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努力建设国际知名会计学院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取得显著成就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2-10-21 09:36 浏览量: 3942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肩负培养高端财经人才使命,始终与党中央和财政部党组的要求同向同行,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经过二十余年艰苦创业,持续创新,在高端财经人才培养、财经特色智库建设、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创业创新 成效卓著

财会人才“国家队”体系建成。积极践行“聘用世界上最好的教学人员来讲学,努力建成国际一流会计学院”的嘱托,建立起全国、省、地市、细分行业的高端财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EMBA、EMPAcc、MiM和MPAcc高级财经人才学历学位教育体系,为国家凝聚起分布广泛的财会人才“国家队”,通过教育和宣讲,发挥“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一线落地生根。

二十多年来,累计培训各类财经人才68万人次,其中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财务总监等高端会计人才8200余人,累计培养各类研究生5000余人,累计在线培训520余万人次,“会计强国”的人才基础逐渐夯实。学院EMPAcc项目开创中国内地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先河,成为首批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A级认证单位,EMBA(金融财务方向)项目排名连续多年跻身全球前列,2022年位列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第20名。

财经特色智库建设初见成效。积极履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的要求,建立起会计、审计、税务、金融“专而精”的学科学位体系,建立起融通“政产学研”的智库研究和学术研究生态,建立起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交流研讨和智力支持平台,主动从会计视角分析解决财经与发展问题,倡导“会计基础设施”理念,强化会计的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和监督评价功能,促进国家经济治理举措高效落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十多年来,学院组建了一定规模的研究中心(院),其中智能财务等研究已经具有一定影响。每年举办10多场具有广泛影响的论坛和研讨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6项和社会委托课题164项,发表学术文章807篇,累计上报各类《决策参考》44篇,有多篇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建议被采纳应用,努力为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财经交流“主场平台”产生国际影响。积极履行《北京纲领》(第二十七条)承诺,建立起多双边国际财经能力建设平台,建立起发展中国家会计硕士学位系统培养平台,建立起国际财经交流研讨“主场平台”,积极分享财经与发展领域的“中国经验”,讲好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二十多年来,累计有2.4万人次境外学员和专家学者参与学习研讨,举办发展中国家硕士学位项目累计招收29个国家和地区206名留学生。首届毕业生Rebecca Younger Mcgill女士毕业后被任命为利比里亚财政与发展计划部副部长。“亚洲评价周”成为国际发展评价领域盛会。中国-中亚会计精英交流项目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会计基础设施助力“一带一路”论坛成为加强沿线国家会计互联互通的重要联络机制。围绕财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价和普惠金融等“中国经验”开展的多双边培训和研讨项目成为亚太区域颇具影响力的能力建设国际公共产品。

二十多年来,学院在管理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凝练出不忘初心、勇于胜利、坚定执着、求索创新、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家国情怀、追求卓越32字的“SNAI精神”和学院的初心使命,建立起一支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效率意识、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员工队伍。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连续9次获得上海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省部级集体荣誉15项,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省部级个人奖项10多人次。

治学办校的核心经验

学院之所以在较短时间里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会计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始终坚持党对学院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的部署,聚焦人才培养主责主业,着眼于会计如何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发展、服务财政中心工作,这是治学办校的核心经验。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国家会计学院是党和国家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角度考虑而建立的国家级高端财经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二十多年来,学院不忘初心跟党走,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是切实加强政治建设。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统领学院事业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院党委、中心组(扩大)定期开展政治学习,结合学院实际研讨落实,先后推出“大思政课”强化立德树人、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管理会计助力高质量发展、会计智力帮扶助力脱贫攻坚等重大举措,整合人才和智力资源落实举措,推动党中央和部党组要求在学院落地,以实际行动树牢“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二是积极推进思想建设。将员工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员工思政教育和理论武装,并加强对学员学生的思想传导。学院积极探索高端财会职业群体思政教育规律,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课堂。邀请院士和文化大家来院讲学,邀请业内精英开展职业分享,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教育。建成全国首家诚信馆,开展“会计口述历史”记录,加强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大思政课”年均开课400场次,覆盖各类来院学习人员,将学院打造为财会人员的思想熔炉。

三是扎实开展组织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机关党建要求,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优化议事规则,落实民主集中制,强化“一岗双责”,在急难险重工作中锤炼干部,增强班子的决策引领能力、干部队伍的落实执行能力。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出多个上海市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建设示范点,开展“手拉手”联建,增强基层堡垒的协同力、战斗力。

四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统筹推进作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领导班子树立开门办学理念,通过基层调研、民主座谈会、院长接待日、校友日等各种渠道倾听意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强化自我革命和改革创新精神,在业内率先推出具有引领性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OAO)改革、产出式教学模式创新、咨询式教学模式探索、现场教学体系创建等,领会计教育风气之先。五是切实加强纪律建设。统筹推进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组建纪委,新设纪委办公室,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全面加强内控内审,常态化推进巡视整改,强化党员干部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加强课堂、论坛、自有媒体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建立“推门听课”制度,规范公开发表言论行为。发挥中国会计视野网、学院官网、国会大学堂等自有媒体矩阵的主阵地作用,宣传行业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开展系统性人才培养。学院积极探索高端财会职业群体教育规律,着力解决职业培训短期化、碎片化等问题,实施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加强系统化培养,打造出高端财经人才培养的“SNAI模式”。

一是打通高端财经人才成长路径。举办全国高端、国际化高端、总会计师高端、注会高端等国家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长期化系统性培养近千人,与省市举办地方和细分行业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累计培养近万人,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建立了从省市级到国家级的成长路径。开展CFO能力框架、企业总会计师能力框架、事务所合伙人能力框架研究,基于框架实施模块化教学安排,加强标准化教学管理,科学推进高端财经人才能力提升。

二是建立应用型财经人才学位培养体系。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学院逐步建立了EMBA项目培养精通金融与财务的CEO、EMPAcc项目培养CFO、MPAcc项目培养未来的CFO、MiM项目培养数字时代CFO的高级财经管理人才培养矩阵。为支撑系统性人才培养,学院建立了涵盖硕士、博士两个层次,全日制、非全日制、中外合作、留学生四个类型,会计、审计、税务、金融四个专业的“专而精”学位教育体系,在各类学位教育中强化应用型、国际化培养特色。

三是以市场化方式服务企业财会能力建设和财税政策宣贯。发挥“背靠政府、面向市场”独特优势,与30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50多家央企、地方国企开展长期性能力建设合作,打造出国际化财会人才、青年财会人才培养等市场品牌,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学院积极为财政部及相关部委开展高级财经管理人才培养,累计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财政、审计、纪检干部培训,提升财经素养,宣传财税政策。学院还积极打造首席财务官研修、CFO数字化领导力等市场化的公开课品牌,借助公开课市场影响力,加强最新财税政策宣讲,主动服务财税体制改革。

四是建立分布广泛的继续教育网络。面对数量庞大的基层财会人员,学院积极建设远程教育网,坚持市场和公益双重属性,建立起覆盖21个省和31个地市的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体系,为广大基层会计人员提供2100多门网络课程,助力会计人终身学习。学院适应数字化时代学习行为变化,推出CFO大讲堂、CPA大讲堂等公益直播平台,主动宣讲最新财税政策,累计覆盖100万人次,助力会计人知识更新。

构建应用型研究生态。国家建立国家会计学院的初衷是期望更好地发挥会计维护规则、强化监督的基础性作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院以来,学院致力于应用型研究和智库建设,努力为国家经济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会计工具。

一是建设融通“政产学研”的发展生态。聚焦智能财务理论与实践、低碳发展的会计与财税政策、注册会计师行业创新发展3个重点智库研究方向,建立多个研究中心(院)群落,整合来自“政产学研”各方研究力量近千人,加强跨界式、前瞻性研究,围绕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研讨交流,积极培育建议报告、行业指数、舆情监测、创新案例等智库成果,服务政策制定和反馈,引领行业变革。

二是建立强有力的院内外师资队伍。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自有师资队伍,注重在政策研究制定、企业运营管理等具体实践中锤炼教师,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院共有教师52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96%,高级职称的占69%。坚持“为我所用”的开放式理念,从全球范围动态遴选优秀师资,建立500余人的外聘师资库,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博士后11人,广泛凝聚财经领域的前沿智慧,助力人才培养和智库研究。

三是构建特色化的智库服务体系。十九大以来,学院对标财政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智库建设顶层设计,设立智库建设办公室,加强管理和激励制度设计,积极打通智库服务通道。通过部省共建课题立项16项,通过院内智库立项40项,通过《决策参考》报送成果44篇,通过《财政与会计研究》报送11篇。十八大以来,主动编辑报送《会计网络舆情》100期,调研发布“会计版企业景气指数”17期,加强财税政策和经济动态的信息反馈,为国家经济治理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打造国际化发展特色。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中国政府创建的促进亚太区域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建院以来,学院主动推动平台两次升级,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多双边机制开展能力建设活动,努力讲好财经与发展领域的“中国故事”。

一是推动国际化平台两次升级。2001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揭牌。2004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把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提升为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2014年,习近平主席主持APEC会议发布《北京纲领》,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升级为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学院主动推动两次升级,积极承担亚太区域能力建设职责,持续提升平台能级,扎实履行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国际承诺。

二是建立国际化能力建设体系。依托APEC、10+3、GSM、CAREC等多边机制,与越老柬缅等亚太区域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机制,聚焦区域经济热点开展培训和研讨482期,主动分享财经与发展领域的“中国经验”。举办发展中国家会计硕士培养项目,生源国别持续扩大至29个国家,建立中国发展现场教学体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验”的了解和认同。

三是建立常态化国际财经交流机制。常态化举办“亚洲评价周”、会计基础设施助力“一带一路”论坛、管理会计论坛、智能财务高峰论坛,加强“会计+”跨界研讨交流,开展管理会计创新实践案例、影响会计人的十大信息技术等评选,传播先进经验,引领行业发展,分享中国案例,拓展国际影响。

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日益凸显,会计则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学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挑战。面向未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坚定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培养高层次财经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情报员”、“参谋员”和“宣传员”,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会计学院。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