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亚华:强化国民水情教育 共创绿色发展未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9-04-01 16:26 浏览量: 4275

MBAChina网讯】水情教育是近年来涌现出的相对较新的概念,国际上水情教育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水情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陆续开展了实践活动。

纳入全国教育规划强化政策资源引导

水情教育工作正式纳入全国规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法国针对国内五条河流建立了水机构,每个机构由当地的用水者代表组成,共商地区水资源管理,并将民众的水知识教育纳入“五年工作规划”中。

197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会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环境教育,并于1980年设计出学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水情教育随之融入了学校教育体系。

1977年,美国成立了国际上首支水情教育基金。该基金为非政府组织,主要服务于以加州为主的西南部各州郡,它系统地将水情教育中的国民教育与学校正规教育融为一体,针对学校和大众等不同群体编印相关教育材料、读本,举办水情实践活动、讲座,并于1984年开发了针对学校老师的培训项目。这标志着水情教育在实践层面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的投入。

经过百年实践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国际上在开展水情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育目的与时俱进,教育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完善,教育形式也更加多元丰富,教育手段日新月异,教育实践活动遍及全球,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守好学校教育主战场探索国民教育多元化

放眼国际,各国水情教育主要以学校的正规教育和面向公众的国民教育两种类型展开。

学校是水情教育的主战场。国际上均已将水情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单独设立水情教育机构,负责水情教育的理论研究、整体规划、内容编制和师资培训。大部分国家的学校水情教育从小学开始,根据学生所处年龄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来进行教材的编制,以节水护水知识普及和水情熏陶为主,旨在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和节水护水意识。通过教材渗透、科普讲座、校园竞赛活动、基地体验、以水为载体的综合探究和问题解决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水情教育,使知水、护水、亲水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国际实践中看到,学校也成为政府、社区、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很多成功的水情教育活动都是以学校教育为发起点,进而带动周围社区或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也成为最好的资料收集库,很多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可以全民共享,包含有水情教育相关材料和内容、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及成果评价评估等,为水情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的同时,也为水情教育的交流发展提供支撑。

要营造良好的节水文化和亲水氛围,更好地推动水资源管理目标实现,其重要力量来自于民众,尤其是非政府组织,政府大多是起到资源支持和组织的作用。很多发达国家不仅有大量的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及咨询研究机构(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全球水伙伴GWP等),致力于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也有在地区层面上致力于节水技能宣传和护水意识培育的社会团体,从宏观理论和微观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水情教育工作;由于城市用水的需求量大,加上大量的废水污水排放来自于工业及生活用水,都市地区成为国际上大众水情教育的核心场地。

面向大众的水情教育旨在引导社区居民关注水安全并科学用水,教育内容以节水知识普及和防灾避险常识为主。与相关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水情教育根据群体的特征充分利用各类现代化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社会公益评比活动、大型水情教育基础设施(博物馆、科技馆、大型雕塑等)、节水器具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水情教育,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且多元的水情教育相关服务。

突出人群个性化特色推动国际组织教育合作

全球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让水情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量的资源投入其中。水情教育除了享受先进科技和现代化媒体所带来的教育方式变化外,在教育对象、内容及模式上也不断与时俱进。

教育对象上呈现低龄化趋势。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已开始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水情教育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互动来共同培养孩子对水资源的关注并使其从小培养良好用水习惯。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推出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水生态文化项目,为欧洲乃至全球致力于学龄前水情教育的个人、组织及学校提供相关教育内容、方式和活动建议,同时受益者需在下一届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的欧洲峰会上进行成果展示,以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效果评估和完善。

教育内容设置更具针对性。从2014年开始,“国际水文计划”已进入第八阶段(2014—2021年)。第八阶段战略计划除了对都市区强化教育外,着重探讨了水务部门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儿童及青少年、农民等人群的水资源教育,并给出了相应教育内容和宣传媒介的相关建议;同时,这一计划加强了对水灾害和饮水安全相关知识宣传。

采用多主体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的模式开展水情教育。比如,在亚洲合作对话论坛中,日本、新加坡、韩国就水教育问题和实践进行了交流。通过设定联合国国际水合作年,授权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其他机构合作,协调举办国际水合作年和世界水日的各项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各国成立的各种水教育协会、专门的水情教育机构,这些组织成为推动水情教育的重要力量。与高校或科研机构重视理论研究不同的是,他们着眼于整体规划水情教育工作、编制相关材料、发起各种试点项目、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调动志愿者服务、开展与学校等的各项合作。

汲取各国实践经验加速科学体系建设

水情教育需要在政府科学地引导和强有力地推动下,立足学生及学校教育,融合各方力量和国际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科学的教育活动,才能在较短地时间内让民众自觉增强水资源的共同拥有意识和护水、节水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保护水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行动中。

回顾我国水情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上述发达国家系统、成熟的水教育体系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建议设立专职部门,广泛听取专家建议,结合已有的实践成果,科学制定阶段性的全国水情教育规划。着力培育专业的水情教育专家队伍,立足我国基本的国情水情,结合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和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管理需求,编制针对不同层次和群体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水情教育材料。加速基础平台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来开展覆盖各阶层,影响全社会的水情教育工作。打造具有多方合作或国际化合作模型的重点项目或典型活动,加强经验及信息交流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相信在这样的理念和工作基础上,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准确把握自身国情水情,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水情教育工作必将能获得快速发展,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