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未来 | 孙岩:从宏观发展角度看“会计未来”是越来越好 但学生培养模式正在面临冲击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2-09-26 16:18 浏览量: 3441

编者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口号是“会计未来”,学院面向、探索、打造并融入会计未来。基于了解会计实践总结、观察思考和展望准备,并研究会计未来的内涵与路径,我们开展了系列的访谈。本文为在2022年9月13日我们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岩教授访谈的精要摘录,经本人同意予以公开分享,供大家思考“会计未来”借鉴参考,并希望引发有关“会计未来”的更多讨论。我们也特别感谢云南财经大学吴昊旻教授为本次访谈提供的支持。孙岩教授的部分精彩观点也将以短视频的方式,通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视频号、抖音、微博等视频平台开设的账号予以分享。

孙岩

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

我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最初录取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专业分流时选择了会计学,并在本校读了会计学硕士;后来到南开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在兰州大学成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去年从兰州大学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两个工作单位我都担任过或正在担任会计系主任。

1、会计教学实践与总结

1、形成鲜明会计学科特色

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典型工科大学的代表,兰州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会计教育领域里都不是拔尖的,但都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两家高校办学结构基本是一致的,都有会计学本科、学术型硕士、MPAcc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本科生都是修完平台课程后才进行专业分流,但兰州大学的ACCA方向班属于入学即成立,不受分专业影响。目前,两个学校会计学专业的生源普遍受到学校招生和专业分流时本院其他专业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有四个一级学科,十一个专业,八个系。会计系算比较大的一个系,设置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会计学是国家级一流专业,财务管理是省级一流专业;目前有27位教师,其中5位教授4位博导;每年的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人数在20人到30人之间,单独看师生比已经达到了一比一。

我校的会计学专业虽然不那么知名,但是我们的课程教育还是比较扎实的。目前会计系有《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三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这在全国高校中都是比较靠前的。由于我系建设这些课程的慕课比较早,主持这几门课程的老师在我校以及其他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中影响力也比较大,如高艳茹老师的《中级财务会计》在各类在线平台上学习总人数超过50万,也是第一门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李文华老师的《会计学基础》慕课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上会计类课程综合选课排序第四。不管是从教学还是科研来讲,我校会计专业的办学情况能够匹配一流大学的状况,但跟哈尔滨工业大学优势工科专业比较起来还是显得稍弱一些。

2、学生选课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综合性的大学和工科大学现在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要求比较高,将大量的学分分配在公共基础课和大类平台课上,专业方向课所占的学分量相对较少。跟财经类院校相比,我们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的专业深度就没有那么深,但是广度却足够广。目前在逐步形成学生自主选课为主导的培养模式,也在向着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方向努力。以专业的视角去要求学生必须参与的课程数量逐渐在减少,学校设立的跨学院、学部联合课程组,以及丰富的选修课程资源,保证了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发展的计划和感兴趣方向去选择课程。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或前沿类课程是我校的优势,对于学生的交叉融合培养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跨专业发展类选修课程打破了专业壁垒,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去进行组合。

单纯从专业知识水平来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刚毕业的这个阶段看起来不是很高,竞争优势不太明显。但是从生源的资质和培养模式、知识体系构成来讲,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单位进行适当的引导,在经过基础积累阶段后,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成长空间都会比较大。

近几年我系开设课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等课程上,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20多个,但上课总人数可能要达到80多人,很多全校各个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因为感兴趣来选修课程。我们自己也仔细分析思考过这个问题,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可能是管理学知识当中大家普遍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知识,我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了自己专业的知识学习之后,也在为以后可能的创业和管理工作做知识储备。比如,他们未来可能会依托自己的专利去创业,也可能会走上管理工作岗位,这就需要会计知识作为基础支撑。

可以说,我们系开设的会计类课程的受益面非常广,服务了整个学校很多学生的共同需求,除了会计专业课程,很多老师还提供创业类课程、商战案例类课程等,挺受学生欢迎的。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节奏、内容等,会发现有些学生他在课堂上是游离的,这时线上课程对于这些学生的意义会比较大,给他们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时间去学习,让他们进行自我的调节。

3、就业比较好的会计学生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业比较好的会计学专业学生不一定是专业排名最靠前的最会考试的那些学生,当然也肯定是属于成绩上游的。但除了成绩以外,他们具备比较好的沟通和交际的能力,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在上学期间就会很积极去和各专业的老师进行沟通,愿意参与专业的各类大赛、活动,并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专业学习和考试上。他们体现出来的这种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了他们在就业的时候给雇主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部委院校,在航天方面比较强势,毕业学生进入这一类系统单位、央企等的机会比较多,真正去私企、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的比较少。这样的就业情况,也相应地影响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

2、关于会计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1、遇到的双重冲击

我还在兰州大学的时候,社会上就有唱衰会计的声音,理由是信息技术替代会计人员。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发现这种市场上的声音确实传导到了家长、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和看待,我们的会计类专业招生甚至是学院其他专业的招生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数量在下降。学生作为教育工作当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将影响未来我们的师资变化、课程变化和各个方面的调整。

未来的2-3年我们的师资也会有变化,1963年左右出生的老师开始大批量退休了。拿我系来讲有十位左右的老师可能在三五年当中退休,这也算是被动地顺应了我们学生生源的减少,学生数量、师资数量两个下行的周期可能是刚好重合了。

观察到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有些唱衰会计的人无论是所学还是所干并不与会计学专业相关,但是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影响了很多的社会人群,包括家长和学生。这个对我们专业的人来讲,观感、心理感受都是非常不好的,希望能够有会计学的专家代表着我们去讲会计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让那些非专业的人天天在各种平台上去喊会计就要完蛋啦,这样会误人子弟。

2、专业是本质

就我了解,知名的财经类院校和传统会计强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变化等因素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上的调整比较快,但其他综合性或工科大学的会计教育变化可能就没有这样明显,主要是从课程上开始有所改变。可能是大类招生把所有的专业规划在一个体系里了,在这个体系里边某一个专业想要独自快速地改变,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从培养方案来看,掐头去尾专业课仅有十几个学分的空间,都用在了保证会计类核心课程的开设。这种专业核心课程我自己觉得就像地基一样,不能够随意被代替掉的。

我个人对于技术和专业之间关系的理解是,我始终认为专业是本质、是最重要的东西,而技术工具是辅助。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专业做得更好、更轻巧、更省力,是手段而已,不能本末倒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把专业的知识基础打好,再学习怎样应用技术。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技术设计未必要亲力亲为动手去做,很可能就是应用,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却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身的信息技术类优势比较强,给我们系的老师调整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都带来了便利。从课程设置上来讲,会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会计系老师有一部分不是会计学专业的背景,有能力开设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人工智能与商务分析等信息技术知识含量比较高的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调整得非常快,一些老师们对于慕课、翻转课堂、视频资源等利用是非常充分的,怎么线上授课,怎样去组织教学,怎么把教学做好,怎样让学生在线上授课的过程当中不损失知识获取,老师们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

3、我们培养的是通用件

大学教育是没有办法把学生培养成特定用人单位要求的定制化产品的,不可能从学校毕业进到单位就是某个岗位上的一个成熟的从业人员。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学生培养的时候,我们培养的往往是一种“通用件”,不是那种“特殊型材”。这种“通用件”需要每一个单位在接收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去“刀砍斧凿”加工成与岗位恰好契合的“成熟件”,我认为这种分工实际上应该形成一种共识。

如果说我们高等教育要去提升什么的话,那可能是专业教育的深度问题。现在的培养模式专业广度可能够了,但是我们需要再返回头考虑一下深度的问题。受限于可用学分的影响,过去中级财务会计可能是108个课时,现在最大只能开到80个课时,课时的减少就导致不可能传统地教学,也不能较深地讲授专业知识,没有足够时间去教授。

现在学校里面学生的想法差异非常大,培养中需要给他自由度给他时间,让他能够自由选择,比如是不是参与考证,考证的速度也可以由他自己去决定,我觉得这更符合这个层次的学生教育的诉求和特点。不过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低,受到家庭影响的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受到家庭的管束越来越多了,长大后自由度就越来越少了。有不少大学毕业生甚至来念研究生的学生,都会觉得他还很单纯,不知道社会、经济是什么样子。学校老师往往会给更多的建议,尽量提供一些侧面的知识以及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没办法直接补全所有的缺失。比如说建议学生至少要多去看财经新闻、浏览财经网站。

3、对会计未来的思考

1、未来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会越来越分化

所谓的分化就是不同的学校承载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能更多地要在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基础后,帮助他们形成把这些知识用于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的能力。这些学生需要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他更需要掌握怎样把这些会计专业知识运用于管理工作中,反而他可能就真的不需要会那么多的记账技术。会计职业趋向更强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大量地去从事一些会计基础工作,如财务共享中心。这种分层会使会计专业变得重要还是不重要呢?我自己觉得它还是会重要,但是这种重要就不像过去从无到有的那种飞速发展的状态,这个变化的速度会有所减缓。

在会计教育改革方面,浙江大学的会计教育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本科生很早就可以分专业。专业教育时间的延长能保证学生从大一进来就在这一个专业学习,保证了专业学习体系的完整性。这样就有了会计教育改革的空间,有了会计专业培养的自由度。所以我觉得从专业教育的角度看,浙江大学这样的改革对会计人才体系化培养会更好一些。

2、影响会计未来的因素

首要因素是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了这个职业的高涨和衰退阶段,当经济波动时人人都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其次就是信息技术对会计专业发展的影响还会更大,无论是从更多的共享、更多的业务外包、更多地借助于技术去完成财务分析、数据处理等工作,信息技术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教育界对实现会计未来有多大的推动力?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动力强弱是不一样的,可能要由会计专业的传统强校领头探索改革并逐步形成共识。

3、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于会计专业的老师来说真的需要不断学习,准则年年在变,各种各样的财经法规也在变,现在又面临着专业知识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老师们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不断地去更新。因此也就看到会计学专业的老师们时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培训,比如要去了解原来的传统审计在现在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条件之下是怎么运作的。这对会计专业教师的挑战是很大的,要有一种跟着时代去更新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保持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抱怨“怎么又变了”没有任何意义,而应该去研究它到底怎么变化的,为什么要变化?心态一定要保持开放。

从我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的角度,也希望更多地听到企业里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位较高的人员介绍他们的想法或者体会,这是认知专业实践、认知企业现实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