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勇:数据流通交易赋能数字服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1-07-18 12:10 浏览量: 4793

7月3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数字赋能服务高端研讨会暨数字服务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数字商业服务、数字政府服务以及数字公共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就“数字赋能服务”的前沿观点以及最新实践进行了分享。

上海市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卢勇就数据流通交易赋能数字服务进行了交流。

上海数字化转型背景

上海市委、市政府2020年年底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上海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意见》指出,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同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目的是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数据、算力以及数字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要素,算力连接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数字素养不仅仅包括数字化的技术能力,还涉及组织问题,如跨领域的组织变革。上海提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四化”要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方面,上海市推出了多项政策以扶持电子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如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三五”规划中的任务“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已经基本达成。

同时,提前完成了电信业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实现“双千兆宽带城市”的建设目标。上海市数字产业化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产业数字化方面,第二产业以工业互联网为例,上海多次推出相关鼓励产业互联网的政策,如“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将上海工业互联网2022年目标定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梯队,上海市科技创新助力第二产业的产业数字化发展。

第三产业数字化支撑着上海市的数字经济的领先地位,上海市不仅具有较为完备的电商产业链,还推出多项培育直播电商的相关政策加强直播电商的发展。数字化治理方面,新型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是数字化治理的重要体现。全国各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都有着阶段性进展,上海于2016年发布《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旨在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智慧城市。202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于12月成立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无论政策优越性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性上海市均处于全国前列。

数据价值化方面,当前国家对数据流通交易和市场培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成立,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自主创新“技术+规则”双重架构的数据交易整体解决方案和实时在线的数据流通平台,形成了数据流通领域的多个标准、专利技术与软件著作权。其中,“元数据六要素”的数据规整方法,作为国内首创的流通数据定义标准,已成为大数据流通领域行业认可的基础规范。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是上海数据价值化能力的重要体现。

数据流通交易赋能数字服务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数字化转型的方向非常明确,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包括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首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政策。《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 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将数据纳入要素范围,意味着数据与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拥有了相同的地位和角色。这对于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推动壮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未来数字服务的商机非常可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在2020年超过5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速超过30%。数据市场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数据要素的生命周期角度,目前大部分的数据交易局限在数据流通层面,未来还需要对数据的运营、应用方面进一步发展。我国相对其他国家对数据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视,推动力度也比较大。从未来数据资源化会走向数据资产化,在企业中不再属于无形的资源,而是财务报表中的一项。

但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发展过程中,数据流通碰到了非常多的挑战,资源供应不充足,渠道不畅通,服务不丰富等,未来希望通过法律法规的配套解决相关问题。数据流通的本质是回答什么数据能交易以及什么数据谁能用。数据交易中心存在的目的是作为数据商业市场,数据的共享开放和流通需要解决责权利的问题,数据才能有序在市场流动赋能企业进行转型。从公共数据的角度来说,没有不能交易的数据,只有不同的交易条件,能否区隔各方的责任,保证各方的权利,明晰各方的义务。

一方面数据市场信息公开,另一方面数据根据制定的规则有条件的开放。另外,数据交易并不困难,困难在于交易的“控制”,如个体隐私商业秘密与国家安全的保护,细至单个体单数据流动过程的监管以及数据分类分层分级的差异价值的细分。未来更多个人敏感的数据不是无法流动,但有很多的前提条件。合规的数据流通需要遵循《网络安全法》中“数据接收方征得数据主体的同意,同时数据提供方征得数据主体同意或将数据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体且不能复原”的条款,以及《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条款。

IT支出比例影响数字化程度决定了数据处理与数据存储的比例。建筑、化工、基础制造行业处于数据萌芽期,需要强化基础IT,提升生产效率,尝试将物理资产数字化,如国土数字化管理、农业信息化。教育、零售、医疗处于数据价值探索期,正在寻求业务突破、探索架构演进,扩大数据采集、挖掘范围如防火、气象应急管理、高速自由流。互联网、银行业处于数据变现期,业务模式领先,科技架构领先 ,通过AI学习,实现数据分析实时化,如小微贷,实时风控,个性推荐。数字服务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全面启动国际数据港建设以及MASS平台搭建,逐步实现经济数字化。

(本文系根据“数字赋能服务”高端研讨会演讲录音整理)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