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系列工作坊第1期顺利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05-24 20:22 浏览量: 2974

2020年5月23日上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系列工作坊第1期:“制度性集体行动与中国协同治理”线上会议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主编杨开峰教授致辞,中国人民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王小虎教授、纽约城市大学Baruch学院陈斌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锁利铭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爱平教授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11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与评论,就制度性集体行动与中国协同治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主持会议。会议共分4个阶段,依次为领导致辞、专题研讨1、专题研讨2以及集体研讨、对话与总结。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主编杨开峰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杨开峰院长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着多重考验,政府及不同组织之间协同治理和制度性集体行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因此,聚焦常态化和危机状况下的集体行动与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此进行更多有价值的探讨。此外,他还感谢专家学者们对于《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长期以来的支持,欢迎更多优秀学者前来交流赐稿,共同推动杂志高质量发展。

专题研讨1

中国人民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主持专题研讨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戴亦欣副教授以“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的协同机制长效性研究——以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为例”为题发表了演讲。戴亦欣副教授从协同机制初始机制和推动要素的不同组合出发,对ICA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并以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为例,从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四个方面,分别讨论不同协同机制类型和推动要素组合下的机制长效运作特点。研究发现只依靠强制要素推动的协同机制难以持续,上级政府还需通过弥补自愿要素、培育自愿要素等方式调动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协同机制长效运行。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锁利铭教授就“制度性集体行动、领域差异与府际协作治理”进行了讨论。锁利铭教授以制度性集体行动解释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0个城市的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合作治理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环境领域的污染合作治理水平、合作方式以及合作网络结构会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则根源于不同领域的资产专用性与绩效可测量性。未来,对于领域选择的宽度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问题、资产专用性和绩效测量难度的标准化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与探讨。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王小虎教授和纽约城市大学Baruch学院陈斌教授对此进行了评论。王小虎教授认为ICA理论的中国化是当前学者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利用中国案例发展ICA框架值得学者进行深入探讨;现有ICA框架主要关注制度层面的问题,下一步研究应更多关注个人决策层面的因素。陈斌教授介绍了ICA理论在美国和中国应用研究中的区别,强调了制度集体行动中的学习(learning)问题。

专题研讨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一弘助理教授主持专题研讨2。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崔晶教授做了题为“制度性集体行动、府际协作与经济增长”的精彩发言。崔晶教授以城市群府际协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基于ICA框架理论,从“整体性关系”、“结构性关系”两方面构建了分析框架,并基于 2010-2017 年成渝城市群府际协作数据及城市面板数据, 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城市群整体性府际协作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横向府际协作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纵向府际协作与经济增长却具有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纵向府际协作具有不同的选择性收益,从而对地方政府官员产生了较大的个人激励。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温雪梅助理教授讨论的内容为“制度与网络:理解区域环境府际协作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她将关系网络和制度环境作为重要变量,根据中国事实对区域府际协作治理的结构、过程等运行机制及规律等进行了自定义,搭建起了理解区域府际协作治理的制度与网络分析框架。不同区域和领域的地方政府在环境协作治理中的关系网络及其发展演化特点,分析纵向机制与横向机制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不同协作类型的形成逻辑等是后续实证检验的重要研究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易洪涛副教授和华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爱平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易洪涛教授认为还需深入探究ICA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论证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内在逻辑;同时,也需注重ICA框架与中国现实的融合。杨爱平教授认为我国纵向非对称性的府际协作有利于推动小规模的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并引用珠三角一体化案例进行了阐释,顶层设计和政治推动有利于实现区域间的强强联合;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权力碎化问题,学者们在中国场景中应用ICA框架时应有机结合。

在最后的集体研讨、对话与总结环节,各位专家再次分享了他们对于制度性集体行动与中国协同治理的看法。至此,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编辑:陶晓燕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