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2-12-02 18:10 浏览量: 6597

编者按

2022年11月26日,第六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举办,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承办,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智慧应急工作委员会协办。本届论坛以“城乡社会风险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针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探讨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如何防范和化解城乡社会风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的议题。论坛以线上的方式举行,参会人数超900人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孙学玉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央民族大学校长、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院长郭广生教授,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教授等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法治日报社邵炳芳社长线上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夏诚华教授主持。孙学玉在讲话中指出,民族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二战以来,全球爆发战争及各种冲突340多起,其中80%以上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民族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的核心要素。民族问题作为非传统国家安全因素,已经从后台走到国际斗争的前沿。我们需要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应对复杂局势,保持政治警觉,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好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政府承担起维护全体国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权益的义务,不断增强中华儿女的向心力、归属感、自豪感。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治理的难点所在,我们应将边境地区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中统筹研究、一体推进,为安边、固边、强边、兴边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孙学玉讲话郭广生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六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发展给予的支持,也感谢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对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的认可,让我们来承办本次会议。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培养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进入新时代,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领头羊,中央民族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央民族大学整合优势资源,综合各学科视角,用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关注特定问题,聚焦国家安全中的“边疆治理、民族、宗教”等领域,搭建学科平台并产生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过勇在致辞中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要求,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要求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受经济增速下滑、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城乡基层的各类风险很有可能相互激荡,风险次生衍生效应也逐步凸显。为此,健全城乡社会风险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至关重要。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上午的主论坛分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个部分。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俊清教授主持。

李俊清主持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彭宗超教授认为,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城乡基层面临着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发展治理进步的良好机遇,同时城乡特别是城乡基层也面临着社会矛盾风险加剧的挑战。聚焦城乡基层社会风险治理,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基层治理现代化等为根本遵循,既要关注城乡各自的风险“存量”“增量”,也要关注两者互动关联的风险“存量”“增量”,构建城乡基层社会风险联动监测机制,建设多组织、跨部门、上下联动、左右连接的协同研判体系,建立城乡基层社会风险整体性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风险治理的颗粒度、提升安全的准度,以及治理的温度,形成服务于未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安全格局。

彭宗超做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程琳教授指出,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家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等的重要风险之一,介绍了建立完善网络数据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和完善保护个人网络数据信息的政策法律法规;二是要牢固树立依法保护个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思想;三是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打击,打好打准综合治理“组合拳”,堵塞电信网络管理中的各种漏洞;四是建立和完善个人网络数据信息内部管理安全保障体系;五是加强国际社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执法合作,积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六是搭建好个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七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程琳做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边疆研究所邢广程所长围绕我国边疆安全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再营造谈了见解。中国的边疆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了有效遏制。想要进一步促进我国的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统筹边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第一,要富有智慧地确保我国陆疆和海疆的安全,统筹边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第二,通过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再营造周边国际环境;第三,恰当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管控分歧,进一步增强多层面的睦邻“粘合度”;第四,恰当地处理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在遏制与反遏制博弈中逐步积累战略优势;第五,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对周边国际环境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邢广程做主旨发言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何品伟教授提出要守牢初心、提升站位、勇于探索、不断强化风险评估制度的生命力。当前风险流动性升高的大背景下,决策环境的复杂性是风险评估实践必须面对的课题。二十大报告把社会稳定提高到国家安全层面进行表述,纳入到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说明党中央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风险评估随着国家安全范围、领域的拓展,一是应当进一步加快拓宽评估工作的视野和内容;二是进一步推动评估操作的精细化发展,可以考虑对评估对象进行领域细分,制定一些专门的评估标准指引;三是夯实源头,防范主体责任,能否有效的落实源头防范的主体责任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何品伟做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胡鞍钢教授对2020年到2035年中国式现代趋势作了详细介绍。一是从经济与发展角度,通过具体数据对2035目标作出展望和分析;二是就我国建成强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建设农业强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三是全面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特别谈到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进一步提高,并将继续通过中国式的现代化实现快速追赶;四是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胡鞍钢做主旨发言圆桌论坛由社会风险治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城乡社会风险治理与新安全格局构建”的主题展开研讨,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峰主持。

圆桌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教授提出,党的二十大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并专门开辟一章,从四个方面进行战略部署,凸显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应急管理格局已逐步完善,队伍不断加强,整体效能不断提高,但也存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平衡、不到位现象突出、综合应急管理职能落实难度大、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人员薄弱、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应加强中央层面统筹协调综合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以“大安全大应急”为目标优化体制机制以提升应急管理部门权威、大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应急管理系统内部深度融合,并全面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马宝成分享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正威教授讲述了基于新发展格局的风险治理路径。二十大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基于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安全与风险治理应从传统的被动应对模式转变为主动应对新形势下风险和安全不确定性的韧性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安全与风险治理体系。在治理能力方面,应提升应对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与变革能力;在治理体系方面,应通过制度赋能、体制聚能、机制增能、慧治强能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结构性韧性、功能性韧性和保障性韧性等方面加强和提升组织韧性。

朱正威分享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教授介绍了创新打造韧性建设共同体、推动中国式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新安全格局的构建面临体制机制、社会发展、地球系统演变、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五方面的挑战。韧性建设作为新安全格局建设的重要场域之一,是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的有机构成,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能力建设的有效抓手,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先预防转型的基础路径,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安全治理共同体的建设示范。为此,应从科学、政策、社会三方面完善韧性的支柱建设:科学方面,应重塑知识生产过程、夯实韧性科学支撑能力;政策方面,应处理好政企社、政府不同层级、不同政府部门的三个关系,实现全要素治理、全过程管理、全社会联动;社会方面,应强化社区为本、数智为翼,创新教育发展安全韧性文化。

张强分享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山东大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奔教授分享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如何深入理解社会冲突的研究。对重大事项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政府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当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满足了达成评估任务的实践要求,但真正降低社会风险还需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要理解社会冲突的本质是感知到的利益分歧,并据此加强相对剥夺感、主体抗争策略、社区结构、风险沟通、思维方式、文化差异方面的研究,以形成理解中国本土社会冲突、合作情境下的心理演化、行为升级和冲突化解的理论解释。学者应不断反思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如何构建中国社会风险相关自主知识体系的问题。

马奔分享与会专家还就应急体系和治理能力应做何种调整以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国家安全事件,实践中安全和发展如何平衡,超大城市韧性建设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环节,如何平衡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以减少社会冲突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当天下午,围绕着“城乡社会风险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坛主题,五个平行论坛会议同时展开,分别围绕“城乡社会风险监测、预警与治理”“民族、宗教、边疆地区社会风险治理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与实务探索”“智能技术应用、社会风险及其治理”和“华人华侨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风险治理”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讨交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孔锋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黄其松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玉强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赵芸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寇丽平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曹峰副主任分别主持了五个平行分论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殷成志副教授指出超大、特大城市要对社会风险精细化治理。我们国家超大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协同,就是要求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协同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精细化管理;第二是智能,要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打造线上智慧场景应用线下业务流程相融合的智慧化管理;第三是共治,是在党建引领下,政府社会和市民共建、控制共享和精细化的多元治理,强调多元参与;第四是标准,是结合分级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和科学的评估体系,提升空间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执行力。提升超大、特大城市韧性,及时有效的防治风险。

殷成志分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以骅教授就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的主要趋势进行分享,并就完善我国国家安全理论和战略体系提出建议:首先要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疏解宗教领域国家安全压力;其次要对宗教安全进行针对性的分级管控;三是宗教对外政策领域实行积极安全的政策;四是培养宗教工作队伍;五是加强基于我国国情的宗教安全研究。

徐以骅分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周平教授就国家安全事业中民族领域风险的防范进行分析,指出我们国家防范民族领域风险的治理体系有以下特点:第一是立足国家立场应对民族问题;第二是将民族问题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中进行谋划;第三是从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出发,促成特殊性与共同性的平衡;第四是应对当前的问题,更要进行长远谋划。主动地构建新模式。

周平分享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教授解读了风险评估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四个重要内容,不仅有体系的现代化和能力的现代化,还包括观念的现代化和技术支撑的现代化。风险评估观念的现代化是驱动力。风险评估体系的现代化体现在对象的现代化、过程的结构化和结构的过程化等方面。风险评估能力的现代化既要求领导能力的现代化,也要求专业人员能力的现代化。风险评估技术支撑的现代化包括制度与技术的互补,数字化与智能化,以及情景推演、模仿仿真等内容等。

童星分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教授就重大社会风险的协同应对策略作了介绍。其研究发现,协同规模、协同强度、协同的时间的集中性会对协同的效果起到一个正向的影响。在疫情防控中,各国政府的政策协同规模、基于风险扩散倾向的加权政策协同强度、政策协同时间集中性是评价整体协同水平的关键维度,且三个维度实时治理成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政策协同水平对疫情的改善作用存在滞后现象,滞后期长度受到先前一段时间内较长期的政策协同的总体水平以及波动性的影响。在较短的观察期内,波动性会增加滞后期的长度,政策协同总体水平作用不明显,而在较长时间尺度下,则相反。

魏玖长分享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汤兆云教授主要围绕华侨华人在中华海外传播中的作用、影响因素、风险和相应的风险治理做了分享。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的海外守护者、自然传播者和有力传播者。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华侨华人自身形象、传播意愿和传播能力,也包括当地社会对移民和移民文化的态度和政策。当前华侨华人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风险包括华人形象导致的文化误读、认同认知多元导致的文化误传、当地敏感性导致的文化入侵风险等。未来的风险治理措施一是增强中华文化自身魅力,二是加强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三是优化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四是加快文化传播的数字化进程。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所朱伟所长、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开松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瑤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程伟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研究院院长孟庆国教授、北京市侨办侨务事务处李晓菲处长分别担任了各分论坛的评论人,对发言嘉宾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六位平行分论坛评论人闭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俊清教授主持。各分论坛主持人和发言人齐聚一堂进行专题研讨并对此次论坛的收获进行了总结。各分论坛主持人、评论人和发言嘉宾共同对此次论坛的专题研讨和思考收获进行了交流总结,为防范和化解城乡基层社会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据统计,本届论坛从上午开幕至闭幕式结束线上参与人数合计900余人次。

论坛闭幕式照片据悉,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是2021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而成立的。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清华大学国家高端智库平台的首批成员机构之一,主要从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和社会风险治理探索。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已举办六届,得到了社会风险治理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有关会议成果得到实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践应用。供稿丨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