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报》:加速会计数据利用服务经济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2-05-06 16:48 浏览量: 8907

本文转载自4月29日《中国会计报》E-ACCOUNTING1版。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其子规划《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6个具体目标和9项主要任务。其中,加速会计数据要素流通和利用,有效发挥会计信息在服务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未来一段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勤表示:“对会计数据的利用,不仅是企业微观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数据有着不解之缘。

无论是远古时期利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方式记录渔猎收获,抑或是现代社会利用先进的算力、算法和数据实现高度复杂的核算、监督、反映和控制职能,会计从来都与数据密不可分。“这是由会计的本质和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刘勤认为,“会计在经济社会中之所以非常重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会计信息或数据的有用性。”

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或数据可以帮助股东和债权人进行合理的决策,可以帮助内外部决策者评估和预测组织中未来的发展走向,可以帮助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管理,还可以帮助组织的管理者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等。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使数据逐渐演变成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相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的会计行业不仅认识到会计数据在机构、行业和国家层面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如将数据(包括会计数据)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刘勤表示,就会计相关数据而言,由于新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产业升级、管理变革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过去覆盖范围和时间跨度相对比较狭窄的会计数据供给已难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颗粒度更细、实时性更强、可信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会计数据已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此,他列举了一些常见场景:由于商业模式的复杂性,投资者不仅需要参透相对静态的三张财务报表数据,还需要了解企业内外部更及时、更细致的相关经营和管理事项数据;由于业财融合的需要,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内外部会计数据,还需要了解与其相关的、更为详细的业务数据和行业发展数据;由于风险管控的需要,企业不仅需要事后常规的财务汇总数据,还需要更多管理层和业务层实时性、过程性甚至预测性的数据;由于政府治理的需要,决策者不仅需要了解政府预算资金及其执行情况的数据,还需要更为精细的政府管理运行中的成本数据等。而由于法规、制度、标准、系统、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种种原因,以上合理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有效的满足。

成果显著多点开花

当前,我国会计主体在利用会计数据要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数据是当前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会计数据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数据要素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资源。“通过将零散的、非结构化的会计数据转变为聚合的、结构化的会计数据要素,发挥其服务企业和社会的价值创造功能,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实现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刘勤说。

他进一步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ERP系统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会计信息标准化和智能财务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大大推进了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初步融合,推动了电子会计资料的普遍推广,优化了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拓展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成效显著。

具体聚焦到会计数据方面,在“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支撑下,持续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会计数据的获取、整合、同步、分析、挖掘、分享、展示等处理和利用能力,使会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消除了组织中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打通了一些宏观部门间的数据隔阂,使会计数据在服务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得到一定提高。

刘勤强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财政部在会计数据标准XBRL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面的持续推动,以及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有关电子会计凭证处理和会计电子档案法规建设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为会计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以用友、金蝶、浪潮、元年、中兴新云、阿里、SAP等为代表的国内外IT企业,在财务云、数据中台、智能机器人、新一代ERP、电子支付、电子档案等产品和服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各类会计主体挖掘和利用会计数据的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顶层设计未来可期

成绩固然可喜,但如严格依据信息化发展的规律来客观评价当前国内会计数据的应用水平,也应留意到问题或不足之处。

例如,各单位会计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一些行业和单位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孤岛”现象;产业供需链上的数据流动和共享存在明显的“技术篱笆”和“制度篱笆”;数据安全问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法尚未统一;会计数字化的应用创新在法律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一些宏观管理部门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刚刚起步,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全国范围统一的安全可靠的会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等。

针对这些状况,刘勤表示,国家顶层的设计早已考虑到这些现实。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系列解读之六》,对类似问题均提出了解决措施。具体而言,就是规划中的9条具体任务。其中,重点是第六条“加速会计数据要素流通和利用,有效发挥会计信息在服务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即“以会计数据标准建设为抓手,支持各类票据电子化改革,推进企业财务报表数字化,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架构趋于一致,制定实施小微企业会计数据增信标准,助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会计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利用,发挥会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会计数据与相关数据的整合分析,及时反映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财政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发挥会计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服务作用。”纵观多年来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即便在2025年终能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所列的主要任务,但能否实现理想中的会计数据要素的利用效果,刘勤持保留意见。他解释说:“这不仅是因为会计数据和对其利用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制度、前沿技术与应用实践之间匹配的滞后性会导致理想和现实间的落差。”

(来源:中国会计报作者:刘海玲)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