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口述历史 | 石人瑾:见证会计教育史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1-11-15 16:25 浏览量: 2944

编者按: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退休教授石人瑾同志,于2021年11月14日8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2012年8月8日,石人瑾教授在位于上海光明大厦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网“会计口述历史”项目组的采访。石人瑾教主要口述了在上海财经大学从事会计教育的人生回忆,口述也涉及了在大同大学商学院求学以及在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主任会计师时期的回忆。以口述稿为基础整理的《石人瑾:见证会计教育史》一文在2012年公开发表,随后制作发布了同名专题片,口述文稿也收录入2019年出版的《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石人瑾教授的画像、简介和口述签名等也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二教学楼一楼陈列。

在此,重发《石人瑾:见证会计教育史》一文和专题片,以表纪念!

从1944年进入上海当时有名的私立大学大同大学学习会计,石人瑾先生和会计结缘,整整有68年了。在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见证了新中国会计教育跌宕起伏的历史。

“大同”岁月

1944年,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年轻的石人瑾高中毕业,考入大同大学。

“由于战争关系我高中没好好读,数理化没有系统学习,考理科不行,没办法就考了会计。因为会计当时是最热门的,找工作最容易。上海银行多,商店多,搞会计毕竟找工作比较方便。”

一九四九年前上海的大学用的会计教材全部都是国外的,都是美国大学里的英文书。

而大同为了取得竞争地位,和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挂钩。“大同毕业的学生,如果自己赚钱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硕士、读博士。”大学毕业后,石人瑾选择留在大同做老师。

那时国内大学大家用的教材都一样的,讲得好是学校的水平。基本上我觉得解放以前我们国内的会计水平不低的。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很快就和美国接轨了。”

会计“变调”

1952年,全国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大学院系调整,本来和国际接轨的会计教育开始变调。

“这个时候思想改造,和美国划清界限,外文书都扔掉,英文书我们就不看了。这个时候一切学苏联的,从苏联拿来的会计书和资本主义不一样的。在人大,苏联专家来搞苏联的一套会计。”

“苏联的会计体系是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农业会计,而资本主义国家叫高级会计、初级会计、成本会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石人瑾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时候,是从商业开始,所以他们的会计主要是财务会计。后来资本主义慢慢发达了,通过工业革命,工业产品多起来了,所以,另外出一本书叫成本会计。而苏联不同,苏联革命成功以后,一开始就是发展工业的,所以一下子就不需要分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起来就叫工业会计。工业是一般会计加上工业成本,农业是一般会计加上农业的成本,商业是一般商业买卖加上商业成本,所以叫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

“所以1952年到了(上海)财经大学以后,资本主义书就不能看了,再看英文就要批判了。这是一种一边倒的形式,全部学苏联。后来和苏联也有点矛盾了,但是会计还是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一直沿用至我们改革开放。”

“消灭”会计

1955年以后,反右、大跃进,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会计基本上不需要了”。

“当时讲,这个又不要记账的,仓库里面门板上用粉笔写一写拿出去,不是很清楚嘛,要什么会计啊。财经大学也不要了,这时候是财经院;财经院后来不要了,变成社会科学院了。不要大学了,学生也没有了,财经教育不需要了。”

在没有会计的那段时间,“有一次一个外国人买一个汽轮机,问价格,汽轮机厂讲,不晓得,我们成本也不知道,怎么知道卖多少钱?这个问题汇报到周恩来总理这里,周总理重新叫会计,叫他们三个月把成本算出来。”

“后来我带了一批同学,一起帮他们算。我用了各种办法,用统计加上会计,大致估算了一下,最后报出一个数字,报给周总理,总算过关。”

会计“新生”

1978年,上海财大复校。“第一件事情就是教材。‘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教材都没有了,封、资、修,不好拿来教的,都批判掉了。”

但是,是继续苏联的会计体系,还是回过头来用美国的会计体系,那时候有很多争论。上海财大最先提出来用美国的体系。当时,娄尔行编写了《财务会计》,石人瑾编写了《成本会计》,一直沿用到现在。

改革开放后,西方在原有的会计体系之外多了一本管理会计。石人瑾一看,“全懂的,因为是数学在会计管理的应用。……消化掉以后,我就讲管理会计。后来《管理会计》这本教材还是我写的。”

当被问到他关于会计方面有什么理论时,石人瑾认为,会计就是一门应用科学,不是纯理论研究,会计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从写《成本会计》到写《管理会计》,石人瑾无不在践行着他所提倡的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的教育实践。

(本文基于2012年8月8日在上海进行的会计口述历史记录。)

(会计口述史项目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2012年发起和组织,由社会捐助资金推动运转的公益项目。近10年来,已记录62位会计界前辈,项目也已在会计界和口述历史界两个领域得到了高度认可。如对参与会计口述历史项目感兴趣,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