一鸣赵睿余浩城

赵睿

桂卢佳慧

朱昊哲

彭飞

张莉莉

策划 |新闻中心 SUIBE海鸥通讯社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